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46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7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刷屏致命 刷微信、看视频、搜新闻、拍照片 进入信息 “ 大爆炸 ” 时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是 走路、吃饭、坐车,眼睛也离不开屏幕。然而,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最新研究表明, 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 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早在 2012 年 3 月,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 验:要求一百多位参与者在电脑上完成一些测试项目,包括高难度的填字游戏、图片找 茬、数列对比等。在参与

2、者紧盯屏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会突然插播一些引人注意的曲 调,并在测试结束后询问参与者是否听见了那些曲调,结果有80%的参与者表示自己没有 听到。 研究人员插播的曲调音量并不小,参与者是不是没留意,或听到了没记住呢?2016 年 1 月,拉唯教授与该学院耳科研究所的玛利亚柴特博士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们将脑 磁波描记器连接到13 名听力良好的受试者身上,实时检测其听到声音并产生感知的所需时 长(即 P3数值)。当受试者们专注于电脑屏幕上的视觉任务时,研究人员再次插播歌曲, 不料受试者们的脑部扫描却显示,其P3数值一直处于抑制状态中。这表明,受试者们不是 有意忽略或者选择过滤掉那些声音,而是确实

3、没有听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失聪现象呢?玛利亚柴特博士解释道:“ 因为人类的视觉和听觉共 享同一块有限的神经资源,当视觉的负荷加重甚至过高时,听觉所能使用的神经资源就大 大减少了。这会导致人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 所以,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 说话,他多半不会理睬你,因为他很有可能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短暂性失聪虽然算不上什么大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隐患。试想一下:在驾 驶过程中,被路边广告牌或LED 屏幕吸走注意力的司机可能会听不到汽车喇叭声,从而引 发交通事故;在行走时,沉迷于手机刷屏的人很容易陷入失聪状态,听不到周遭的路况提 醒,从而给自身带来危险 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

4、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 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从社交角度考虑,少刷屏、多交流,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选自知识窗2016 年第 8 期)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伦敦大学学院(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前事物,就可能会听不到 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这意味着,沉迷刷屏的人会出现短暂性失聪。 B. 短暂性失聪虽然是小毛病,但是会给人们的安全埋下隐患。 C. 你要是和一个沉溺于刷屏的人说话,他不理睬你,是因为他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D.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屏幕” 的行为值得提倡。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低头刷屏,可能带来的

5、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 B. 低头刷屏,可能导致同事、朋友、亲人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就算是说话也是敷衍了 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正在降温。 C. 文中提到的两次实验从研究目的来看是步步深入,顺序不可调换。 D. 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就做过一项实验证明,人们若高度专 注于眼前事物,就会过滤或忽略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 (3)利用阅读上文获得的知识,你怎样劝说自己身边的“ 低头族 ” ? 【答案】 (1)B (2)D (3)示例:沉迷于低头刷屏会导致我们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失 聪,会给我们的安全埋下隐患,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我们生命

6、。沉迷于低头刷屏还会恶化我 们的人际关系。 【解析】 【分析】( 1)A 项表述太绝对,应表述为“ 这意味着 ,沉迷刷屏的人可能会出现短 暂性失聪 ” ;C 项表述太绝对,应表述为“ 是因为他很有可能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D 项表述 与其绝对,应表述为“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 (2)D 项表述错误,应表述为:伦敦大学学院( UCL)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若高度专注于眼 前事物 ,就会听不到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 (3)拟写劝说语要点:解答此类题要充分体现交际性和实效性。语言简洁亮主题。这类 试题大多对答案都有字数要求,字数不宜过多;语言委婉有讲究。礼貌用语体现一个人的 素养和身份,而且有利于相互

7、交流,所以在交往时,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 故答案为: B; D; 示例:沉迷于低头刷屏会导致我们的听觉感知降低,甚至失效,可能会出现短暂性失 聪,会给我们的安全埋下隐患,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我们生命。沉迷于低头刷屏还会恶化我 们的人际关系。 【点评】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选项内容,聚焦文章相关信息,揣摩选项正误。 本题考查学生情景对话的能力。情景对话,重在交际,即说话是否符合“ 简明、连贯、 得体 ” 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场合、身份、敬语的使用等。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

8、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 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 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 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 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

9、 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 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 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 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 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 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

10、心经历了怎样 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 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 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 沙沙沙 ” 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 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n)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 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 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 样的。

11、?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 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 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 段 的主要情节。 “ 我” 想吃螃蟹 _母亲捞起螃蟹 _ (2)阅读文章 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第 段下列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 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4)品味第 段划线句子

12、:“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 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说说母亲为什么“ 咬咬牙 ” ?又为什么 “ 闭起双眼 ” ? (5)文章题目 “ 母亲的心 ” 有哪两层含义? 【答案】 (1)母亲翻找螃蟹;母亲发现螃蟹;母亲放下螃蟹 (2)久病初愈的“ 我 ” 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3)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 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4)“ 咬牙 ” 是因为母亲作出带走母蟹的决定非常艰难;“ 闭眼 ” 是因为母亲不忍捉走母蟹, 但为了孩子不得不硬着心肠这样做

13、。 (5)一是指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解析】 【分析】( 1)先找到题目的答题范围,“ 我想吃螃蟹 ” 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三自 然段。 “ 母亲捞起螃蟹” 在七自然段,因此前两个空答案应在三至七段中间寻找,最后一个 空在七段后寻找。由前向后找,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如四、五段中的“ 翻” 和六、七段中 的“ 发现、捞 ” ,据此,我们不难概括出“ 母亲翻找螃蟹、母亲发现螃蟹” 和 “ 母亲放下螃蟹” 。 (2)文章 段是题干告诉我们的答题范围,从前向后找,三段有“ 久病初愈的我没 胃口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

14、,怎么可能买得到 螃蟹呢 ” ,四段有 “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 。根据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总结出答案 即: “ 我” 想吃螃蟹;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3)第 段画线句子 “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 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句子中的 “ 放、捞 ” 写出了母亲的矛盾 心理,原因是“ 她又想起什么似的” ,即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但又不忍心抓走母螃 蟹。这些动作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4)通过读文章我们知道,母亲“ 咬牙 ” 是“ 放、捞 ” 了数次之后,“ 咬牙 ” 做出了 “ 把螃蟹放 进了竹篓 ” 的决定,可见做

15、出决定的艰难。“ 闭眼 ” 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 情景,因为看了自己就会不忍心,就捉不走螃蟹了。 (5)文章最后一段“ 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 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点明了 “ 母亲的心 ” 的双重含义,即不仅爱自己的 孩子,还能理解母亲对孩子的爱,理解别的母亲。 故答案为: 母亲翻找螃蟹;母亲发现螃蟹;母亲放下螃蟹 久病初愈的 “ 我” 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久病初愈的 “ 我” 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 咬牙 ” 是因为母亲作出带走母蟹的决

16、定非常艰难;“ 闭眼 ” 是因为母亲不忍捉走母蟹,但 为了孩子不得不硬着心肠这样做。 一是指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情节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 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具体的内容范围进行概括,要仔细 归纳,要点要明确。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对句子的赏析要求考生根据句子,选好赏析 的角度,注意平时对此类题型掌握基本的答题模式。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段,整体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上下文 进行分析。作答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在 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决定视野高度 方文山 一 对我来说,阅读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当你喜欢某件事物,就会产生自发性吸收的强 烈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