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10269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56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炼油工艺新技术,第一部分 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主讲人 沈健 教授,1,第一部分,我国炼油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我国炼油工业的总体发展概况 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3、我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趋势,2,1、我国炼油工业的总体发展概况,1.1我国的炼油工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和较强的综合实力 2008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经达到4.38x109 t/a,位居世界第二位。炼油企业和装置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从1998年时的2座增加到2008年的14座。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公司的炼油厂平均规模已从1998年的392x104 t/a提高到2008年的近570

2、x104t/a。 新建南海炼油项目,规模达到1200 x104 t/a,拥有 400 x104 t/a加氢裂化、 420 x104 t/a延迟焦化、 210 x 104t/a连续重整等装置,均属世界上目前最大规模的装置。 2009年,福建、独山子、惠州等大型炼油工程相继成功投产。2010年后天津、广西、中石油彭州和重庆的1000 x104t/a等大型炼油工程还将陆续建成。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能力接近5 x 1084t/a这些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将为我国炼油工业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大型化、基地化、一体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3,1、我国炼油工业的总体发展概况,1.2合理分布原油加

3、工能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东地区。东北三省原油加工能力9 100 x104t/a其中辽宁省拥有大连石化、西太平洋炼化、抚顺石化、锦西石化、锦州石化、辽阳石化和辽河石化7个大中型炼油厂,合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 400 x104t/a,再加上地方一炼油企业能力,成为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油品需求旺盛,炼油能力也比较集中,合计炼油能力达1.15x109t/a。未来5-10年间,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地都有新建大型炼油厂的打算,酝酿中的新建及改扩建炼油能力约3x108t/a如果上述项目按期投产,到2015年,国内炼油能力

4、将达6x108“t/a以上。按照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贴近资源、贴近市场的原则,加大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原油加工布局逐步向运输便利、市场需求旺盛的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已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三大炼化企业群。,4,1、我国炼油工业的总体发展概况,1.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多年来,通过自主开发和科技创新,我国自主开发了一批炼油新技术。如重油催化裂化、催化裂解(DCC)、馏分油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处理、大型延迟焦化以及多项清洁燃料生产等新工艺、新技术。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独创性的催化裂解技术(DCC),不但在国内建成工业生产装置,而且成套技术已出口国外。85%以

5、上炼油催化剂已立足我国国内,为炼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开发了一批炼油工艺用的各类催化剂,包括加氢、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催化剂,从而使我国炼油工艺技术和炼油催化剂生产可以基本立足国内。,5,1、我国炼油工业的总体发展概况,1.4生产清洁燃料,改善产品质量,实现节能降耗 随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为控制汽车排放 污染物,对车用燃料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清洁燃料的生产成为当前推动炼油创新技术的主流。 2009年底我国汽油执行国III标准(相当于欧II标准), 2011年6月车用柴油将执行国标准(相当于欧III标准)。 2015年,全国炼油企业的生产均要能满足生产国IV标准

6、汽柴油的需要,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成品油质量之间的差距。,6,1、我国炼油工业的总体发展概况,针对清洁汽油的生产,围绕如何在降硫、降烯烃的同时保持或提高辛烷值等问题,需要开发低成本的催化技术,通过有效的催化异构化等途径恢复或增加汽油组分的辛烷值。针对清洁柴油的生产,关键是要开发深度甚至超深度脱硫、深度脱芳、提高十六烷值和降低柴油密度的催化技术。就轻油收率来说,中国石化炼厂的轻油收率是74%一75 %,全国炼油厂的轻油收率平均还不到74 %,而国外先进水平是80%以上。,7,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2.1 炼油能力继续快速增长,总体格局不断变化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

7、已由2000年的2.76亿吨、2005年的3.245亿吨猛增至4.77亿吨,稳居世界第二位。也就是说,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炼油能力激增了72.8%,年均增长率达到6.3%,成为建国60年来炼油能力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10年。,8,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2.1.1从企业构成看,两大集团在国内炼油能力中居主导地位 中国石化 作为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中国石化已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的世界第三大炼油公司;从炼油能力来说,中国第二大炼油企业中国石油也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八大炼油公司。目前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列的全国炼油厂共有264家,其中大大小小的地方炼油厂有177家。两大集团的炼油厂

8、数量虽然仅占全国的27.2%,但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占全国的76.8%。中国石化近10年来的炼油能力增长很快。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由2000年的1.43亿吨增至2005年的1.635亿吨,2009年达到2.235亿吨(占全国产能46.9%),10年内增加了0.805亿吨/年;炼厂平均规模由2000年的432万吨增至2009年的570万吨。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石化产能在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有11家,500万吨/年以上的有10家,其中镇海炼化的炼油规模超过了2000万吨/年。,9,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中国石油 近10年来,中国石油的炼油能力增长也较快。中国石油原油一次加工

