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题(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8602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题(2020年8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社会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2.再社会化:是指有意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过程。3.角色: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4.功利性角色:是指该角色行为是计算成本、讲究报酬、注重实际效益的。5.角色偏差:是指一个人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形成与自己社会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结构。6.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7.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

2、的过程。8.假相倚沟通:就是沟通者只按照自己预先制定的计划按自己的意愿沟通,根本不顾及对方的反应9.彼此相倚沟通:指沟通双方一方面以自己的计划同对方沟通,另一方面又考虑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行为10.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11.继续社会化: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个体需要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12.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态度。13. 侵犯: 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14.反应性相倚沟通:指沟通双方都已对方的行为作为自

3、己的行动依据,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按照原计划沟通15.中心特性:在印象形成的时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就称为中心特性。二、论述题1.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谈谈对人性的理解2. 试以实例分析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的关系理想角色,也叫期望角色,是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如做教师就应该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理想角色属于社会观念的形态。领悟角色,是指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的理解。理解角色是领悟角色的基础,但由于个体所处的环境不同,认知水平不同,价值观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等因素,不同的人对同一角色的规范、行为模式的

4、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如对领导的理解,有人认为应该是民主的,也有人认为应该是专制的。领悟角色属于个体观念形态。实践角色,指个体根据他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而在执行角色规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领悟角色是实践角色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即使对角色有相同的理解,落实到行为时也未必相同。如大家都知道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但有人教书是循循善诱,也有人是恪守教规的。3. 试分析如何消除偏见, 并举例加以说明1、消除刻板印象。由偏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例如,如果黑人从事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并在其中取得成功的话,就有助于削减人们对黑人持有的偏

5、见。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有利于真实地了解对方独特的能力、性格、爱好、抱负等,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从而达到预防和消除偏见的目的。例如,领导与员工成为朋友更有助于了解员工的能力。3、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是消除群体间的敌对情绪和偏见的重要途径。例如,给组里的每位小朋友都奖励一颗糖,小朋友们间的和谐一定比只奖励某些小朋友要好。4、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人们都有服从并认同社会规范的行为倾向。如果社会规范对于其他群体是可以接受的,则人们就比较有可能改变对其他群体的偏见。例如,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越来越认可女性价值。4. 分析归因中常会出现的偏差1、过高估计内在因素。第一,人们有应该对自己行

6、为的后果负责的社会规范,故轻视外在因素的作用。第二,在一个环境中,行为者比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更为突出,使我们往往只注意行为者,忽视背景因素和社会关系。2、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第一,因为观察者和行为者的着眼点不同:观察者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行为者身上,而行为者则可能是注意外在因素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影响。第二,因为二者可用的信息不同:观察者通常很少掌握行为者历史方面的信息,只注意他此时此地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者对自己的过去行为非常了解,不仅仅是看当时的情况。3、忽视一致性信息。第一,人们习惯注重具体的、生动的、独一无二的事情。往往忽视抽象、空洞和统计类型的信息。第二,人们可能觉得直接信息比非直接信

7、息更可靠,而一致性的信息涉及行为者周围的其他人,这方面的材料相对分散,无法靠观察者自己一一获取。第三,行为者周围的其他人与行为者本人相比处于较不突出的位置,往往只构成观察的背景,因而受到歧视。4、自我防御性归因。第一,如果我们把成功看作加强自我的权威或保护自尊心的手段,就会对自己的失败行为作歪曲的解释。第二,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行为者还可能出现自我贬损。5. 分析人际沟通中常出现的障碍及其消除的方法1、地位障碍。由于地位各异,人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造成沟通的困难。2、组织结构障碍。有些组织庞大,层次重叠,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太多,从而造成信息的损耗和失真。也有一些组织结构

8、不健全,沟通渠道堵塞,缺乏信息反馈,也会导致信息无法传递。组织信息泛滥也会导致沟通不良。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的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也不相同,也会造成沟通的障碍。3、文化障碍。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对沟通带来障碍。如语言的不通带来的困难,社会风俗、规范的差异引起的误解等等。4、个性障碍。指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如一个虚伪、卑鄙的人传递的信息,往往难以令人接受。5、社会心理障碍。表现为个人在与他人或群体沟通时所产生的害怕与焦虑。消除方法:通过学习一些沟通技巧,从而提高沟通能力,克服一些沟通障碍。如倾听技巧。6. 用实例分析角色冲突的形成及其解决角色间冲突是由角色紧张造成的。第一

9、,一个角色丛中的几个角色如果同时对其提出履行角色行为要求时,就会发生角色间冲突。如一个学生,同时又是学生会主席,当两个角色要求履行该角色行为时,如在同一个时间,她既要上课,又要去学生会主持会议,这就发生了角色冲突,结果只能择其一。第二,当两个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要求时,也会引起角色间冲突,这需要扮演者在这两种相反的角色行为之间作出痛苦的选择。如婆婆和媳妇争吵,作为儿子和丈夫,既要安抚妻子,又不能忤逆母亲,就产生了角色冲突,只能选其一。解决:1、 角色规范化。不同社会群体和组织对不同地位的角色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较明确的规定,这是现代社会体系中保护角色和避免角色冲突的有效手段。2、

