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教学讲义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2805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教学讲义(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现代中国史,第16讲新中国的政治与外交,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中心议题:讨论新中国的成立。 (2)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3)历史地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过程: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成立。,二、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建立:_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 式确立。 (2)地位:是我国的_。 (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 制 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

2、义民主的广泛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1949年_召开,建立了具有中国 特色的政党制度。 (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_”的方针。,1954,根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职能 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954年一届人大后,作为_组织,发挥政治协 商、民主监督的作用。 (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 建设国家的新局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 (2)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

3、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 治制度。 (3)作用 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 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 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特点 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符合国情的政党制度。 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并将此作为保障中国公民直接、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 实行民主监督制度。,考点2中国民主

4、政治的曲折发展 1“文革”对民主政治的践踏及教训 (1)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严重。 (2)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夺权现象,武斗频发。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4)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5)教训:要认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2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纠正了党 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会后,平反_的工作全面展朝 开。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 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 和基层民主建设。 (3)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

5、要法律:颁布了_宪法,出台了选 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 政复议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_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_年,正式被写入宪法。,冤假错案,1982年,依法治国,1999,(4)基层民主选举 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_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_组织法。 成就: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改为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以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为核心的_不断扩展。 意义:既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又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 【特别提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

6、且是国家政治建设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伟大转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城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考点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理论提出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全面阐述了“_”的 含义。 (2)内容:在_的前提下,大陆实行_,台湾、 香港、 澳门保持原有的_。 (3)意义:是_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统一大业的 _。 2成功实践 (1)条件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一国两制”正确方针的指导。 (2)回归: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分别回归。,一国两制,一个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

7、理论,基本方针,(3)意义:祖国统一大业的巨大成就;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4)两岸关系 关系缓和,交流增加:真正停火,“_”,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 阻力:_;国际反华势力。,九二共识,势力,民族自治区与“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联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区别:(1)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设立的区域不同: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做主,后者是港澳台同胞当家做主。 (3)主要作用不同: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4)享有自治的程

8、度不同: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前者享有一定自治权。,考点4新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重大外交活动 (1)建国第一年里,中国同_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49年底,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签订 _。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_,在会上起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 誉。 (4)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_”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达成万隆十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 作。,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日内瓦会议,求同存异,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9、)时间: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3)内容: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政,_,和平共处。 (4)意义: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 了基础。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互利,二、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 衰落;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 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2)恢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

10、关系正常化 (1)走向缓和的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60年代末期,美 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中国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对付来自苏联 的威胁,需要改善同美国的关系。,3中日邦交正常化 (1)背景:二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 保持“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冲击。 (2)过程:1972年9月,日本首相_访问中国,签订 _,宣布建立外交关系。,(2)表现:1971年4月,美国基辛格访华,打开了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_。1978年签署中美_。_年中美正式建交。,建交公报,1979,联合公报,田中角荣,中日联合声明,20世纪70年

11、代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1)特点:具有双重性,既要向中国施压,限制中国,又要同中国保持交往合作。(2)原因:在国家利益、意识形态方面,中美两国存在根本分歧。美国维护自身地位的需要。中国经济实力、政治影响的增强,使得国际地位日渐提高。同时,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有共同的重大责任,特别是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有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合作会使双方互利共赢。,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1)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公正、合理的解决。 (2)积极参与联合国的_。 (3)积极倡导和

12、实行裁军。 (4)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_而努力。 2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 (1)积极参与_的活动。 (2)加强与_的合作,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3)加强与_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4)领导建立“_”。,维和行动,新秩序,地区性国际组织,周边国家,大国,上海合作组织,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意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

13、、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考向1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命题,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 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法制建设,属于中等题。甲图是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故A正确;乙图是中国人民政治

14、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 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B正确;丙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 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甲图没有完全实现人民民主和自由 权利,故D符合题意。 答案:D,2“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 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 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紧扣关键词“民族大家庭”“不能照抄别人的”,即我们的民 族制度应该有中国特色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B,考向2祖国统一大业,3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 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 香港回归 A B C D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中香港被割占及今日回归问题。 答案:D,4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