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4113613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含答案 )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塞。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这首无题一般 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 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 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 是对

2、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 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 ” 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D. 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 蓬山 ” ,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 秒在首联 ” ,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 东风无力 百花残 ” 一句的妙处么? 【答案】 (1)B (2)“ 无力的东风 ” 、“ 凋残的百花 ” 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 别时凄楚的气氛。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 到了情景交融。 【解析】 【分析】( 1)B“ 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 对本诗理解、分析

3、不正确。“ 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 能滴干。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双关),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 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 2)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很难,离别更 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无力百花残” 作用有三:点明离别的 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以百花凋零的残春之景烘托离情别绪,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从 抒情方式上看,属于情景交融。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 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4、。 故答案为: B; “ 无力的东风 ” 、“ 凋残的百花 ” 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 时凄楚的气氛。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 了情景交融。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 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 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 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 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 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

5、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 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 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2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唐)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1)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 静。 (2)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 托依依惜别之情 【

6、解析】 【分析】( 1)“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鹊噪衬 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当然,也可答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 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2) “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又一骑驿马急驰而来,在驿站旁的树荫下打住。驿使 下马奔站内交差去了,留下驿马因疲惫而长一声短一声的嘶鸣。这些传送重要急件的驿 使,身背公文袋,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 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从结构上看:此句照应诗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呼应首句 “ 候吏立 沙际 ” 。从内容上

7、看:点明送客地点,表明全诗主旨。从表现手法上讲:借景抒情,以驿马 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以动衬静,以鹊噪,蝶飞的动景烘托晚禾秋草的静景,突出送别环境的寂 静。 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 依依惜别之情 54 【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平时对施诗歌鉴赏的 知识的掌握技巧运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诗歌的主旨以及情感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鉴赏。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从内容、情感以及结构 上进行分析。 3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村晚。 示例: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

8、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字词赏析】 “ 敲”“落” 极富情致,颇见主人候客的急切之状和焦急难耐的心情。 【情感表达】借蛙声喧闹,映衬夜晚的寂静,表达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满陂 ,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 【注】 陂:池塘的岸。 清:水波纹。 腔:曲调。 【答案】 【字词赏析】“ 横 ” 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情感表达】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 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分析】(1)此题属于字词赏析题,要在整体感

9、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基础上从 诗中挑选出富有表现力的字进行赏析。如浸 ,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 象。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 真活泼,淳朴无邪。“ 信” ,这里是随意的意思,表明牧童是随意地吹奏曲子,表现牧童的 悠闲自得。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 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 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据此可知,诗人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

10、着 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 1) “ 横” 字表明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2)借牧童在牛背上随意坐着及吹着笛子,写出了乡村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 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该字的字义 +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 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2)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

11、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 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 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 【答案】示例1:一样。牧童词“ 芦管卧吹莎草绿” 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 牧童 “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

12、雨飞” 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 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 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 乱插蓬蒿 ”“不怕猛虎 ” 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 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 自由 骑”“唱歌去 ”“抚掌归 ” 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 向往。 【解析】 【分析】牧童词写道:牧童早晨赶着牛去江湾放牛,傍晚再赶着牛回到村 落。雨天里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晴天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有 时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这样就不怕猛虎来咬牛犊。这首诗里的牧童是那么自由自 在,那么

13、的悠闲,作者写牧童,其实是他自己心境的反映。 牧童写道:牧童骑着牛儿穿行在春天的细雨中,青翠的山色,青青的草,一支笛子, 一个穿着蓑衣的牧童,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牧童早晨哼着歌去放牛,然后乘着月 色回家,还有什么人能比得上牧童啊,心无牵绊,欢乐舒畅。这首诗表达诗人对远离俗世 纷争生活的向往。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示例1:一样。牧童词“ 芦管卧吹莎草绿” 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 牧童 “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 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 乱插蓬

14、蒿 ”“不怕猛虎 ” 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 天真。诗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 自由 骑”“唱歌去 ”“抚掌归 ” 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 向往。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人的情感溢于文字,在古诗中,诗人的感 情一般总是寄托于所写事或所绘景物上,通过对这些叙述或描写的分析,即可理解到诗人 的思想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5、 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 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 蓬 ”“雁” 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 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 /直,长河 /落日 /圆。 D. 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 长河 联,独绝千古。” 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 下面的题目。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 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 独特 ” 之处。 【答案】 (1)D (2) 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

16、河水绵延 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 赏析语言: “ 直” 表现孤烟之高,于荒 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 圆” 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 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 了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解析】 【分析】( 1)ABC解说正确。 D 尾联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 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并没有表达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2) 颈联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把这 几种景物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画面,并用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 结合诗歌内 容分析,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 称作 “ 孤烟 ” 。一个 “ 孤” 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 直” 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 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 长 ” 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 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 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