10、 角色合并法。当一个人同时持有两个以上角色并发生冲突时,在有些情况下,此人可以将两个矛盾的角色合二为一,发展为一个具有新观念的新角色。3、 角色层次法。要求角色持有者将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角色的价值进行分层,然后选择对自己来讲最重要的角色。7. 试分析性别角色差异产生的原因1、精神分析理论。到了生殖阶段男孩和女孩逐渐形成各自的“自我”和“超我”。2、文化人类学理论。男女心理的特点都是由于他们学习了由社会传统所继承下来的文化模式的结果,即学习了以男人应该这样,女人应该那样的习惯为基础的行为模式,男人才变成了男人,女人才成了女人。3、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强化、模仿和观察学习是性别角色定型的基础,通过社

11、会化才能学习到性别角色。4、认知社会化理论。由于智力的成熟和发展,儿童可以达到自我的社会,自己选择与性别适合的行为。5、性别发展阶段论。人们由前习俗阶段、习俗阶段到后习俗阶段,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而不是外力的作用下,建立了性别角色的价值标准。8. 试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1、个体可通过网络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生活技能,尤其是网校的开设更加促进了个体知识技能的提高。2、网络所创设的虚拟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扮演多种社会角色的实践空间,有助于其对不同角色的领悟和理解。3、网络的匿名性提高了个体接受社会化的自主性,有助于个体个性的培养以及独立自主意识的提高。4、网络中充斥着暴力与色情的垃圾信息,会对

12、青少年社会化产生极大威胁。5、网络世界的非现实性会造成青少年对现实社会的认同危机,网络传播信息的异质性容易导致他们的认知偏差,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9. 试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要研究人的一生的全部心理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的表现,与他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关系。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包括社会动机的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人际认知、自我认知和归因问题。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要研究人的社会态度的结构及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条件和过程,研究如何测量人的态度。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

13、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3、群体心理。研究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作用,群体领导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群体领导人的领导行为方式等。4、应用社会心理学。一方面把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10. 试说明人的态度是怎样形成的,用什么的方法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形成:1、 环境因素的影响。1) 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规范、准则的要求和约束,各种思想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风俗习惯的潜移默化和文化的熏陶等方式进行的。2) 家庭的影响。个体幼时在家庭生活中所受到的教育和抚养对其态度的形成及以后态度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如,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民

14、主、平等气氛的家庭中的孩子,容易形成良好的与人相处的态度,学会采用平等的方式与人相处,用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3) 同伴的影响。个体开始经常把自身所持有的态度观点与同伴们的态度、观点作比较,并以同伴们的态度、观点为依据来调整自己原有的态度,使自己与同伴们保持一致。如,经常在一起的朋友都有相同的爱好。4) 团体的影响。通过团体对个体的影响和约束可以促进个体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如,当一个人加入一个团体,他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与团体保持一致。2、 个体的学习1) 古典条件作用理论与联想练习。人们原先对不良品性所具有的情绪体验在联想的作用下扩展到了另一事物或对象的上面。如,人们听到乞丐,就会想到衣衫褴褛,脏臭

15、等。2) 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与强化学习。只要掌握了行为结果所具有的强化作用的内在规律,就能有效地控制人们的学习和行为。3) 模仿与观察学习。个体在对学习对象有了较好的观察,又收到了强化因素的激励后,就能够较好地进行模仿而学得一种新的行为。如,通过电影和电视,人们就可以学得对某些事物的态度。改变:1、 劝说宣传法。借助语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广告等各种传播媒介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使之态度发生改变的方法。如,舆论影响。2、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角色对承担角色的个体所具有的约束和影响来改变个体态度的。如,扮演肺癌患者,就会减少吸烟。3、 团体影响法。团体的影响来自于团体的规范和准则,其对团体成员

16、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促使团体中每一个人一言一行与团体的规范准则保持一致。如,参加早期团,坚持早起。4、 活动参与法。通过引导人们参加与态度改变有关的活动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如,通过劳动锻炼来改变轻视劳动、好逸恶劳的态度。11. 谈谈学习社会心理学后的收获12. 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率的人际沟通1、影响信息的来源的因素(1)信息源所使用的传播技术,提高沟通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手势表情等方面的表达程度。(2)信息的态度,包括自信,尊重对方,竭力使对方对沟通感兴趣。(3)信息源的知识程度,包括丰富的知识,社会经验,人情世故。2、影响信息的因素(1)信息传递时有首尔效应和近因效应,所以要将重要的信息先呈现给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