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8454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2020年8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简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与小学缺乏联系、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材编写的问题以及对于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的策略分析。关键字:幼小衔接 儿童 小学 幼儿园幼小衔接,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其核心是这年龄段幼儿的怎样有效的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

2、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而要真正实现幼小衔接,使幼儿顺利渡过这一特殊时期,关键是幼儿园,家庭,小学之间的配合。1 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人们渐渐走向了一个极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在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主要体现在:1.1 在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科学、语言、艺术和社会五大领域。这表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是启蒙性的。而一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把原本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简单的划分为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几门文化课程,片面的强调知识

3、的掌握。教育内容强调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以及十以内加减法等,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1.2 在教育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 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以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游戏为主的。游戏是幼儿天性所在,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形式。然而在一些幼儿园中常常采用小学的班级授课制来实施教学内容,采取跟读式的教育方式老师读一个字,学生跟读一个字。1.3 在教育测评上,偏重技能和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

4、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1 幼儿园的测试包括识字、计算、英语单词、拼音、语言、艺术。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往往拿出一张准备好的“试卷”来对幼儿进行“考核”。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现在幼儿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实现幼小衔接的完全扭曲。2.把实现幼小衔接当成是两阶段的过渡,忽略衔接的连续性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幼儿园老师不了解小学教材的大纲和教材,小学老师不懂得幼儿园教材的特点。而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1) 在教育目标上,幼儿园重能力,而小学重知识;(2) 在教育内容上,幼儿园重综合性知识,而小学重学科性知识;(3) 在师生关系上,幼儿

5、园重生活上的照顾,而小学重学习上的指导;(4) 在教育组织与实施上,幼儿园重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小学重课堂传授; 由于这些不容忽视的差异的存在,造成了幼儿进入小学的各种不适应。3.在实现幼小衔接时间上的短暂性与仓促性教师与家长常常忽略儿童各种能力形成的长期性与持续性,过分关注儿童智力的增长,忽视其各种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一些幼儿园为了表面上的实现幼小衔接,经常在儿童大班快结束的一个月给他们强行地实行小学的一些规章制度。这样做,不但没有成功地实现幼小衔接,相反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这种做法由于在时间上没有任何的过渡,对于突然改变的东西没有适应的时间,从而使幼儿容易感到恐慌和焦虑。4.

6、幼儿园教材和小学教材编写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材的编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目前幼儿园教材与小学教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教学内容而言,幼儿园教材内容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多采用图画的形式,包括大量的游戏活动,注重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小学教材内容有大量的文字,抽象性强,游戏活动少,课程组织形式单调,注重培养儿童学科性的知识。因此,在教材的编制上需要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协商,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5.严格的小学入学考试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对于那些办学质量高、声誉好的小学,家长们都争着让自己的孩子进入。这些学校每年

7、报名的学生很多,但是招生数量有限。学校为了选择优秀学生,就会采取招生考试方式。这些考试内容严重地超出了儿童的知识范围,大都是小学阶段的知识。其实,这也是导致有些幼儿园教授内容超标化的原因。6.私营幼儿园的激烈竞争 目前我国幼儿园中私营幼儿园占很大比例。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获得更好的生源,大量的私营幼儿园开办各种特色班,包括珠心算、智力开发等等。教育内容与教育部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五大方面的内容背离甚大,教学内容严重向小学靠拢,甚至超出了小学三年级的内容。这样做的后果是增加了儿童进入小学生活适应性的困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的看到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常常会忽略非智力因素在幼

8、儿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过度的重视学习成绩和分数的作用,而忽略了幼儿自己本身所拥有的天赋。2 实现幼小衔接的策略 1.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 办园者的教育理念正确与否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来办园。 一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是重视科学与知识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幼儿阶段,游戏是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形式,教育要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幼儿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幼儿进行评价。另一方面

9、,园长必须牢记:幼儿园是“培养人”的场所,而不是“利润”机构。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组织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2. 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使幼儿身心健康持续的发展 要实现幼小衔接,小学和幼儿园都需要改革,在教育方法、教育形式上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的教师要读一些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书,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幼儿园大班教师要适当培养幼儿各种规则意识。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1)幼儿园大班可以通过组织多种主题活动,使儿童熟悉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例如开展“我是小学生”的主题活动,让儿童学习背书包、系红领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儿

10、童体验到做小学生的光荣与自豪。另外,幼儿园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去小学进行参观,幼儿园与小学组织游戏活动,让幼儿与小学生进行交谈,使他们了解小学生是如何学习与生活的。 (2)小学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多关注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必要的帮助与照顾。(3)幼儿园和小学定期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小学一二年级教师教育经验座谈会。通过双方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幼儿园大班教师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使儿童与小学生活逐渐接轨;小学教师通过吸收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了解初入小学的儿童的心理特点,以适应儿童的需要。3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首先,

11、家长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各种生活能力。对于那些刚结束幼儿园生活,步入新环境的幼儿来说,独立生活能力无疑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儿童各种能力,例如,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其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作息时间上,养成按时起床,不能迟到,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在饮食上,要让儿童养成不挑食、定时定量的习惯。另外,家长可以适当分配孩子一些任务,让他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最后,家长应该记住孩子在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出现一些不自然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过于紧张和恐慌。在儿童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前两个月,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给孩子讲述关于小学生的情况,使孩子在内心形成对小学生活的一种憧憬与向往。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先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不至于突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而不知所措。总之,在实现幼小衔接时,家长要记住:儿童良好人格的塑造比起一张成绩单来说要重要的多。 参考文献: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