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21410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 夏、商、周时期 伊尹 商汤王 傅说 商武丁 春秋战国时期 学术下移 士阶层 私学骤兴,孔子,委吏、乘田,杏坛讲学,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其弟子皆守墓三年,唯有子贡守墓六年,然后离去。,(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天丧予,天丧予!”,(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听其言而观其行”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生平 “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中年以后曾

2、游历各国 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慎独” 反求诸己,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慎独:君子在深居独处或个人单独行动的时候,要随时警惕自己,决不能因别人不知道,而做出违反道德的行动。,材料1:“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独处时谨慎不苟”。(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2: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材料3:(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

3、愧而出。 (后汉书,扬震传) 请参照上述三则材料,结合你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慎独”的理解。(14分),“君子慎乎独也”。讲君子“慎独”,我想将其理解为“独慎”更合适。所谓“独者,慎也。”要想正确理解“慎独”的准确含义,我想首先应该将“慎”和“独”分开来理解。 先说“独”,我认为儒家在这里所说的“独”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独”的普遍意义是不同的,这里的“独”不仅仅是单独的意思。“独”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独处或者说是闲居,这只是字面意义的理解,我想其应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解,那就是内心的独,这点和老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中的“独”具有相通之处。即,不管我们是不是一个人待着,不管我们

4、是隐居山林还是居于闹市,“独”的是我们的内,乱是心性方面要求我们能不为外物所惑,静下心来,就像是整个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一样或者说是我在我的世界里,我的世界里只有我自己。,那么做到这种“独”之后呢,达到这种“独”的境界之后要做的就是“慎”了,“慎乎独也,独者慎也。”我认为这里的“慎”除了“谨小慎微”的意思之外,还有一种其他的含义那就是儒家所讲君子品格,也可以说是君子的道德规范。达到“独”的境界之后,就是要“慎”,不但要在言行上谨小慎微,更重要的是思想修养上的谨小慎微,正所谓防微杜渐。,言行是否会符合道德规范,首先体现在其思想之上,先要有想法才会有言行,为了使言行合乎规范,首先在思想上就不能放松。

5、当今所说思想上的犯罪不叫犯罪,有了犯罪事实才叫犯罪。这与儒家所讲慎独是截然相反的,或者说慎独者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意识上的犯罪,正如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欲,不逾矩。”儒家所讲的独者所要达到的慎的程度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只要是我想的就是合乎规范、不逾矩的,或者是我所能想到的,我所有想做的都是合乎道德规范的,逾矩的事情,在他们心里已经没有了位置。,为什么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是慎独呢?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 教师道德成长的真实水平,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真实地表现出来,内省:是个体自觉进行道德反思的过程。,荀子(第一次把“道”和“德”连

6、在一起),人性论:每个人都有感官欲望;每个人都好利;每个人都有排他性和妒忌心;每个人都好荣恶辱,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们敬服; 教师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师要具备有条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反师说; 教师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而又能中理地加以阐发。,学记 “长善救失” 师要善动脑、善答问,善于总结教育的兴、废之道,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公元前221-1840年) 秦: 焚书坑儒 禁办私学 以吏为师,(2)汉 董仲舒,仁、义、礼、智、信,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 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唐,师说、进学解,三试于吏部

7、不成 十年犹布衣,两宋时期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重人、重实、重经世致用,三、我国近代教育职业道德的进一步发展(18401949) 1、中国师范教育初创时期对师德教育的研究(1840-1911),康有为,幼儿教师:“德性慈祥”、 “有恒性而无倦心, 有弄性而非方品” 小学教师:“静细慈和”、 “有耐心,有恒心,有弄心” 中学教师:“学行并高,经验甚深”, “行谊方正,德行仁明, 文字广博,思悟通妙, 而又诲人不倦,慈幼有恒” 大学教师:“专学精深”,梁启超:“盖凡教育家,必终身以教育为职志,教育之外,无论任何事,均非所计,又须头脑明净

8、,识见卓越,然后就能负此重任。”,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级师范教育总要等都不得提到要注重“修身伦理”一科: 认为“师范生有将来教育国民之重任,当激发其爱国志气,使之学成以后,必当勤学诲人,以尽报效国家之义务”。 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培养师范生的爱国志气的重要性,教师将其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尽报效国家之义务,成为师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中国师范教育反省探索时期对于师德教育的研究(1912-1949) 孙中山:,(1)要求教师要“谨慎小心,养成国民之模范”, (2)教师要关心政治.“教育进步,以政治为基础”,“教育家须谈政治,理政治,引导人民谈政治。”

9、(3)教师的学识“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陶行知,1891年出生于安徽歙县,1906年进入崇一学堂读书,1908年考试入杭州广济学堂,1909年考入汇文书院,1914年毕业并获得得了美伊利诺大学的奖学金,1917年,他应校长郭秉文之聘来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第一件事就是运用统计法科学地解决了教学课程表的安排问题 第二件事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他又把对南高师的课程实行改革,把计划课程改为“选科制” 进行招生改革,在全国高教领域率先作出了男女同校的创举,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的主任干事 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学校” “晓庄事业

10、,我要用整个身子干下去。” 1930年,逃到日本 1931年,回国隐居上海租界,一直到1936年 抗战爆发后,陶行知更是整天忙禄,提倡“国难教育”、成立战地服务团、创办难童学校等 抗战胜利后,陶行知又是提倡民主教育运动,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一直到1946年,陶行知突发脑溢血而死,周恩来:“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宏:“在他的前面,你的痛苦算得了什么,你的疲倦算得了什么,你的辛劳又算得了什么?你不能不振作,不能不进步,不能不加紧学习,也不能不坚持,还有,也不能不乐观。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11、首先,他提出教师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献身精神。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达者不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其次,教师要有民主精神。 不能“凭一己一时之意,以定进行之趋向”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再次,教师要勇于创造。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不怕辛苦,不怕疲劳,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最后,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 “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觉觉人”、要“以人教人”,做学生的楷模。,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历程 1、1949-1966年 强调劳动教育 2、1966-1976年 首先,把教师置于被改造的地位。 其次,把师德教育简单化,片面强调政治。,3、1976年现在 师德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 师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多样化 师德教育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