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3.2.2一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1527****560 文档编号:14109757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3.2.2一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3.2.2一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3.2.2一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3.2.2一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3.2.2一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3.2.2一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基础模块3.2.2一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试用) 授课时间:年月日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1 页 (总页) 课题3.2.2 一次函数模型课型新授 第几 课时 12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 掌握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 的性质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研究函数性质的能力,渗透平移变换的 数学思想 3. 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 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正比例函数和直线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讲练结合法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先定义一次函数,对特殊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则采用由 曲线与方

2、程的角度来描述正比例函数与直线的关系,然后再考察一次函 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从而得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的结 论,并结合函数的单调性深入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将学生初中对具体 的一次函数的认识上升到一般的理性结论.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2 页 (总页) 补充设计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 一次函数的概念: 函数 y(k,b 为常数, k) 叫做一次函数 当 b时,函数yk叫做正比例 函数 2.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y3 x 的图象 教师屏幕显示内容,学生 合作完成 结论:正比例函数是特殊 的一次函数 师:函数y3 x 的图象 是一条直线吗?

3、教师引导学生 在复习旧知识的同 时,让学生自主探 索新知识,激发学 生获取新知的动 力 新课: 一、正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以具体函数y 3 x 为例, 令 x 0,则y0,所以函数y3 x 的图 象过点 O(0,0)又 x1,y 3 是方程的另一 个解,作点A(1,3),过这两个点O,A 作直 线 OA 我们来说明直线OA 是正比例函数y3 x 的图象 (1) 设点P(x,y) 为直线OA 任一点,用 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说明点P(x, y)也满足函数 关系式y3 x (2) 以方程y3 x 的解为坐标的点P(x, y)一定在直线OA 上 二、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图象关系 例 1

4、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下列函数yx, yx 2,yx 2 的图象 师:你是怎么做出y3 x 的图象的? 生:列表,描了两个点, 连线 师:由方程y3 x 的两 个解我们做出了直线OA,那 么方程y3 x 的所有解都在 直线 OA 上吗?反过来, 这条 直线上的所有点都满足y3 x 吗? 即方程y3 x 的解与直 线 OA 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吗? 这一部分,教师结合图 示,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二 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了解即 可,不宜过多强调 师: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 直线,那么一次函数的图象也 由学生的作图 过程引发学生思 考,然后在教师的 问题引导下,从曲 线与方程的角度来 描述正比例函数y 3x

5、 与直线 OA 的 关系; 画出示意图使 学生更容易明确正 比例函数y3x 与 直线 OA 上的点的 一一对应关系 从更高的层次 上审视初中所学的 一次函数,培养学 生的理性思维以及 思维的严密性 通过例 1, 让学 生进一步掌握利用 直线 OA正比例函数y3 x 方程 y3 x 的解( x,y) 点 P(x,y) -2 -4 -3 O 2 -1 y=3x P A 1 x 2 1 1 2 3 4 y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3 页 (总页) 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观察与比较正比例函数yx 与一次函数 yx 2,yx 2 图象有什么异同? 填空这 三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

6、是, 并且倾斜程度,函数 yx 的图象经过原 点,函数yx2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即 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x 向平移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函数yx 2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即它可以看 作由直线y x 向平移个单位长度而得 到 讨论 (1) 一次函数yk xb 的图象与 正比例函数yk x 图象有什么关系? (2) 一次函数yk xb 的图象与x, y 轴 的交点坐标是什么? 结论 (1) 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 数 yk x 图象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 们称它为直线ykx b, 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 kx 沿 y 轴平移|b| 个单位长度得到 (当 b0 时

7、,向上平移;当b0 时,向下平移) (2) 一次函数yk xb 的图象是过点(0, b),( b k, 0)的一条直线 指出下列直线是由哪个正比例函数的 图象平移得到的,并求下列直线与x 轴,y 轴 的交点坐标 (1)直线y5 x1; (2)直线y5x3; 是一条直线吗?它们的图象 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一次函数 又有什么性质呢? 师:出示观察与比较,提 示学生, 相同点可从图象形状 和倾斜度上分析 不同点可从 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等方面 生:观察图象, 小组合作 讨论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汇 报各组的交流结果,最后师生 一起汇总得出结论 师:动画演示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抢答练习1 列表描点,连线

8、画 函数的图象,并且 根据图象来分析一 次函数和正比例函 数的关系,从而提 高学生的读图能 力,及文字语言转 化为数学语言的能 力并与前面学过 的知识结合,对学 过的这两个函数有 更新的认识 教师扮演组织 者的角色,鼓励学 生大胆的猜测和探 究,以培养学生的 观察、归纳能力, 让学生从中体验独 立获取知识的愉悦 感和成就感 通 过 动 画 演 示,可调动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正确理 解直线平移变换的 过程 由 的两 个问题,从特殊到 一般,师生一起总 结得出结论 改 变 教 师 直 接 给出结论的惯例, 让学生通过练习, 由特殊到一般,自 己独立的去获取知 识,培养学生的归 纳、概括能力 -4 -

9、1 y=x+2 1 2 x O 2 1 1 2 -2 -3 3 4 y=x y=x-2 y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4 页 (总页) (3)直线yx5; (4)直线yx3 三、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当 k0 时, 函数f(x)kxb 是增函数当 k0 时,函数f(x)kx b 是减函数 例 2 证明一次函数f(x)kx b (k0)在 ( , ) 上是增函数 证明设 x1, x2 是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因为 xx2x1,而且 yk x2b k x1b k(x2x1)k x, 所以 y x x xk k0 所以当k0 时,函数f (x) k xb 在( , ) 上是增函

10、数 同理我们可以证明:当 k0 时,函数f(x) k xb 在( , ) 上是减函数 因为y 是函数值的改变量,x 是自变量 的改变量,所以由yk x 还可知: 函数值的 改变量与相应自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四、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 1一次函数yk xb 的图象是过点 ( 0, b) , ( b k ,0) 的一条直线 2当k0 时,函数f (x)kxb 是增函数 当 k0 时,函数f (x)k xb 是减函数 3 函数值的改变量与相应自变量的改变量成正 比 练习 2说出下列直线与x 轴, y 轴的交点坐 标,以及函数的增减性 (1) yx2; (2) y 2 x 1; (3) y3 x1; (4

11、) y8 x 师生交流练习1 后,教师 提出问题: 一次函数是由正比 例函数平移得到的,从图象上 看,它们的单调性是怎样的? 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师生共同解决例2,教师 板书详细的解题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函数值的改变量与相应自变 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一次函数 的性质 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点 评 帮助学生 理解知识,形成技 能 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归纳总结 能力 在学生具备函 数增减性的知识以 后,用单调性的概 念重新审视初中所 学的一次函数,让 学生对函数的直观 感知上升到理性分 析的层次上,同时 加深对函数单调性 概念的理解并且 为 引出一次函数的性 质作铺垫 通过

12、练习2, 加 深对函数性质的理 解,理论与实践相 辅相成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5 页 (总页) 小结: 1一次函数yk xb 与正比例函数yk x 的关系 2一次函数yk xb 的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畅谈本节 课的收获, 老师引导梳理, 总 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梳理总结也可 针对学生薄弱或易 错处进行强调和总 结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试用)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6 页 (总页) 补充设计 板 书 设 计 1一次函数yk xb 与正比例 函数yk x 的关系 2一次函数yk xb 的性质 作 业 设 计 教材 P 79 ,练习 A组 第 1,2 题; 练习 B组 第 3 题(选做) 教 学 后 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