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1135272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6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6 芣苢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其诗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散文。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春秋集解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芣苢: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描写的是苏辙晚年闲居颍昌时的日常生活情景。在麦收季节,外孙文骥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苏辙写此诗记录。,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1.读准

2、字音,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知识整合,2.一词多义,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芣苢是一首劳动的赞歌,反映了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帮自己收麦写起,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一】理解重要诗句 1.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点拨:诗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连绵阴雨时人们的沮丧,雨过天晴时人们的欢欣,形成对比,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2.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点拨: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

3、劳动景象。诗句没有直接描写麦收场景,而是通过家里人忙着做饭、忙着酤酒的场面来间接刻画收麦劳动的艰辛和劳苦,表达了诗人对诸孙的感激之情。,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3.芣苢一诗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劳动者的喜悦心情的? 点拨:芣苢一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来表达劳动者的喜悦心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诗重章叠唱,十二句中只有“采”“有”“掇”“捋”“袺”“ ”六个动词是不断变化的,表现了妇女们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正是这种极为简单的重章叠唱的歌谣形式,把劳动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出来。,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

4、迁移,【任务三】领悟思想主旨 4.尽管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分析其差异。 点拨:(1)表现手法上: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的手法,间接展现了麦收时节的劳动场景,和谐和睦,其乐融融,其中既有对劳动艰辛的强调,更有对美满团圆幸福生活的自足。 (2)思想主旨上: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内心安宁

5、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这首诗是诗人历经生活波折之后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歌颂的是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欢乐。,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重章叠唱是诗经中民间歌谣经常采用的形式,但袁枚曾经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你赞成袁枚的观点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认识。,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点拨:观点一:不赞成。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 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

6、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歌谣,韵律婉转,节奏明快,富有民歌情味。 观点二:赞成。芣苢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唱,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这种至为简单的歌谣,难免显得简单重复,缺少诗歌应有的韵味,不值得后人效法。,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侧

7、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如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麦收的劳动状态,而是通过天气状况、家里人忙着炊饭酤酒来侧面烘托麦收的繁重与忙碌。侧面描写的方法: 1.以旁面写正面,即通过对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2.以对面写正面。如社戏中写“我”因看戏等得不耐烦而兴味全无,没有正面写“我”扫兴,而是写舞台上演员的脸在自己眼中变得模糊了来表现。 3.以反面写正面。如用敌人的愚蠢来突出革命者的机智。,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迁移练笔 请

8、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一个场景,或者刻画一个人物。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看戏 叶君健 剧场里,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里简直像人海,海面平静,人们都屏住呼吸,等待女主角登场。 当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歌词像珠子似的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演唱结束,女主角走下台来,观众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术家的面前。 这位艺术家就是梅兰芳同志。 (节选,有改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