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管理创新(3)理论创新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2118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管理创新(3)理论创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二部分:管理创新(3)理论创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二部分:管理创新(3)理论创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二部分:管理创新(3)理论创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二部分:管理创新(3)理论创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管理创新(3)理论创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管理创新(3)理论创新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 管理的根基-管理理论创新,王明基,盛世危言: 年DTP两位数字增长背后的管理危机 我们的管理每年以几位数字增长?,Company Logo,导论: 研究的逻辑起点,Company Logo,一 来自实践的思考,(一)小事缠身,无暇思考大事 (二)同一个地方,反复犯错误 (三)管理问题影响到市场 (四)一旦扩张,轻则系统紊乱,重则企业破产 (五)短线行为 (六)较少百年企业 (资料来源:20032008年5年间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 江大学、西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0期MBA、EMBA20期近500名 学员的调查问卷。),Company Logo,二 问题表象的背后,(一)重视经营

2、,轻视管理 (二)缺乏管理战略支撑(缺乏对“管理战略”的研究),Company Logo,三 对中国管理的反思,(一)对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缺乏认真和深入的研究 (二)没有探究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 (三)没有建立起中国的管理理论模式 我们的管理缺乏系统性、民族性和实用性!,Company Logo,四 对策:,(一)构建本土化的管理理论模式 (二)提供符合国情、地情和厂情的可操作的管理方案,Company Logo,上篇: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研究,Company Logo,一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研究的逻辑起点,(一)管理的本质 1.管:“北门之管”即正北城门的钥匙,后引申为主事 权、

3、决策权 2.理:玉的纹、按纹理雕玉、治理、按规律做事。 管理的本质是指在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内按照规律做事,Company Logo,一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研究的逻辑起点,(二)管理中的两大范畴 1.对事物的管理: 对事物的管理属于技术范畴,技术的东西都有普遍性和 一致性,不同文化之间可以效仿和移植. 2.对人的管理: 对人的管理属于艺术范畴,艺术的东西都含有个别性和 差异性,因地域、种族、社会环境、价值观和文化的不 同而不同,并很难效仿. (西方对人的管理重契约,中国重情感关系),Company Logo,一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研究的逻辑起点,(三)人在管理中的地位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

4、跃的力量, 人是管理中的主因导素. 人相对于物来说,人是主动的、积极的, 所以 对人的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居主导地位.,Company Logo,一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模式研究的逻辑起点,(四)认知支配人行为的动力系统 人在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 人的行为必然对管理活动产生影响. 人的行为固然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 因素的影响,但是最根本的影响来自他的心里 结构. 把握人的心里行为的规律就成为构建管理模 式的基础.,Company Logo,二 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一)人的行为动力系统,自我,本我,超我,外在力量内化的结果:按至善的原则操作 。利他人利组织利社会 惩罚:良知 奖励:道德理想,人类

5、行为的内趋力:是利己的,只追求直接满足。按快乐原则操作。 本我盲目地有所渴求,自我按现实原则进行操作。 自我的力量是从本我那里得到的,并力图使本我得到满足,Company Logo,二 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二)人的两大行为动力系统 一 是基于“个人取向”,“本我需要”的动力系统,称为本我动力。 即为了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个人价值而产生的动力系 统。在这一统作用下,人是以“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 了维护 “个人的”利益与机会,满足纯“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动 力。 二 是基于“超个人利益取向”或者“超越本我”的,完全社会化的动 力系统,称为超我动力。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 中

6、心,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价值、社会理想、维护的是社会 利益。是为了社会(有时表现为组织、企业)利益,社会需要 而产生的动力。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本我动力”和“超我动力”共同影响的结果,“本我”与“超我”有机的结合,构成了人的动力系统。,Company Logo,二 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三)两大动力系统的关系 1.两大动力缺一不可,两大动力必须平衡 2.两者关系: 左边:用个人利益点燃 右边:用理想、信念点燃 3.只点燃一边围着自己转, 只点燃另一边也只能是原地不动打转,Company Logo,三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分析,(一)中国人传统心理结构形成 1.经济方面: 封闭的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

7、本单位是家庭, 是生产的目的自给自足. 排斥商品经济,排斥商品观念,小农意识,小农观念, 排外心理,自满心理. 经济上与世界各国隔绝,重内轻外,保持了超稳定的经 济结构.,Company Logo,三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分析,(一)中国人传统心理结构形成 2.政治统治方面: 高度集权的统治是中国传统社会最明显的政治特征. 皇权拥有至高无尚权力, 这种权利具有极强的强制性和压迫性,人们的意志以 此为转移,举止言行受其左右,否则视为大逆不道,犯 上作乱.专制使人们唯上,惧上.,Company Logo,三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分析,(一)中国人传统心理结构形成 3.社会结构方面: 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组成

8、单位是家庭. 那时家庭是以严格的家族形式出现的,在家族制度下 与社会发生关系. 家族制度代表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 家族制本质上是一种血缘性集体私有制, 家族制形成了传统社会一种独特的管理行为:家长制.,Company Logo,三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分析,(一)中国人传统心理结构形成 4.文化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基本上还是以儒、法、墨、 道、释几家为主,它们各成一家又互相联系,形成了稳 定的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结构.这四家中又以儒家影 响最为深远.儒家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忠孝礼义”成 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准则.,Company Logo,三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分析,(二)传统文化影响

