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515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19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现代文阅读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 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 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 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 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 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

2、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 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 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慵懒地倚着,像是饮了一夜的 佳酿,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 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 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 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 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

3、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 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 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 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 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 子福。 ”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 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 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 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

4、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 热中睡去 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 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的,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 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 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 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 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 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

5、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 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围绕着 “ 奶奶的粽子 ” 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_、奶奶包粽子的灵活、 _、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 (2)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的。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 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 “ 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3)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 简单至极 ” ,为什么却会“ 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 回忆的味蕾 ”

6、?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1)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煮粽子的漫长(或等待粽子出炉);我对奶奶 的思念(或怀念奶奶的粽子)。 (2) 一个 “ 捧 ” 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 我” 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侧面衬托奶奶的粽子香 甜美味。 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 子的美好愿望。 (3)因为奶奶制作粽子的过程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 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包粽子时那一 系列细腻动作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 我” 对奶奶的思念。 【解析】 【分析】( 1) “

7、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我 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 写的是奶奶包粽子前的准备工作;“ 我不住地扒在 门口张望 ”“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 写等待的时间很漫长;“ 奶奶的粽 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写出了对奶奶的怀念。 (2) “捧” 意思是用双手托,这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突出“ 我” 对粽子的珍惜和喜爱, 烘托出奶奶包的粽子味道之美。“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 ,语言非常朴实,写出了 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写出了奶奶对孙女的美好祝愿。 (3)此题可以围绕对粽子味道的怀念,对奶奶的思念,奶奶

8、对“ 我 ” 的关爱等几个方面来 分析。 故答案为: 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煮粽子的漫长(或等待粽子出炉);我对奶奶的 思念(或怀念奶奶的粽子); 一个 “ 捧” 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 我” 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侧面衬托奶奶的粽子香甜 美味; 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 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因为奶奶制作粽子的过程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 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包粽子时那一系 列细腻动作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 我” 对奶奶的思念。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

9、的整体把握以及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 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 解其深层含义; 本题是对文章主要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 动作等描写,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此题可以围绕对粽子味道的怀 念,对奶奶的思念,奶奶对“ 我” 的关爱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素颜如雪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 素 ” 。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 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

10、,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 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 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 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 香。 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 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

11、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 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 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 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 有韵味。 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 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 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 天空,

12、如一树清寒的梅。 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 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 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 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 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 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

13、衣。桌上放着一台收 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 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 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 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 时。 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 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 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 的气息迎面扑来。 素

14、,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作者围绕 “ 素颜如雪 ” 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第 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段的 “ 好文字 ” ?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的句子。 (5)文章以 “ 素颜如雪 ” 为题,好在哪里? 【答案】(1)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 作的纯洁静美;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 (2)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3)“ 好文字 ” 是素雅纯粹、清新自然的文字。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生动形象地写出季老先生简 净、纯粹的人生

15、境界,表达了对季老的赞美之情。 (5)表达作者对“ 素颜 ” 的赞美,点明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以形象的比喻和诗意的 语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散文主旨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 把握关键词,提炼关键信息,概括作答。这篇散文围绕“ 素颜如雪 ” 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 了描写。首段描写银器素雅引出主旨;第二段描写栀子花开的素洁美好;第三至第五段描 写张岱和季羡林文字的素洁干净,体现了他们清绝的风骨;第六至第七段描写了林风眠和 吴冠中的画作娴静清远;第八段讲述了钱钟书夫妇爱情的素净;第九段描写了唐诗宋词中 的清远安然。以上事物统一传达出素净清

16、洁的气质,深刻表现了素洁的主题。 (2)本题考查对散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段落内容和其在文中的位 置分析其作用。第一段为文章开头,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作者由“ 素” 的银器展开对素洁气 质的思考,引出后文;内容上开门见山,直接点出“ 素颜如雪 ” 的主旨。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词语所在句子和段落的具体意思 来分析其含义。“ 好文字 ” 在第四、五段分别代表张岱和季羡林的文字,第四段写张岱的文 字清淡、素净、纯粹;第五段写季羡林的文字素洁干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可知这些 就是 “ 好文字 ” 的具体特征和要求。 (4)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分析句子 含义和表达的感情即可。将暮年的季先生比喻成一树梅,季先生是本体,“ 清寒的梅 ” 是喻 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梅树的清绝风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季先生素净纯粹的人 生境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季先生风骨的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作用的理解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