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1107177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7.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5讲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通史时空坐标,总述:从清帝退位到东北改旗易帜(19121928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政治:(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3)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时段特征概览,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

2、春天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思想文化: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化,内容索引,考点一 民国前期的中国政治,考点二 民国前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考点三 民国前期的文化,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原创押题 热点追踪,考点一民国前期的中国政治,一、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体现反帝反封建)。 3.运动中心:北京、上海(6月5日后)。 4.运动主力:学生、工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5.性质:是中国近代史

3、上的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干知识排查,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上海)。 2.两个纲领:中共“一大”制定的纲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共“二大”制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三、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

4、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革命 (1)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 (2)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收回汉口、九江租界。,4.失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5.失败原因:直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和破坏革命;主要原因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6.教训:中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武装力量。,1.北洋军阀统治的分期及政治特点 (1)分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

5、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热考重点深化,(2)七大政治特点 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中国的“二十一条”,与俄国签定中俄声明,导致外蒙古实际上成为俄国的殖民地。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帝国主义乘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主要有俄国对外蒙古

6、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侵占山东并欲独霸中国。,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如反张勋复辟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等。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帝国主义在中国各自寻找代理人,对中国分而治之,加紧争夺中国,日本和美国是争夺中国的主要力量。,2.北洋军阀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三大因素 (1)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2)从国内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

7、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3)从国际形势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3.民国时期VS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民国时期是对1912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的概述,因为这时的国号是中华民国,除去短暂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而根据执政集团的不同分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国民政府时期(1927

8、年1949年)。,短板1借助时代特征解读历史概念的意识不足,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高考短板突破,查短政局如春秋战国之分裂,各有相互混战攻伐是史料的核心主旨,近代史上只有北洋军阀时期与此一致,结合历史阶段特征解读重大历史分期概念会很快确定答案为D。 补短强化时空意识,熟练掌握历史阶段特征是备考复习不可忽视的方向之一。 析选项由题干“南北相

9、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等信息,说明此时地方军阀正在混战,从而判断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针对练1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解析,解析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出现的时代背景是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

10、 洋务运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也与实业救国无关,故B、D项错误; 提倡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故C项错误。,短板2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析,查短从“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史料论证的核心问

11、题是中国的革命也必须走暴力革命、武装斗争的方式,“中心城市起义”“改良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均不符合史料论点主题,故答案选C。 补短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四种失误 (1)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分析时注意材料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史实和观点。 (2)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分析是要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东西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解析,(3)不能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分析时要注意系统地、从深层次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 (4)不能将史料

12、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这需要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提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对比分析。 析选项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悖,排除。,针对练2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析,返回,解析从材料来

13、看,中共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从“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可以看出当时的任务是反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从“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可以看出当时中共并未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而是盲目照搬照抄苏俄经验,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返回,考点二民国前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一、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1.背景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2)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的影响,积

14、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主干知识排查,2.表现 (1)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 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二、民族工业的萧条(20世纪20年代) 原因: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动荡,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三、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1.通史视角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19121927年)是我国近代

15、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热考重点深化,(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

16、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2.民族工业发展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关联 (1)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五大特点 (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