9、下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忠,孝,礼,义,为朋友两肋插刀滴水之恩涌泉报士当舍生取义,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父叫子亡 子不得不亡,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儒家文化,Company Logo,三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分析,(三)中国人角色定位与行为选择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都是 一个结点,都有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 。 人们承担两种角色: 1.社会角色 2.家庭角色,Company Logo,三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分析,(四)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无论家庭角色还是社会角色,无论纵向关系还是横向关系,都没有“个人”位置; “超我”却得到了异常的鼓励。人们从被迫到自觉、习惯地把各种道理、规范内化下来,“超

10、我”越来越大; 我们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了2500年,经历了100多代人;每代人的“本我”都在承受着这种文化 的压抑 结果。,Company Logo,三 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分析,(五)中国人倾斜的心理结构,超 我,自 我,本 我,1、“超我”过大,唯上意识,群体以来心理;,2 、“自我被压抑”(存天理,灭人欲),自主意识、 独立意识、个性不足;,3、“本我”的需要受到超我的过多限制,自我从现实出发,不得不表现为虚伪,不直爽,Company Logo,四 发展中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一)在历史变革中,传统心里结构合理应用,在“超我”中,共产党的价值观念被充分的内化了; 为劳动人民打天下,实现共产主

11、义的理想成为超我的主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 共产党成为“超我”依托的现实政力量 中国人创造了奇迹,超我,自我,本我,Company Logo,四 发展中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二)文化大革命对心里结构的影响 1.儒家思想遭到批判传统心理结构赖以生存的文化 土壤被破坏; 2.砸烂“公检法”“踢开党委闹革命”“随意揪斗各级领导 干部”,所有这些行为都被冠以“保卫毛主席、党中央” 的旗号这样就使超我所依赖的社会现实力量被虚 化; 3.文革初期,绝大部分人参加文革的动机是纯洁的,但 也是对“新超我”登峰造极的崇拜基础上的追随行为;,Company Logo,

12、四 发展中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二)文化大革命对心里结构的影响 4.随着文革的进行,许多奇怪的现象逐渐引起人 们深层次思考: 奇怪现象! 两派人:具有统一的目标保卫毛主席党中央; 同一个理论-毛主席语录;,Company Logo,四 发展中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二)文化大革命对心里结构的影响 5.“语录”成了人们达到“自我”目的的保护伞: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与“要文斗不要武斗”; “陈毅同志是个好同志” “整篇讲话用了100多条领袖语录,都是有关发展生产 力的,一条阶级斗争都没有,” 语录成了各取所需的宝库,成了“自我”生长 的“塑料大棚” 6.“自我”在语录的大棚的保护下,冲破长期以来的

13、“超 我”压制,冲破原来儒家文化的羁绊,终于得到较大 发展。,Company Logo,四 发展中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三)真理标准的讨论对心里结构的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去除了“语录”的神秘色彩,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人们的观点,再也不用引经据典用语录论证。塑料大棚被揭走了,“我”开始独立于社会。,Company Logo,四 发展中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四)改革开放对心里结构的影响 刚刚从塑料大棚下解放出来的“自我”还比较脆弱,需 要较好的环境才能顺利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视物质利益,鼓励“少数人先 富起来”,发展“商品经济 ”,这些政策犹如阳光雨 露,滋润着

14、“自我”,使“自我”得到健康发展。 2.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 准都发 生了彻底的变化,“超我”原来所内化的价值观念受到 根本冲击,新的价值观念却没有及时到位。因此, “超我”对人的影响作用逐渐让位于日益发展的 “我”, 于是,中国人传统的倾斜心理结构发生较大的变 化,本我增大,超我缩小。,Company Logo,四 发展中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五)中国人心里结构现状,超我,自我,本我,超我缩小,新的主导价值观未形成,失去超我控制的本我被释放,自我被承认,解放了被素缚的生产力,Company Logo,五 探索吻合中国文化的管理规律,(二)两大动力系统不平衡模式,富了和尚穷了

15、庙,穷了和尚富了庙,Company Logo,五 探索吻合中国文化的管理规律,(三)两大动力系统平衡模式,自我动力,超我动力,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整合,员工行为,富了庙,富了和尚,Company Logo,五 探索吻合中国文化的管理规律,(四)人的两大行为动力系统 一 是基于“个人取向”,“本我需要”的动力系统,称为本我动力。即为了 生存、交往,发展甚至实现个人价值而产生的动力系统。在这一统作 用下,人是以“我为中心”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维护 “个人的”利益 与机会,满足纯“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动力。 二 是基于“超个人利益取向”或者“超越本我”的,完全社会化的动力系 统,称为超我动力。在这一系统作用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行为 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价值、社会理想、维护的是社会利益。是为了社会 (有时表现为组织、企业)利益,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动力。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本我动力”和“超我动力”共同影响的结果,“本我”与“超我”有机的结合,构成了人的动力系统。,Company Logo,五 探索吻合中国文化的管理规律,(五)两大动力系统的关系 1.两大动力缺一不可,两大动力必须平衡 2.两者关系: 左边:用个人利益点燃 右边:用理想、信念点燃 3.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