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ppt课件5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41084943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ppt课件5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ppt课件5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ppt课件5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ppt课件5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ppt课件5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ppt课件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4课《后赤壁赋》ppt课件5(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赤壁赋,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赏析骈俪与散文的写景语言; 3 .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 联系; 4 .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以及处困 境而超脱的本色。,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苏 轼,黄庭坚 “苏黄”,辛弃疾 “苏辛”,韩 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唐宋八大家”,赋,大赋(汉) 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 抒情咏物,骈赋(魏晋南北朝) 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 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 文赋(宋) 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赋,皋go 坂 行

2、 鲈,巉chn 栖q 鹘h 冯png 划hu 悄qi 凛n,缟go 戛ji 揖y 俛f 翩pin 跹xin 裳chng,读准字音,整体感知,第一段:夜游黄泥坂,第二段: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第三段:夜半江中见鹤,第一段:积累词语,从:跟从 坂:山坡,斜坡 乐:以之为乐 行:走 已而:不久,一会儿 何:怎么办,薄:迫近 举:撒 顾:可是 谋:商量 诸:兼词,相当 于“之于” 须:通“需“,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n)。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yo),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

3、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l),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1、这一段起笔交代了游赤壁的 、 、 。 2、段中描写了 一带的 (填上季节时间)之景,突出了周围景色 的特点。,探究第一段,时间 地点 人物,黄泥坂,冬夜,宁馨静谧,仰望明月,俯看人影,触景生情,由乐而歌。 感叹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佳肴美酒 有明月,有佳客,有美酒、有珍肴,第一段翻译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

4、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用来应付您突然的需要。”,第一段:写重游赤壁之前的情景。,知识小积累(1): 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 俄而 须臾 顷刻 刹那 弹指 未几 已而 少顷 一炷香 逝者如斯 白驹过隙 昙花一现 旦日,“诸”字的用法,诸,1)形容词:众多,各 2)兼词:“之于”“之乎” 3)第三人称代词。,判断下列句子中诸字的用法:

5、 1)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赢。 2)秦伯谓子桑:“与诸乎?” 课后练习题,知识小积累(2):,第二段:积累词语,曾:才,刚刚 摄:提 上: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岸 履:践踏,踩 巉岩:险峻的高山,此处指赤壁 披:拨开 蒙茸:茂盛的草丛,踞:蹲坐 危:高 焉:相当于“之”, 译为“我” 悄:忧愁样子 肃:恐惧的样子 凛:恐惧的样子 反:同“返”,返回 听:任凭,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chn)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龙。攀栖鹘(h,一种猛禽)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6、。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1、用原文说出作者一行在江边所见之景,并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2、找出作者月夜登山的句子,并说说你对其行为的理解。 3、说说 “划然长啸听其所止而休焉”这部分作者的情感变化。,探究第二段,古人不称意时,往往通过长啸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快。 苏轼面对月夜江山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郁抑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品读: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是作

7、者面对眼前所见的感叹,请细细品读,体味其情感变化。 从字面上看,是写从作者初游赤壁的七月份到现在复游赤壁的十月份,由于秋冬季节的变化,江山景色已经随之变得不认识了。真是时变景迁,江山改容! 由此可见,作者已从上段所写的欢乐情绪悄悄地向忧伤悲恐情绪转变了。 如果我们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六十万,宋神宗也抑郁而死,大宋从此一蹶 (ju,跌倒)不振,美好江山,满目凄凉。那么我们就能从这一句体味到更深刻的情感。 曲笔双关,寓情颇深。,第二段翻译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崖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

8、,礁(jio)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登上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栖鹘做窝的高崖,俯视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第二段: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初冬景物,与初 游的景色大不相同。,第三段:积累词语,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裳:古人穿的下衣 缟:原指白绢,此指白色 西:向西飞

9、,方位名词作动词 羽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羽毛做的衣服 翩跹:形容轻快地跳舞,飘然起舞 俛:同“俯”,向下,低头,和“仰”相对 畴昔:过去,以前 寤:睡醒,与“寐”相对 户:泛指门,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go)衣,戛(ji,象声词)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pin xin),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f)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w)。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找出作者江中见鹤的情景,并谈谈你对此描写的感受。 2、

10、谈谈你对“道士化鹤”理解。,探究第三段,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应是因现实中与杨道士同游赤壁而引起的想像。梦境描写缥缈而神秘,而当作者醒后,“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奇幻空灵,耐人寻味。,第三段翻译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

11、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第三段: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道士化鹤。,1 写重游赤壁之前的情景。 描写游览赤壁所见的初冬景物,与初游的景色 大不相同。 3 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后赤壁赋,全篇的情感如何发展?,乐叹 复识悲、恐、凛 惊寤,乐: 叹: 复识: 悲、恐、凛: 惊寤 :,良辰美景,笑谈之乐。 美中不足,乐的短暂。 前赋强调人和自然同样伟大,但后赋不敢肯定。 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深感个体的微不足道,膜拜大自然 。 精神的升华,明白现在的人生,只是在人间的瞬息存在。“变与不变”,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情感变化,小

12、结,乎,一、语气助词。 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吧” 例如: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3)表示感叹语气。“啊”“呀” 例如:嗟乎,危乎高哉。 4)用在形容词和副词词尾。 译为“的样子”或者不翻译。 例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二、作介词,相当于“于” 1)介绍处所、时间。“在”“到”。 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 2)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给”“向”“跟”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表示比较。“比” 例如:以吾一日长乎耳。,知识小积累(3),练一练,1)

13、儿寒乎?欲食乎?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反而登舟,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4)郁乎苍苍。 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下列的句子,并指出句中乎字的用法。,课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安所得酒乎? 顾:可是 B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C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畴昔:以前 D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惊寤:惊醒,B,2、选出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顾安所得酒乎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审容膝之易安,C,3

14、、指出下面顾字的用法: )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 )道士顾笑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 皇北顾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 哉? 7)大行不顾细谨 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探望,拜访,环顾四周,可是,反而,难道,回头看,回头看,顾虑,考虑,4、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看到这夜晚的美景,我们都很高兴,便一边走一边唱歌,互相应和。 B归而谋诸妇。 就回去和几位妇人商量。 C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便回去登上船,任船儿漂到江中心。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这时已快到半夜,向四面望望,冷冷清清,安静极了。,B,自读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 提示:)从

15、景色描写上去比较 )从作者心情变化去比较 )从游的方式上去比较,前赤壁赋 苏 轼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