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51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9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 (宋)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 :朕自立太子 , 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 汝知稼穑 之艰难,则 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 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 曰: “ 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 木从绳则正,后从 谏则圣。 ”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十三) 【注释】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侍:在尊长旁边陪伴。 太子:指唐高宗李治。 稼 穑:泛指农业生产。稼,耕种。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

2、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饭 /见往事耳 B.汝知稼穑之艰难/ 人不知而不愠 C.上谓侍臣曰 /权谓吕蒙曰 D.木从绳则正 /择善而从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 【答案】 (1)C (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 /君犹舟也 (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 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 【分析】( 1)A.见其饭 /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 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 不愠(知:

3、知道/了解) 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 对 说” 的意思) D.木从绳 则正 /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 (2)语句 “ 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 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 舟/民犹水也 / 君犹舟也。 (3)从 “ 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 “ 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 水所以载亦所以覆 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 圣” 可得到人

4、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据此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 C; 水所以载舟 /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 /君犹舟也 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 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进 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

5、章,理解内容,对重点语句要正确 理解和概括,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我自从立太子以来,遇到什么事物就拿来教育他,见他吃 饭,就说: “ 你懂得农事的艰苦劳累,就会常有饭吃了。” 见他骑马,就说:“ 你知道马也有 劳累的时候,不使它疲劳过度,就会常有马骑。” 见他乘船,就说:“ 水能把船浮起来,也 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 见他在树下休息,就说:“ 按照墨 线来锯木料就能锯得直,皇帝采纳正确的意见就能通达事理,才智非凡。”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 问

6、,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 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理明矣 /当窗理云鬓 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问焉以求一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请用三条 “/ ”给画线句断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作者说 “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 ,你对这一主

7、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 谈谈。 【答案】 (1)A (2)等于己者 /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 /审问而明辨之也。 (3)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孔子说的“ 不耻下问 ”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 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解析】 【分析】( 1)A均为喜欢;B名词,道理/整理; C说 /认为; D助词,不译 /代词,他们。故选A。 (2)该句翻译为“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 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据此可知 “ 等于己者 ” 是句子的主语, 接着 “ 问焉以资切磋” 和“ 所谓交相问难

8、” 是并列关系,为了避免句子太长可以将他们分开来 看。故断句为 “ 等于己者 /问焉以资切磋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3)该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时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孔子提出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的主张,喜欢学习的人,不以为问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为耻,向他们 提问是为了求得正确的意见,因此这也是提高自己见解的一种方法。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A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这一主张是正确的。孔子说的“ 不耻下问 ”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 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

9、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 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 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 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 由 【附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 和“ 学” 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 学” 就不能提出疑难,不“ 问” 就不选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 能不能应用于实际

10、,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 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 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 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 (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 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 辨。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

11、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 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 断欤? (河中石兽) 【乙】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

12、两三级 , 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 未布 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 , 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 , 六幕 相联如胠箧 , 人履 其板,六幕相 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 级:层。 布:铺排。 贻( y ):赠给。 讫( q ):完毕。 弥束:木板 上下更加紧密的束。弥:紧密。 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 胠 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qi 。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履:走,踩踏。 (1)解释下列句子

13、中的划线词语。 山门圮于河圮: _ 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_ 遂反潮流逆上矣遂: _ 患其塔动患: _ (2)翻译下列句子。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匠师云: “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3)读了【甲】文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 (4)河中石兽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于是;担心 (2) 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工匠师傅 说: “ 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这样。”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

14、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 象。 【解析】 【分析】( 1)本题中, “ 物理 ” 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 事物的道理、规律” ;“ 患” 是动词,理解为“ 担心 ”“忧虑 ” 。 ( 2) 句中, “ 啮 ” 本义是 “ 咬 ” ,这里理解为“ 侵蚀、冲刷” ; “ 为” 意思是 “ 形成 ” ; 句 中, “ 故” 意思是 “ 所以 ” , “ 如此 ” 意思是 “ 这样 ” 。 (3)河中石兽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记叙僧人、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事情, 告诉人们 “ 认识事物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的道理,所以本文从开头到“ 如其 言,果得于数里外” 都是在叙

15、事,最后一句“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是作者的议论,这句议论也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所以通过这个议论句就能找 到答案。 (4)河中石兽中,有对老河兵和讲学家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例如:“ 闻之笑曰 ”“又 笑曰 ”;梵天寺木塔中,也有对喻皓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例如:“ 皓笑曰 ”。河 中石兽中,老河兵和讲学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谦虚稳重,一个骄傲自负;梵天寺 木塔中, “ 无可奈何 ” 写出了匠师的无能,“ 笑” 写出了喻皓的胸有成竹,二人也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故答案为: 倒塌 ; 事物的道理、规律; 于是 ; 担心 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

16、形成坑洞。 工匠师傅说:“ 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这样。”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晓全文大意,了解刻 画人物有哪些方法。 【附参考译文】 【甲】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