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669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25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我问: “ 怎么草也开花?” 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轻轻一 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 花,是大团大团的 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

2、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 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 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 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 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 的阳光开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 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 他回 我: “ 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 他,可以

3、改变自己什么。 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 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 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 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 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 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 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 验,他嗫嚅( ni r )半天,说

4、: “ 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 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 而执著。 (1)结合语境,如何理解文中第 段的 “ 嗫嚅 ” 一词? (2)从修辞或写作手法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 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3)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 我想,只要我努力

5、,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这句话的理 解。 【答案】(1)“ 嗫嚅 ” 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 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2) 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 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 阳 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 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 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3)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 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 功” 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4)这句话道

6、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诀。他告诉我们: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 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们不奢望事事成功,但做成功一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解析】 【分析】 (1)结合 “ 耳聋的孩子第一次站到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 头,羞涩地笑 ” 可以看出男孩的窘迫、紧张。 (2) 句明确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把笑容比作盛开的野菊花,充满阳光。表现男孩健康、 乐观、向上,结构上为下文获得成功作铺垫。 结合语境,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 起了大家的深思,这是衬托的写法。 (3)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做铺垫,前后也形成 照应。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7、结合文章的内容,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 诀。他告诉我们: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们不奢望事事成 功,但做成功一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故答案为:嗫嚅 ” 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 写,表现了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 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 阳光掉 落在地上的声音” 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 以成功的原因。 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 耳聋学生

8、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 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耳聋获奖少年的成功秘诀。他告诉我们:不要抱怨自己(自暴自 弃),关键是靠信心和努力,我们不奢望事事成功,但做成功一件事是完全可能的。 【点评】 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学生只要能理解词语的本义,结合语境的内容,联系上 下文进行分析,能够准确作答。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干已经作了明确的要求,考生要按照要求,结合语句的特 点,读懂文章,理解主题,按照一定的答题模式作答。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考生在平时要在平时留意常用的写作方法,能够辨识 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并且正确阐述。 本题考查对文章

9、中心思想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结合关键语句进行 分析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 吴志彬 当历史步入十六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大陆,一个国土只有两个半北京城大的国家,依 靠海上贸易运输崛起了,它就是荷兰。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馆长讲述的一个故事深深感动 了我。 1596 年到 1598 年的某一天,一艘荷兰商船起锚了,船上是船长巴伦支和他率领的水 手,共计17 人。此行他们除了要完成客户委托的贸易业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图 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海上通道。凭借着水手天生的冒险精神,他们在海上航行探险,克 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但是在经过俄罗斯一个叫

10、三文雅的岛屿时,他们被冰封的海面 困住了。 他们只能等到春天到来,才能完成剩余的旅程。三文雅地处北极圈内,冬天的气温只 有零下 40 摄氏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谈何容易。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药 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他们只要打开船上的那些货物,那些衣服和药品 就足以挽救生命。但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就是死也不能动客人的货 物。 巴伦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_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 _不会指责他们。但400 多年前的十几位荷兰水手,没有这样做。巴伦支带领水手 们,在冰天雪地里依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存。用猎物肉充饥,皮毛做衣服御寒。但还是难以 为继,

11、一个个伙伴相继病倒,连船上的甲板都被拆掉用以烧火取暖。这一等就是8 个月, 这是何等漫长的冬季。陆续有8 名水手死去,而那些货物依然完好无损。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幸存的9 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 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 动了世界。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守的信用,成为后来的商业法则。人们记住了巴伦支的名 字,历史也记录下这感人的一页,荷兰人为此骄傲。 葡萄牙与西班牙在欧洲海上运输的垄断地位被动摇,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做出的牺 牲,为荷兰人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此后,荷兰人几乎掌控着欧洲百分之八十的海上运 输贸易量,他们创建

12、的东印度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 荷兰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 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所以即使正在与西班牙进行着战争,荷 兰的银行还在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荷兰人就是这样坚守诚信之本,时至今日,我们 可以深切体会到,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要。 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 (1)认真阅读文章,请为第 段画线部分补充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巴伦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_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_不 会指责他们。 (2)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做出了一个怎样“ 惊人的决定 ” ?为什么说这个决定是“ 惊人 ” 的? (3)第

13、 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荷兰这样一个“ 小国 ” ,崛起的关键是什么?文中还有什么示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5)第 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1)即使;也 (2)就是死也不能动用船上客人委托运输的货物;困为此时他们的盒物、淡水、衣服、药 品短缺,生命受到威胁,这些货物足以挽救他们的生命,他们却宁愿舍弃生命坚守承诺。 (3)这个句子表明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 促进了荷兰的崛起。 (4)荷兰的崛起,关键是坚守诚信证明这个观点是:荷兰在与西班牙的战争期间,荷兰的 银行还在合法的货款给自己的敌人等事例。 (5)在文章结构上起首尾呼应的作用

14、,同时点明了心。 【解析】 【分析】( 1)“ 他们动用了货物” 与“ 不会指责他们” 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假 设关系,且是让步关系的假设复句,所以应该填“ 即使 也”这个关联词语。 (2)一问,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 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可分析问题的下文“ 就是死也不能动客人的货物” ,即可整 理出正确答案。二问,可分析上文“ 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40 摄氏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 中生存谈何容易。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药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分析 “ 此后,荷兰人几乎掌控着欧洲百分之八

15、十的海上运输贸易量,他们创建的东印 度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 的意思及作用,要结合标题“ 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 ,再联系 文章内容及主题,即可分析出这句话的含意。即: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 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促进了荷兰的崛起。进一步证明“ 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 要”“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 。 (4)一问,具体考查荷兰这样一个“ 小国 ” 崛起的关键,可提取“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幸 存的9 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 委托人手中。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 守的信用,成为后

16、来的商业法则” 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二问,可根据题干的要求, 证明这个观点的内容可提取第7 段 “ 所以即使正在与西班牙进行着战争,荷兰的银行还在合 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 一句作为答案。 (5)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 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 一句在结构上就有 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故答案为: 即使 ; 也 就是死也不能动用船上客人委托运输的货物;困为此时他们的盒物、淡水、衣服、药品 短缺,生命受到威胁,这些货物足以挽救他们的生命,他们却宁愿舍弃生命坚守承诺。 这个句子表明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促 进了荷兰的崛起。 荷兰的崛起,关键是坚守诚信证明这个观点是:荷兰在与西班牙的战争期间,荷兰的银 行还在合法的货款给自己的敌人等事例。 在文章结构上起首尾呼应的作用,同时点明了心。 【点评】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揣摩分句是的关系,明确关联词语。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