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2

上传人:tang****xu7 文档编号:141084897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课《唐诗五首》ppt课件2(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思短章 天堂何在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问之:“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顿时傻了:“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 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 守门人仍是茫然。欢呼者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去过地狱!” 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了,幸福便是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断然是不会拥有另一样的。 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当你手中捧着一把沙子时,不要丢弃它们!因为金子就在其间蕴藏。,修身名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

2、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赏读:孟子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爱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恭敬他。”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万章上 赏读:孟子说:“孝子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极点,没有超过拿天下来奉养父母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赏读:孟子说:“生命是我喜欢的,义也是我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都要的话,我可以牺牲生命而选取义。” 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 赏读:(孟子)说:“心这个器官的职能在于思考,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物的真谛,不思考便得不到。”,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

3、九年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人称“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王昌龄(698756),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其诗含蓄、深婉、浑厚、明快,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著有王昌龄集。,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著有杜少陵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4、著有乐府诗竹枝词,怀古诗金陵五题等。,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著有李义山诗集。,2写作背景 (1)王维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解题中说:“从

5、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3)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4)刘禹锡

6、写石头城时,唐朝廷已日趋衰败,内部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发对国运衰微的感叹。,(5)李商隐的诗多以男女相思为题材,表现各种复杂的思想情绪,意境缥缈,情思宛转。李商隐各种诗体均有佳作,但最能体现其独特风格的是近体律绝(尤其是七言律绝),善于言情,是其根本特征。他较少直抒胸臆,而致力婉曲见意。或借对环境景物的描绘,寄托情思;或驱遣想象,将实化虚;或绣织丽字,镶嵌典故,造成朦胧意境;或运用比兴寄托,寓意空灵,索解无端,又余味无穷。,3文体知识 律诗与绝句 (1)律诗 律诗属近体诗。近体诗用字计平仄,句数有定,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每句五

7、个字的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偶;二、四、八句的末字同韵。,(2)绝句 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属近体诗。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绝句。各句用字平仄有定;二、四的末字同韵,各句不必对偶。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4审美视窗 辋川如画入诗来:王维 白云回望,山见证过你的仙风道骨、长袂翩翩;青霭入云,你是否就

8、是那峨眉传说的神仙。明月松间犹照君,清泉石上仍潺潺。那是感化于你千年不化的仙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箫声吹不尽征蓬愁、雁孤单,沧桑是否在此刻,刻上你的容颜。 那一颗相思的红豆啊,惹来多少花前月下的张望;劝君更尽一杯酒,走得出阳关,却走不出你的诗情画苑,答案(1)mn(2)xun(3)hun(4)zh(5)bn(6)s(7)wn,答案(1)秋暝瞑目(2)喧闹煊赫(3)浣女莞尔 (4)潦倒缭绕(5)锦瑟琵琶,答案盘旋 名词作动词,弹奏 一生 失意的样子,答案归浣女妇女们洗完衣服回家。这里的“归浣女”是倒装句式,正常句式是“浣女归”。下渔舟,小船顺流而下。“下”为名词用作动词。这里的“下渔舟”

9、是倒装句式,正常句式是“渔舟下” 经常客居他乡,漂泊无定 苦难。这里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暗淡。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暗淡,4近义词辨析 (1)作客做客“作客”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例句:欢迎你到我家来_。 由于生活所迫,他四处飘泊,_他乡。 (2)无端无间“无端”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表示吃惊、出乎意料之意。 “无间”没有间隙;不间断。 例句:我俩之间关系很好,亲密_。 他性格古怪,经常_发火。 答案(1)做客作客(2)无间无端,主旨归纳 山居秋暝描写山中秋雨过后黄昏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诗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结合。 从军行(之四)

10、写出了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抒发了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扫边尘,以身殉国的豪情壮志。 登高一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条、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石头城作者意在歌咏古迹,总结历史教训。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一般认为它是诗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写。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有影响的有咏瑟说(苏轼)、悼亡说(朱鹤龄)、自伤身世说(元好问、何焯)、自序其诗说(程湘蘅),钱钟书又有自寓创作说等等。现在多倾向于认为它是诗人晚年追叙平生、自伤身世之辞。全

11、诗意境朦胧,但情真感人。,重点突破 阅读山居秋暝,回答:(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诗人在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提示(1)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喧”来反衬“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2)直抒胸臆。“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点出了全诗主旨: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山中。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阅读从军

12、行(之四),回答:(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第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2)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

13、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死为国杀敌立功的豪壮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两句形成鲜明对照。,阅读登高,回答:(1)前四句所描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融进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提示(1)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顿

14、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了无处不含悲秋之气。,(2)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多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考点链接 意境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

15、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即鉴赏流程:意象意境特点思想情感。,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16、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阅读石头城,思考:(1)全诗都写了哪些“境”?(2)诗中的“境”所含的“意”是什么? 提示(1)山围故国、潮打空城、月照女墙。 (2) 境1所示: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只有苍茫悲凉之感。 境2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境3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 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 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阅读锦瑟,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诗歌内容。(2)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典故,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1)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典故一:庄生梦蝶。用了庄子中的一则寓言典故,庄周梦见自己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