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106425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国际贸易新理论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2020/8/4,2,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对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模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学界有时将这种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称作“北北贸易”。 20世纪70年代末,以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这些理论对赫克歇尔俄林体系的假设条件加以修改,以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假设为基础,主要探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2020/8/4,3,一 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

2、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内部规模经济指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产量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指企业的平均成本随着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下降,外部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生产规模有关。,2020/8/4,4,内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2020/8/4,5,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X产品具有规模经济(图),2020/8/4,6,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马歇尔从要素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外部规模经济产生效率的原因;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所有交易集中在一个地方可以改进交易效率; 产业组

3、织理论认为,行业集中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和共享商业中心的便利;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寻找成本 ; 新增长理论认为,随着知识的积累,厂商在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的同时,平均成本在下降,这就是“干中学”(learning bydoing)效应或知识和技术外溢(Spillovers)效应。,2020/8/4,7,两个厂商博弈均衡的唯一解是两个厂商都坐落在城市的中心,长度为1的线段上均衡分布着消费者,A ,B ,厂商乙,A=1-B=1/2,厂商甲,2020/8/4,8,动态外部规模经济:行业的历史累积产量越大,行业中各厂商的单位成本越低(图),2020/8/4,9,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大规模从事某一产品

4、生产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这一情况有助于形成“先发优势”。 外部规模经济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是不可预测的,在很大程度上由历史或偶然因素决定。 在两个国家的市场规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将会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会专业化生产没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2020/8/4,10,外部规模经济产生行业优势:瑞士和泰国的手表行业(图),图3-5,2020/8/4,11,三 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特征的厂商所在的行业面临的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指竞争程度很高但又存在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其特征是:市场上

5、有众多厂商,故市场是“竞争”的,同时各厂商生产不同于其它厂商的差异产品,每个厂商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 垄断竞争最关键的特征是生产差异产品,2020/8/4,12,垄断竞争厂商长期的均衡:需求曲线左移且更平坦(图),2020/8/4,13,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差异产品的贸易将使所有国家的福利增加。 在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厂商的数量及其所生产的差异产品种类与市场规模有关。 行业的规模经济性要求每个厂商的产品标准化,每种产品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市场规模大的国家能够容纳的厂商数量多,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也多,而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厂商数

6、量有限,生产的差异化产品种类较少。 建立在内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发生在同一个行业内,是产业内贸易。,2020/8/4,14,行业成本、价格与厂商数量市场规模扩大导致 CC下移(图),2020/8/4,15,四 重叠需求与产业内贸易,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Linder)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会较少。,2020/8/4,

7、16,品质介于E到F之间的商品为两国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图),2020/8/4,17,第二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一 技术差距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Posner)在1961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模仿生产,在这一段时间内创新国就可以向模仿国出口新产品。 当其它国家可以模仿生产以后,随着模仿规模的扩大,模仿国的规模经济和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创新国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导致创新国的出口下降,甚至最后创新国可能从模仿国廉价进口该产品。,2020/8/4,18,创新国与模仿国的

8、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 (图),2020/8/4,19,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 Vernon) 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贸易的动态变化。 新产品一般首先在发达国家出现,随着产品逐渐成熟和标准化,可以使用不熟练的劳动大规模生产,产品的生产就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不发达国家,这一过程一般都伴随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在各国之间转移。 在产品生命周期演化过程中,产品生产的转移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引入期 、成长期和成熟期 。,2020/8/4,20,产品生命周期、技术变化与 比较优势的动态

9、演变(图),2020/8/4,21,三 技术内生与国际技术外溢,将技术作为贸易的内生变量来分析,既研究技术变化的原因,也研究作为生产和贸易结果的技术进步对贸易模式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技术变化有两种源泉 :技术“外溢” 和革新 。 本国原有生产商品的比较优势,但外国生产的技术更先进,有绝对优势。本国引进了外国生产商品的技术,提高了本来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率。这种技术的外溢 使本国由比较优势决定的贸易模式变成了由绝对优势决定。 贸易和技术外溢有可能将发展引入“错误”方向,使两国的长期发展速度都受影响。,2020/8/4,22,第三节 新保护贸易理论,一 凯恩斯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凯恩斯(J.M.k

10、eynes,1883-1946), 1936年出版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投资乘数原理 : K=/I =1/(1-c) 对外贸易乘数 :Kf=Y/NX=1/(1-) 只有贸易出超或国际收支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局限性。,2020/8/4,23,二 战略性贸易论,20世纪70年代布朗德(James Brander)和斯潘塞(Ball Spencer)提出战略性贸易论。 战略性贸易论,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凭借进口关税、生产补贴、出口补贴等手段保护国内市场,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

11、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利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 战略性贸易论简评,2020/8/4,24,本国政府征收进口关税分享外国垄断企业利润 (图),2020/8/4,25,第四节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一 贸易政策概述 贸易政策有两大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Managed Trade)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替代政策 在不同时期,一个国家往往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在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也往往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2020/8/4,26,小资料: 美国向管理贸易政策的转变 1974年、1978年和1988年,美国三次制定和修订综合贸易法案

12、,开始了其从自由贸易政策向管理贸易政策的转变。 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法中修订过的301条款,包括“超级301条款”和“特别301条款”,旨在打开贸易竞争对手的国内市场,强行提升贸易竞争对手国的贸易政策自由度或改善市场准入条件。 “超级301条款”的内容是:(1)从1989年起,指派美国特别贸易代表 每年4月30日以前确定一份美国认为保持很多贸易壁垒的重点国家;(2)制订严格的日程表,对取消这些壁垒进行谈判;(3)如果谈判不成功,请求削减这些国家的进口来实施报复。 “特别301条款”是专门针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保护美国人的版权、专利、和商标。,2020/8/4,27,二 支持自由贸易的理由,

13、自由贸易和福利。假设本国是进口小国, 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本国征收关税后,将给本国福利造成净损失。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关税扭曲增进社会净福利。 自由贸易的竞争效率 。由于缺乏高效率国外厂商的竞争,低效率的国内厂商的利润得以提高 ,自由贸易能够通过竞争使国内低效率厂商的资源向高效率厂商集中。自由贸易的竞争效率还体现在为国内厂商提供了学习、模仿和革新的机会。 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防止利益集团控制贸易政策。,2020/8/4,28,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消除关税扭曲增进社会净福利(图),2020/8/4,29,三 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博弈。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要求来自那些强有力的特殊利益集团。 贸易条件或最优关税论 。以石油的最优关税为例说明。 国内市场失灵论 。劳动力市场 、资本市场 、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成本 。 相反的观点。,2020/8/4,30,本章小结,新贸易理论对产业内贸易模式具有较强解释力,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假定下,规模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方面的内部或外部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 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产业内贸易的原因。 技术变化对国际贸易模式有重要影响 。 新保护贸易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战略性贸易论 。 贸易政策有两大基本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