9、能力由2000年的1.19亿吨增至2005年的1.194亿吨,2009年达到1.425亿吨(占全国产能的29.9%),10年内净增0.23亿吨/年;炼厂平均规模由2000年的352万吨增至2009年的540万吨。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油产能在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有5家,500万吨/年以上的有11家,大连石化的炼油规模超过了2000万吨/年。 中海油 2009年5月,中国海油兴建的产能为1200万吨/年的惠州炼厂投产,标志着中国海油正式较大规模地进军炼油业,使其炼油能力从2005年的750万吨增至2009年的195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4.1%。,10,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10、地方炼油厂 从地方炼厂(简称地炼)的情况看,截至2008年底,全国地炼总炼油能力达8805万吨,包括2005年9月成立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2008年底其合计能力为1400万吨)。 除延长石油集团外,其他地炼主要分布在山东(37家)、辽宁(15家)和广东(14家),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燃料油、沥青、乙烯、丙烯、芳烃、液化石油气、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2009年,我国除延长石油集团外的前十大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870万吨,占全国地炼总能力的42.7%(见表1),但排在十大地炼之后的大部分炼厂的实际加工能力都不足100万吨/年。从实力看,山东地炼居全国地炼的首位。,11

11、,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12,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外资炼油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外资公司在我国炼油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道达尔参股建成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后,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参股建设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已于2009年正式投运,使外资在我国的权益炼油能力达到1050万吨/年,占我国炼油总能力的2.2%。同时,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合资的天津东方石化炼油项目、委内瑞拉与中国石油合资的广东揭阳炼油项目、卡塔尔与中国石油的炼化合资项目、科威特与中国石化合资的广东湛江东海岛炼油项目等中外合资炼油项目也都在积极推进中。这使得我国炼油工业

12、呈现以两大集团为主导、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13,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2.1.2 从地区构成看,我国炼油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南三大地区 新世纪第一个10年,我国炼油布局继续遵循靠近资源地、靠近市场、靠近沿海沿江地区建设的原则,形成了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华南地区,这三大地区分别占全国炼油能力的32%、21%、15%(见表2)。其中,辽宁是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原油加工能力达7600万吨/年,其次为山东和广东。(按最新的资料广东要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1000万吨/年,将超过辽宁),14,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13、15,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受国内石油资源分布和1998年石油石化大重组方案的局限,中国石油的炼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但这些区域不是成品油的主要消费区。2008年中国石油东北、西北炼厂生产的成品油调运至东南沿海及西南地区的占其总产量的50%以上。中国石化炼厂则主要分布在油品消费高度集中的华东和中南地区,所产的成品油基本可在其传统销售区域消化。地炼主要分布在山东及陕西地区,成品油资源除部分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销售外,其余自行销售。目前我国成品油总体流向大致呈“北油南运”、“西油东调”的格局。,16,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2.2 炼厂规模不断扩大,炼化一体

14、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17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近50%。另有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正在加紧建设或筹划中。按照国家发改委2005年12月公布的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65%;企业平均规模达到570万吨,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新近出台的油气规划,未来中国将形成十大炼油基地:规模超过3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宁波、上海、南京、大连;规模超过2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17,2、我国

15、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近年来,我国炼厂规模不断扩大,除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已分别成为世界第三和第八大炼油公司外,其旗下的一些炼厂规模也已跻身世界级规模之列。2007年底中国石化所属镇海炼化炼油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2008年中国石油大连石化改扩建后炼油能力达到2050万吨/年,先后跻身于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的世界级炼厂行列。 2008年,中国石化旗下的茂名石化开始进行改扩建,其炼油能力将由1350万吨/年扩大至2550万吨/年,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进入世界最大炼厂行列。 毋庸置疑,中国炼油行业正坚定地走在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上。分布在大江南北的约20个千万吨级原

16、油加工基地(见表3),不仅使我国的原油加工能力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大幅提高,而且还将不断提升我国炼油业的国际竞争力。,18,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19,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2.3 炼油装置结构不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 世界加氢处理的能力 目前,世界原油质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变重变劣,硫含量和金属含量越来越高,加工难度越来越大;而市场对轻质石油产品、低硫和无硫的清洁燃料、优质石油化工原料、环境保护的要求则愈来愈迫切,标准愈来愈高。在此情况下,以欧美大炼油企业为先导,全球加强了原油深加工能力的建设和综合配套。全球加氢精制能力占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从1992年的40.8%增至2003年的49.2%、2009年的54.7%,加氢裂化能力占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也从1992年的3.7%增至2003年的5.6%、2009年的6.5%。,20,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国内加氢处理的情况 近几年,随着对油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炼油的加氢精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占原油加工能力的比例从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