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突发事件与心理危机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2506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29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危机管理}突发事件与心理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企业危机管理}突发事件与心理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企业危机管理}突发事件与心理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企业危机管理}突发事件与心理危机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企业危机管理}突发事件与心理危机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危机管理}突发事件与心理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危机管理}突发事件与心理危机(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杭 州 市 教 科 所 孙 义 农,内容概要,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识别与评估 预防与预警机制 自杀应对及干预,第一部分 危机与危机干预,一 、危机(Crisis)的定义 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确定“危机”的三项标准: (1) 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 (2) 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等方面 的改变,但又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3) 当事人或病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 应对或应对无效。,二、危机干预(crisis

2、intervention)的定义: 危机干预就是从心理上解决迫在眉睫的危机,使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的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付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心理危机时常见的心理和躯体反应: 1、认知改变 2、情绪改变 3、行为改变,对危机的合理认识,危机由个体无力处理内心压力或外在事件引起 危机情境之性质反映出当事人的认知经验而非病态 危机是暂时性的,而且有特定发展阶段,但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危机也提供人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应激反应,坐立不安 易激惹 过度疲乏 睡眠障碍 焦虑 惊跳反应 抑郁 喜怒无常,肌肉震颤 注意力不集中 梦魇 呕吐 腹泻 疑心 晕厥,做为应激反应的

3、一部分,躯体及情绪症状在任何方面都是正常的。,第二部分 心理危机的特点,一 、心理危机的含义 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没有人能够获得免疫。 心理危机是个体面对特定事件时产生的一种超过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感受。 心理危机的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事件的感受和解释,而不取决于事件本身。 心理危机具有“即时”的特点,需要得到立即的解决。 心理危机的解决方案可以是“适应性的” ,也可以是“非适应性的”,自杀是一种心理危机的极端解决方法。,三、心理危机发生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心理冲击(impact),第二阶段:心理应对(coping),第三阶段:心理退缩(Withdrawal),

4、第三部分 心理危机的评估,情绪,认知,行为,Rick A. Myer, Assessment for Crisis Intervention, COPYRIGHT 2001 Wadsworth,评估标准: 312分采用“非指导性干预”; 1322分采用“合作型干预”; 22分以上采用“指导性干预”。 (美国标准) .,影响危机应对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严重程度 2、自身资源(认知方式、应对模式) 3、社会支持系统,目标受阻状态下的个体认知模式,ftp:/ 用户名和密码: xlpx,短时间,长时间,影响严重,影响轻微,创伤性事件,耗竭性事件,烦恼性事件,紧张性事件,“我”眼中的压力(根据个体对压

5、力的感受程度分类),(hassles),(strain),(burnout),(trauma),第三部分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预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三级干预体系 一、发展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增强适应的个别心理辅导 三、对处于危机状态学生的积极干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中小学生心理学知识,增强他们心理保健意识,提升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各种途径锻炼他们的意志、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心理健康。,2、开展中小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辅导面谈、热线电话、成长日记、心理网站等多种辅导形式,对中小学生的独立生活及社会环境适应、学习与社会工作关系

6、的处理、人际交往的适应、恋爱问题处理等多方面生活内容进行指导与帮助。,3、加大宣传、指导的力度,在教师中增强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增加成功的体验,减轻不必要的精神负担。,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善中小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中小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为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抒发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提供平台。,5、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组织网络,启动和指导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及时发现和上报陷入危机状态的青少年学生,并尽早进行辅导人员干预和学生同伴互助相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每周班级学生心理状

7、态晴雨表,周次 日期 :200 年 月 日 月 日 本周内班级发生的重大事件, 需关注的普遍心理问题 本周内个别(特殊)同学情况描述(包括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主要问题等详细信息) 本周内所作的心理服务及感想 注:1. 请心理委员详细认真地填写此表格;2.每周五放学前请将此表格统一交于心理辅导老师处。,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内容,知己知彼了解自我与同伴的身心特点、心理健康标准、年段身心特点、角色定位 助人自助增强心理帮助的热情,学会同伴沟通技巧:尊重、共情、真诚,倾听、询问、面质 特别关注增强预警意识,建立发现同伴中的心理危机,及时上报学校的机制。,培训阶段设置,第一阶段:导向与热身阶段 第二阶段

8、:团体形成与接纳阶段 第三阶段:技能培训阶段 第四阶段:自我探索与团体分享阶段,第四部分 干预策略与技术,一、干预的基本策略 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 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 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 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 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二、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 (一)沟通技术 建立和保持辅导员和当事人之间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人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和恢复正常的生活,以及

9、改善人际关系。 危机干预工作人员必须注意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二)支持技术 主要是给予精神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人的错误观点或行为。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指导、解释、说服等技术主要应集中在让对方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三)干预技术: 亦称做解决问题的技术,因为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当事人学会对付困难和挫折的一般性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而且也有利于以后的适应。,第五部分 自杀与心理干预,一、定义: 大不列颠百

