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义1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10573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7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发展规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义1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职业发展规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义1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职业发展规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义1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职业发展规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义1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职业发展规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义1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发展规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发展规划}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义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知识数据库,技能数据库,预测数据库,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 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实行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两人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

2、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还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章句集注。,(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

3、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2.“四书五经”是对儒家经典的统称,是封建社会的正式教科书。但是“四书”是由朱熹编订后才出现的,是在南宋之后。而“五经”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才被定为正式教科书。,3.理学

4、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意识是从元代开始的。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1)明朝后期,道学家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李贽则自称异端,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2)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1)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2)

5、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这些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思想。,(2)顾炎武通过实地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该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2)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主观 的认识是由客观对

6、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易错扫描】1.李贽虽然被认为是“异端”,但只是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并不是完全否定儒学思想。对于儒学思想中需要或可以继承的并没有否定,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2.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就是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因此具有一定的反封建和民主色彩。,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为什么说从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表明理学已走向了极端?,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2.程朱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

7、(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则主张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恢复就可以了。相对于宋代以来的朱子学,心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虽然对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对王阳明来说良知即是天理,但毕竟前者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后者倾向于内在的主体性。两者同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本质区别。由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向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转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概念阐释】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

8、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典例精析】禅宗语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与此主张类似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的“仁”的学说B.朱熹的理学,C.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 D.王阳明的心学,思路解析明代王阳明吸取佛教“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题干体现了关注个体自身修养可以彻底觉悟,与陆王心学强调的“发明本心”“致良知”相似。,答案D,思路解析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程颐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朱熹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是天理的反映,王阳明主张要“亲吾父以及人之父

9、,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他们都主张实行“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答案A,【变式精练】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C.“理” D.“格物致知”,二、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理学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了新儒学理论的哲学体系;它对强化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品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品质起了积极作用;但它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严重束缚了民众的思想,并日益走向反动。,消极方面: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方面: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

10、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总之,以上这些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思维激活】宋明理学新在何处:(1)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

11、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2)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将儒学思想中的精华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典例精析】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B.批判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

12、史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清人戴震是抨击理学的,因此这两句话指出了理学的消极影响。,答案B,【变式精练】南宋时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为之制定了一整套学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等。这反映了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C. D.,解析从题干内容中可看出朱熹的学规强调的是人的品德与修行的养成,是其有益于人和社会的价值体现,不能认为这是理学的伪

13、善与欺骗性。,答案A,三、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2.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对比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

14、共同点:(1)共同的生活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2)共同的经历:都参加过抗清斗争。(3)共同的进步思想。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本思想,即“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工商皆本(黄);减轻人民负担(顾);减免赋役(王);思想上: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知能拓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无法从根本

15、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罗网,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专制统治,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的民主思想。,【思维激活】明清时期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造成了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与基础,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但在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直到鸦片战争后才被统治阶层重视。,【典例精析】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 共同之处是 (),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16、的要求,A. B.,C. D.,思路解析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这些具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和反映。,答案A,【变式精练】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虽然他们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批判,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不可能会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答案B,一、选择题,1.(2010年辽宁大连高三二模)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答案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