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1096671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7 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单元总览,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韵文2篇。,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

2、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归园田居(其一)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这一组著名诗篇,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建安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指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这段时间。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诗歌方面。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文人诗

3、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美学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2.掌握词语 对酒当歌:饮酒听歌。原指人生短促,应该及时有所作为。后也指人生应及时行乐。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稀少。形容月色明朗。 周公吐哺: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用作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3.通假字,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

4、知识整合,4.一词多义,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5.词类活用,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6.古今异义 古义:疑问代词,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古义:光明,明亮。今义: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古义:问候,探望。今义:存在,保留。 古义:人心归服。今义:回家的念头。 古义:隐约的样子。今义:留恋,不忍分离。,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知识,知识整合,7.文化常识 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

5、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短歌行,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归园田居(其一),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短歌行 本诗以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人生苦短的悲凉,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展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归园田居(其一) 本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同时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

6、美好情操。,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一】理解重要诗句 1.在短歌行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点拨: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如何理解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内容与情感? 点拨:以山、海为喻,以周公作比,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3.如何理解归园田居(其一)起首四句中的“韵”“性”和“误”字? 点拨:起首四句,先说诗人自己的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可以说是诗人对归隐前十三年官场生活的总结。“韵”“性”都指人的品格与精神气质。“适俗韵”指适应世俗的本

7、性,那种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情态与本领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诗人的本性与纯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诗人“爱丘山”。前两句表露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最终却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要想施展抱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饱读诗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即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诗人不得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

8、俗之网。一个“误”字,显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因误入官场而悔恨交加的情绪。,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任务二】赏析语言和手法 4.短歌行一诗中,诗人连续使用问句“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应如何理解? 点拨: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和求贤若渴的心情。“何以解忧”承前“人生几何”的发问,显示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追问和感叹;“何时可掇”则表现了对贤才难得的惶惑;而最后“何枝可依”则表现出贤才寻找栖身之所时的徘徊情态。连续三次使用问句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5.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

9、诗人着重描写的纯朴、优美的田园景物,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点拨:诗中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农田、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全诗的构思安排颇为精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富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这是近景描写。“暧暧远人村

10、,依依墟里烟”是远景描写,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茅舍融入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色彩很淡,味道却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这景象太过于清静,似乎少了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了起来。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乡村环境的特征,它使整个画面都和谐统一了起来,此处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恬淡。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

11、技法迁移,【任务三】把握诗歌情感 6.短歌行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伤之情,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统一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应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 点拨:这首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由起首的“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将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体会到他低落到极点的情绪。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转到诗人对贤才的渴慕上,似乎是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

12、”接续前面对贤才渴慕的情思。最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是体察贤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贤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从以上分析来看,诗人由人生苦短带来的深沉忧思和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是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写忧思,自然随意、反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完全是豪杰气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具有何等气魄!,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

13、探究,技法迁移,1.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忧”字可解曹公心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忧吗?通览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并未使曹操真正解忧。那么,是什么样的忧愁令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举杯销愁愁更愁”呢? 点拨:观点一:忧“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此句并非只忧人生短暂,自古以来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荣华富贵未享尽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但曹操在这里的颓唐表达的却是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放

14、歌纵酒的行为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表达心忧天下之情。,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观点二:忧“求贤不得”。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只把这样的慨叹作为本诗感情发展的基点,以这种微吟低唱的形式,为下文倾吐求贤若渴的慷慨激烈的心曲打下基础。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招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也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正所谓“周公

15、吐哺,天下归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2.大家都知道归园田居中“归”是题眼,读懂了题眼也就读懂了诗歌的灵魂。那么请思考“归”给了我们哪些智慧的启示,暗示了哪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点拨:观点一:从何而归。从初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实为十三年,说“一去三十年”意在说明诗人身陷“樊笼”的时间之长、痛苦之深。陶渊明把官场比作“尘网”和“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和“池鱼”。鸟和鱼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可是,诗人只能“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官场的种种限制与束缚让他自由尽失,痛苦不堪。“羁鸟恋旧林,池

16、鱼思故渊”中的“恋”和“思”表现了诗人“归”的强烈愿望。,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观点二:为何而归。诗人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商,骨子里就厌恶官场。以往出仕做官,一是为生活所迫,二是在少年时代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志向,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官场权位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理想注定要破灭。终其一生,他任职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令一类的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安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宦海沉浮数载,诗人终于醒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技法迁移,观点三:归向何处。诗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诗人为何能写得如此轻松愉悦,令人神往?只因诗人终于冲破了罗网,摆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回归了自然,有的只是满足与欣慰、激动与幸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生活与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