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45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全国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的推断题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一质点在连续的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内位移为12m,第二个2s内位 移为 16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在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4m/s B质点在第2s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m/s 2 D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6m/s 2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又给出了两段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我们能够 联想到运动学中的两个重要推论: 2 XaTV与 0 2 vv v;从而可以计算出加速度 a 与 第一个 2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再运用运动学基本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2 XaTV可得 2 16122ma, 2 1/am s,C 选项正 确, D 选项错误;第一个2s内的平均速度 1 6/vm s,此速度等于该阶段中间时刻的瞬时 速度,故第1s 末的速度大小为6/m s,A 选项错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0 vvat, 带入第 1s末的速度与加速度,可得第2s 末的速度大小为8/m s,B 选项错误故选 C 【点睛】 解决运动学的问题时,除了要能熟练使用基本的运动学公式外,还要加强对运动学中重要 推论的理解和使用有些运动学问题用推论解决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一质点在连续的6s 内做

3、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2s 内位移为12m,最后一个2s 内 位移为 36m,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3m/s 2 B质点在第2 个 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18m/s C质点第2s 末的速度大小是 12m/s D质点在第1s 内的位移大小是6m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根据位移差公式x3-x1=2aT 2 可求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 速度求出第1s 末的瞬时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和位移 【详解】 A项:设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x1,第三个2s 内,即最后1 个 2s 内的位移为x3,根据 x3- x1=2aT 2 得加速度a=3

4、m/s 2,故 A正确; B项: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为定值即 3221 xxxx,解得: 2 24xm,所以质点在第2 个 2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24 12 2 mm ss ,故 B错误; C项:第 1s 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s 内的平均速度,则v1=6m/s,则第 2s 末速度为 v=v1+at=6+31m/s=9m/s,故C错误; D项:在第1s 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有: 22 1 11 6 13 14.5 22 xv tatm, 故 D错误 故选 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 一恒量,即 x=

5、aT 2,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并能灵活运 用 3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 O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 P、Q、N 三点,已知物块从P点运动到Q 点与从 Q 点运动到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 3m, QN 长度为 4m,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的长度为() A2m B m Cm D3m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 Q 的速度等于PN 段的平均速 度,求出Q 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的距离,结合PQ距离求出OP 长度 ; 【详解】 设相等的时间为t,加速度为a, 由:,得加速度:

6、Q 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则 OQ 间的距离: 则 OP长度为:,故 ABD错误, C 正确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 瞬时速度 ;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 4完全相同的三块木板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 ,若子弹在木块中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子弹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刚射入每块木块时的 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正确的是( ) Av1:v2:v3=3:2:1 Bv1:v2:v3= 3:2:1 Ct1 :t 2 :t 3= 3:2 :1 D

7、t1 :t 2 : t 3= 1: 2 : 3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B采用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2vax知,从开始到 经过第 3 个木块,第2 个木块、第1 个木块所经历的位移之比为1:2:3,则射入第3 个 木块、第 2 个木块、第1 个木块的速度之比为 123: : ,所以子弹依次刚射入每块木块时 的速度之比 1 v: 2 v: 3 3v:2 : 1,A 错误 B正确 CD因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2132:,则子弹通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为3221 1:,CD 错误 5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

8、为1m/s,第 8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 6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8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8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Aa=2m/s 2,v 8=15m/s,x8=144m Ba=2m/s 2,v8=16m/s ,x8=36m Ca=2m/s 2,v8=17m/s, x8=72m Da=0.8m/s 2,v8=17m/s,x8=144m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应用以及相关推论,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 等于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通过速度时间公式求出8s 末的速度 ,通过位移时间公式求出 8s 内的位移 ., 【详解】 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

9、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可知 2 85 36xxaTm,解得 2 2.0/am s ;则 8s 末的速度 80 (12 8)/17/vvatm sm s;8s 内的位移 22 80 11 1 82872 22 sv tatmm,故 C 正确。 6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 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 点,后又滑回至a 点, c 是 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 上滑至 b 所用的时间为t,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A物块从a 运动到 c 所用的时间与从c 运动到 b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 B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 C物块下滑时从b 运动至 c 所用时间为 D物块上滑通过

