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107167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教材课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本章重点,1.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我国如何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目录,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 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 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节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2、,进一步推进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完善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节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本章关键词 复习与思考题,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能有力地推进生产力迅速、健康发展 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生产力发展的现阶段,由市场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比计划经济体制更能够合理而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健康地发展。,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我国商品经济的运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原来是一个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我国必须经历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这就必然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客观要求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或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惟有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合理而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除此之外的配置方式都是不适宜的。,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一节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四、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必然导致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 1992年春,

4、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的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途径和步骤50条,标志着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逐步成熟。,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一、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基本任务 根据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为实现到20世纪末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必须做好以下相互关联的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市场经济主体的构建 (二)大力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 (三)转变政府职能

5、,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四)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五)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 (1)产权清晰; (2)权责明确; (3)政企分开; (4)管理科学。 这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贯彻。,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企业法人制度 (2)有限责任制度。 (3)科学

6、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中央和地方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做到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配套进行,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 (2)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抓大放小”。对国有小型企业,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来“放开搞活”。 (3)把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所有企业都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设好领导班子,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领导体制方面下功夫

7、。 (4)解决好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摆脱长期形成的沉重债务负担。 (5)积极推进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断深化投资、融资体制、分配体制、流通体制的改革。,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有功能健全、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要进一步抓好以下一系列工作。 1.巩固和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2.健全和完善商品流通体系和体制,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 3.培育市场体系重点抓住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4.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

8、督作用。 5.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通过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 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国际收支

9、平衡; 财政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着重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 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我国对原有的财税、金融、投资和计划体制进行了改革。 1.财税体制改革。 2.金融体制改革。 3.投资体制改革。 4.计划体制的改革。,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财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 (1)把原有地方财政包干制改为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

10、 (2)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 (3)改进和规范复式预算制度,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实现,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其他重要工作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其覆盖面是全社会各个经济领域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完成上述各项基本任务外,还必须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深化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三)

11、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有机结合 (四)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五)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及其紧迫性、指导思想以及具体要求做出了阐述。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实现 三、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继续转变和规范政府的职能,加强和完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五、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规制度,第五

12、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社会保障的标准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追求高水平。 (2)多渠道保证资金来源,要扩大覆盖面,提高收缴率,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尽可能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还要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和发行彩票等途径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3)建立社会化的科学管理体制,保证社

13、会保障资金的收缴、支付和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有效保值增值。 (4)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四节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完善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专门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决定深刻地分析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

14、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指导思想 三、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必须做好的十一项重要工作,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四节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完善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必须做好的十一项重要工作 (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三)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四)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五)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六)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 (七)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15、(八)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九)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十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五节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社会生产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手段不同,使社会区分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 我们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首先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经过近百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应当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基本上是正确的,而且抓住了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即提高劳动生产

16、率、大力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人民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五节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自然不可能是系统而全面的,主要表现在: (1)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状况缺乏分析,因而对社会主义社会还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完善,继续不断为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开辟广阔道路,即社会主义社会还必然存在着继续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缺乏分析。 (2)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存在商品经济,或者是只存在商品的“外壳”,因而他们看不到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可能存在剥削、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并总结借鉴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第五节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消灭剥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