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ppt课件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113662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ppt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杨博文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诉:咽痛9天,发现颈部肿物8天。 现病史:患者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伴有声音嘶哑,无饮食呛咳及进食困难。8天前左侧颈部及胸骨前皮肤出现红肿,伴皮温高,痛觉明显,伴有下肢水肿,曾于当地社区医院就诊,行消炎治疗,疗效欠佳。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就诊,行舒普深、甲强龙及内德滋消炎消肿治疗,行颈部B超,结果示:左侧颈部混杂回声团,考虑炎性伴脓肿形成,行颈部CT,结果示:左侧颈部间隙肿胀明显,符合炎性病变表现,今以“颈部脓肿”收入院。,患者资料,患者诊疗过程

2、,概念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围手术期处理 问题,定义:,口咽部或颈深部的化脓性感染经颈筋膜间隙向下蔓延,引起纵隔脓肿、坏死性炎症,称为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 极少见 病情凶险 感染严重 病变蔓延迅速 易延误诊断和治疗, 病死率高,Pearse HE. Mediastinitis following cervical suppuration. Ann Surg 1938, 108 (4):588-611.,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口咽、颈部感染、肿胀、疼痛和发热。 颈部CT :皮下软组织肿胀、颈筋膜间隙增宽、积液、积

3、气, 胸部CT:可见纵隔器官和血管周围脂肪影消失,并有液体、气体积聚、心包或胸膜腔积脓。 颈部感染症状+纵隔炎表现,常见病因,口咽部和颈深部的感染: 1、牙源性炎症,包括根尖周围炎、齿槽脓肿、 拔牙后感染 2、扁桃体周围脓肿 3、咽后脓肿 4、Ludwig 咽峡炎 5、鳃裂囊肿 6、继发于外伤性咽部穿孔的感染,在重力、呼吸和胸膜腔的负压作用下,感染通过以下3 个颈筋膜间隙蔓延至纵隔,导致 DNM: ( 1)气管前间隙,该间隙上至甲状腺韧带,延下至隆凸水平与心包和壁层胸膜相连,故DNM 可同时累及心包或胸膜腔,形成心包炎或脓胸。该途径约占DNM的5%; ( 2)内脏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食管间,

4、上至颅底,下至后纵隔。此为口咽部及颈深部感染导致DNM 的主要途径,约占70%; ( 3)颈动脉周围的血管周围间隙,感染可经此间隙蔓延至纵隔和胸膜腔。该途径约占DNM 的21%,此型DNM 可导致大血管破裂和神经功能障碍,Brunelli A, Sabbatini A, Catalini G, et al.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Surgical drainage and tracheostomy.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6, 122 (12):1326-1329.,颈筋膜间隙 1.胸骨上间

5、隙: 封套筋膜在胸骨柄上缘34cm处,分深、浅两层,向下附着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内有颈静脉、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 2.气管前间隙: 位于气管前筋膜和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下动、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 3.咽后间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侧壁外侧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4.椎前间隙: 位于脊柱颈部、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诊断:,DNM 的诊断标准: ( 1)典型口咽部或颈深部感染的临床表现:近期有拔牙、齿龈脓肿或其它口咽部和颈深部感染病史,面颈部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张口受限、发热等 ( 2)纵隔炎的临床及

6、影像学表现:胸痛、呼吸急促或困难,甚至端坐呼吸 (3)纵隔炎继发于口咽部或颈部感染,Estrera AS, Landay MJ, Grisham JM, et al.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Surg Gynecol Obstet, 1983, 157 (6):545-552.,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创、建立有效引流及术后冲洗 型:感染局限于上纵隔,即气管分叉平面以上,单纯经颈部切口径路清创引流。 A 型:感染虽蔓延至气管分叉平面以下,但主要局限于前纵隔,经颈部和剑突下两切口,充分分离前纵隔,置管冲洗、对口引流。 B 型:在A 型的基础上

7、蔓延至后纵隔,经胸入路,清创、引流冲洗,Endo S, Murayama F, Hasegawa T, et al. Guideline of surgical management based on diffusion of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Jpn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9, 47 (1):14-19.,纵隔的分区 通常采用四分法: 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的平面 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 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后纵隔,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合作 必要时气管切开 宜尽早联合应用广谱、强效抗生素,问题,患者颈部定性为乳糜的分泌物来自哪? 患者治疗过程中禁饮食对治疗是否有帮助? 患者初次入院时仅有颈部CT,我们颈部感染是否应常规加做胸部CT?,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