10、c 点时的速度大小小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 C 【解析】 由 b 到 a 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知,而 tbc+tca=t; 解得,A 错误 C 正确;由于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故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 同,均为,方向沿斜面向下,B 错误 ;由于 C是位移中点,而不是时间中点,故 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D错误 7如图所示,从斜面上某一位置先后由静止释放四个小球 .相邻两小球释放的时间间隔为 0.1s,某时刻拍下小球所处位置的照片,测出5ABxcm,10BCxcm,15.CDxcm则 A小球从A 点释放 BC点小球速度是A、

11、D 点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 CB点小球的速度大小为1.5/m s D所有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2 5/m s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D:据 2 BCAB xxaT ,求得:所有小球的加速度 2 22 22 (105)10 /5/ 0.1 BCAB xx am sm s T 故 D 项正确 A:据 21 2 ABA xv TaT,代入数据解得:0.25/ A vm s故 A 项错误 B: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点小球速度是 B、D 点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B 点小球速度 大于 A 点小球速度故B项错误 C:B 点小球的速度 2 10510 /0.75/ 20.2 ABBC B

12、xx vm sm s T ,故 C项错误 【点睛】 将多个物体在同一时刻的位置,当成一个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将多个物体的运动转化 为一个物体的运动,化陌生为熟悉 8一质点在连续的6s 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个 2s 内位移为12m,最后一个2s 内 位移为 36m,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大小是3 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2m/s 2 C第 2s 末的速度大小是12m /s D第 1s 内的位移大小是6m 【答案】 A 【解析】 设第一个 2s 内的位移为x1,第三个 2s 内,即最后1 个 2s 内的位移为x3,根据 x3x1=2aT 2 得:故 A 正确, B 错误第1s

13、末的速度等于第一个2s 内 的平均速度,则:,则第 2s 末速度为v=v1+at=6+3 1m/s=9m/s 故 C错误在第1s 内反向看为匀减速运动则,故 D 错误;故选A 9某人骑自行车下坡,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第1 秒内通过的位移为2m,第 2 秒内通过 的位移为 4m,第 3 秒内通过的位移为6m,第 4 秒内通过的位移为8m,第 5 秒内通过的 位移为 10m,则在这段时间内,骑车人的运动情况 A不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是2m/s 2 D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是2m/ s 2 【答案】 D 【解析】

14、【详解】 相邻的每秒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不能确定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可能匀加 速,可能变加速, 故 AB错误若该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 x=aT 2,得 22 2 2 /2/ 1 x am sm s T V 第一秒内的位移是2m,由 x=v0t+ 1 2 at 2,得 v0=1m/s故 C错 误, D 正确故选D 10 一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 T 内通过位移 1 x,到达 A 点,接着在时 间 T 内又通过位移 2 x到达 B点,则以下判读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 12 2 xx T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1 2 2x T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15、 21 2 xx T D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 21 3 2 xx T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 12 2 A xx v T 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C根据 s2- s1aT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21 2 xx a T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 122121 2 3 22 BA xxxxxx vvatT TTT 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1 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 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 2、3 所示的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

16、置。已知连续两次曝 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位置 1 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2 d T C小球在位置3 的速度为 7 27 d D不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否匀变速 【答案】 BC 【解析】 【详解】 A初速度为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1:3:5,而题目中位移比 为 2:3:4,故位置1 不是初始位置,A错误; B由图可知1、2 之间的距离为 1 2Hd,2、3 之间的距离为 2 3Hd,3、4 之间的距 离为 3 4Hd, 4、5 之间的距离为 4 5Hd,由于 433221 HHHHHHHd, 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故根据 2 HaT可求解出小球下落的加 速度为 2 d a T , 故B正确; C因为位置 “ 3”所处的时刻是位置“ 2”和位置 “ 4”所处的时刻的中点时刻,故 3 7 2 d v T , 故 C 正确; D由图可知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能判定小球的下落运动是匀变 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12 一质点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