10、科全书简单地将自杀定义为“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强调个体自杀前的心理动机。,二、分类: 自杀意念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自杀未遂采取了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 自杀死亡 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且导致死亡。 自杀姿态死亡愿望不是很强烈,主要想伤害自己,以减轻痛苦或引起注意。,中国人群自杀的发生率: 中国是仅次于冰岛的自杀率高发国家。 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 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我国每年有287,000人死于自杀,22.2人/10万。 1,500,000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 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35,000

11、小于17岁的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2,000,000人自杀未遂。,可能导致自杀的原因: 学者对引致自杀行为的因素有不同的理解,有部分学者认为可能是当事者面对突发危机时所作的一种冲动行为;有学者认为自杀可能是当事者面对一连串压力而无法克服的结果;有学者认为自杀行为可能基于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问题。若能找到引发自杀的原因,将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三、自杀的原因 1、精神障碍导致自杀; 2、躯体疾病导致自杀; 3、非疾病(普通)人群自杀; 4、宗教信徒自杀或集体自杀。 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精神障碍自杀占所有自杀个案的30-40%,其中,抑郁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1/4,精神

12、分裂症自杀占全部精神障碍自杀的27-30%。,四、自杀的高危因素: 当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自杀的危险性就高: 心情忧郁或抑郁 近期,特别是最近两天,有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 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很差 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 既往有过自杀行为 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抑郁症的六项评估指标,情绪极度低落,早晨最为明显 负性认知堆积,觉得失败、愧疚、无望 行为一反常态,哭泣、易怒、退缩、混乱 无法入睡或睡眠过多,精神不振 食欲改变,肠胃功能紊乱,体力不支 强迫性地一再产生“死”的念头,怕自己失去自制力,五、自杀发生后学校的应对要点,1、及时向上级报告,召开学校危机处理的紧急会议 2、召开

13、班主任会议,统一思想与行动 3、全校性事件通报与进行解释,并提出要求 4、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危机干预,第五部分 自杀与心理干预,评估:包括发生了什么事件,当事人所使用的应对机制是什么?这些机制的作用和效果如何?到目前为止,当事人是否有能力去应付这种场面?他的支持系统如何?,一、自杀评估,二、制定干预目标: 对受导者的情况进行评估以后,就要制定一个明确而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的制定需要与对方共同商量,辅导员不能独断。要根据对方的需要,解决他的痛苦;要了解危机前受导者的心理素质状况。因为辅导目标的限度往往是恢复其原有的心理水平。,辅导员应利用当事人对摆脱困境的迫切要求,采取积极和权威的措施,尽快地与当

14、事人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取得对方的信任,使之认识处于危机状态的事实,而且并非无助和无望。同时也要指出,自己应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问题的解决需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3、实施:具体会谈的次数依受导者的需要而定。辅导员基于对应激事件相关的所有资料和信息,从中找出一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共同问题,然后寻求解决这一共同问题的证据和方法,同时注意克服辅导过程中出现的负性情绪和认知缺陷。一旦某一近期目标达到,再确定下一步的目标,使受导者逐渐接近一个成功的危机解决的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帮助受导者获得更多的社会关心和心理支持,注意多方挖掘对方需要获得的和可以利用的外界社会支持的资源。这可增强病人解决危机的信

15、心。,三、辅导谈话,1、敏锐的观察 通常,企图自杀者的表现不会十分活跃、主动,辅导员与受导者建立初步关系时,必须忍耐对方可能较为被动沉默的表现。虽然对方可能对辅导员员表现出非常冷漠的态度,其实他是非常需要别人能给予支持的。辅导员的真诚关心和友善态度是与受导者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重要基础。,四、自杀(自杀未遂)干预的操作要点,2、初步接触 辅导员在接触有自杀危机或者自杀未遂者的初期,必须清楚地、肯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及帮助对方的意图。同时亦应向受导者申明他有接受援助的权利,亦应对自己的生命负全责,但是辅导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个人选择。,3、直接询问 学者Metto (1980)认为最直接了解一个人的自杀

16、危机的可能性,就是直接询问其个人的自杀意向。这种工作手法特别强调在询问时要针对事实、清晰及不具批评性。,4、评估致命危险程度 自杀方式的选择反映出求助者求死的决心,亦可以预计被救的可能性。若求助者认为自杀是唯一解决其问题的方法,其自杀危机将相应增加。,5、寻求支持的资源 学者Fawcett等(1969)认为较难与人相处及建立关系的个体自杀危机较高,他认为自杀企图是由于人际互动关系中出现矛盾而直接产生,而这种矛盾情况涉及当事人在心理上的一种特有的关联。亲人及重要他人对自杀者的求生意愿是极具影响性的。,6、自杀危机与入院干预 学者Birtchnell认为自杀行为的人并不是绝对性的,自杀意念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他认为如果试图自杀者与辅导员有良好的工作关系,那么自杀者的自杀意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