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李刚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31643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李刚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李刚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李刚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李刚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李刚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李刚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绪论管理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李刚教材课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绪 论,2,第一节管理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一基本经济问题 1稀缺 (Scarcity) 人类社会面临两个基本事实:一是资源有限;二是需要无限; 稀缺是指人类拥有的有限资源相对于自己无限需要所表现出的短缺性质。 稀缺是普遍的,个人、家庭、企业、国家。过去、现在、未来? 稀缺程度是有差别的;不同资源的价格差别。,3,2抉择与基本经济问题,面对稀缺,人类必须作出抉择。即用有限的资源选择满足部分最为重要和迫切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必须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What;(2)如何生产How;(3)为谁生产For Whom ; 经济问题十分普遍、简单?复杂?,5,二经济

2、学及其学科体系,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 稀缺-经济问题-经济实践 经济学经济活动,6,经济学的发展历史,7,2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8,三管理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经营决策的应用经济学。它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的方法与工具,为企业解决经营决策问题提供理论和工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也称为企业经济学或企业经营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二战以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体系和内容还不成熟。,9,第二节企业目标及其市场环境,一企

3、业及其在市场经济的地位 企业是独立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主体。它是一个具有投入产出功能的加工转化系统。在经济学中,一般把它假设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黑匣子”。有时企业被看作一种经济组织(新制度经济学) 怎样才算合格的企业?要能够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我国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家庭、政府、国家 企业存在的理由:专业化与分工合作、规模经济、节约交易成本、避税;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 企业的边界;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权衡,管理报酬递减与管理成本递增,不可能把全部经济活动纳入

4、一个企业,10,二企业目标,1利润最大化假设:企业追求自己利润最大化 理性行为假设 经济人假设 利润是经济人的特征,最大化是理性行为的结果 2、企业价值最大化假设:由于短期利润与长期利润不一致,企业追求未来预期利润的现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11,2、怎样理解利润最大化目标?,(1)功能:是市场经济的轮子:追求利润可以起到 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进步;鼓励创新等作用。 (2)约束条件:可用资源;法律环境和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利润最大化不是为所欲为 (3)谁关心利润:受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和企业制度(如产权、考核、提拔、奖惩)影响:国营企业-产量、产值、预算;集体企业-职工

5、收入最大。是有代价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对经理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 (4)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目标:由于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困难,企业往往追求一个满意利润目标;利润也不是唯一目标:增长率、市场份额 (5)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合理假设,实证研究难以证明或推翻,在市场经济中对预测和解释企业行为具有普遍意义。,12,三企业利润的性质和来源,1利润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利润是指经济利润,即经营收入减去经济成本。经济成本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全部生产要素的代价,也即全部生产要素应得的报酬。 2利润的性质 传统政治经济学把利润与剥削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认为利润是剩余价值。 现代市场经济认为:利润是企业创新的回报;利润

6、是企业承担风险的报酬;利润是垄断的结果; 3、利润目标、道德标准与企业伦理:追求利润是无可厚非的;要在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下进行;要以满足社会和消费者需要为基本途径,13,4利润的来源,可见,利润来源一是内部生产效率,二是外部市场环境。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一是苦练内功,二是盯住市场。这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还要用第三只眼睛盯住政府。,14,四企业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环境。 1市场的内涵: 交易场所去市场; 顾客群开发市场; 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研究市场。 2市场的大小:(1)市场的地理边界;(2

7、)市场的产品范围。企业经营决策最直接的是要研究企业所在的市场。 3市场的动态:过去;现在;未来,15,第三节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机会成本 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将某种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他用途可能带来的最高收益。 2机会成本与资源价格和资源报酬 在经济人和理性行为假设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中机会成本等于资源的市场价格。如果资源使用的报酬或价格低于机会成本,表明资源配置不合理,改变用途可以增加收益。 3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是观念性的生产要素报酬或代价,并不一定发生实际支付。 会计成本是依据会计制度和规则记录与核算的成本,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全部机会成本。 主要差别:自有要素的报

8、酬;库存要素价格;折旧,16,4外显成本与内含成本 为了反映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别,可以把企业经营的全部经济成本分为: 外显成本=会计成本; 内含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会计成本) 5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经营收入经济成本(机会成本) 会计利润=经营收入会计成本 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内含成本(正常利润) 一般情况下,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可见,用会计利润进行决策是不可靠的。,17,二经济模型,经济学家用经济模型解释和说明经济规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概括和简化现实的一般方法。 1经济模型的种类:文字模型;数学模型;几何模型 2经济模型的结构:假设与含义,假设是出发点,含义是

9、结果 3经济模型、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经济模型是形成和应用经济理论的工具,要接受经济现实的检验,并能预测和指导经济现实。,18,三最优化分析,1最优化的含义:经济主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2最优化技术和工具:运筹学方法,极值原理。在管理经济学中,极值原理具体表现为边际分析方法和增量分析方法。 极值原理:设函数为Q = f(L),则函数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为一阶导数dQ/dL等于零。极大值的充分条件是二阶导数小于零,极小值的充分条件是二阶导数大于零。 设函数为Q = f(L,K)则函数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为一阶偏导数同时等于零。需求解方程组。 3应用最优化方法要树立定量分析观念。,19,四均衡

10、分析,均衡是指经济变量在经济运行中达到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均衡可以是个别经济主体达到最优决策的结果,如均衡产量、均衡投入 也可以是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达到最优所取得的结果,如市场均衡,(食堂排队)。市场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20,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根据对经济均衡问题研究的角度和重点不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分为: 1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 就是分析达到均衡后的状态及其条件。 2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 static analysis 分析有关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后,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3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分析经济运行实现均衡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