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2020年8月).doc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108373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2020年8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2020年8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2020年8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2020年8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2020年8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2020年8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2020年8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真谛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本课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无法治不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案例,结合教材,知道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2、结合网络语言暴力和全国妇女宣传片的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3、通过学习自由与平等,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由的意义、平

2、等的含义。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导入问题:什么是自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学生发言过后,教师用PPT展示下方名言。)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毕达哥拉斯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西塞罗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教师总结:在看过几位名人对于自由的见解之后,我们在来看一看教材中自由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任务一、探究断线的风筝案例,及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结合教材,知道自由的含义限制及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思考“海阔凭鱼

3、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诗的含义。参考答案: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生活。教师总结: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探究活动二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

4、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参考答案:(1)风筝离不开线,要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风筝离开线的约束,必然会“无力回天”。(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1、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网络语言暴力。思考: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

5、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参考答案:这个边界就是宪法和法律。知识拓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网络表达和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详细列举了不得在互联网上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9类信息,具体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信息;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信息;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6、的信息等。2、自由的含义及在法律上的体现(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2)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2页内容,思考:自由与法治是怎样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3、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过渡: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自由平等的真谛,现在我们知道了

7、什么是自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什么是平等。第二课时任务二、列举身边关于平等的实例及法律保障男女平等的事例,正确理解平等的含义,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及表现,树立正确的平等观。探究活动四思考:结合上图,请用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参考答案:如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待遇。XXXX年山东省高考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取消高考加分政策,让每一位考生平等的参与竞争,实现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4、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

8、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教师提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宪法这样强调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答案)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探究活动五观看视频:全国妇女形象片。思考:请你列举保障男女平等的相关法律条款。参考答案:在宪法第二章权利与义务的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继承法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在劳动法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有

9、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拓展空间思考:“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结束后,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

10、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他们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板书设计】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材分析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本教材第四单元第七课的第二框内容,本框与第一框内容相衔接依旧是讲述自由与平等的内容。本框主要涵盖的内容有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学会依法行使权力,树立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培养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完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2、通过案例法律面前没有特权一律平等,理解反对

11、特权的意义,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反对特权、践行平等。3、通过学习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要求,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树立平等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具体做法或要求。难点:理解特权的含义及表现。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由与平等,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驶的各项权利。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过渡: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

12、和平等,但是我们应该怎样从行动上去珍视自由、践行平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由与平等的追求!任务一、探究学生田某不服管教及言论自由不可违法案例,知道珍视自由的具体做法,懂得尊重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探究活动一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 “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13、,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田某对自由的认识是错误的。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只有在法制体制下人民才能够充分享有自由;而法律是自由的体现。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们做任何事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1、珍视自由要珍惜权利自由和法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要

14、做到珍视自由,就必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过渡:除了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外,我们还应该怎样珍视自由呢?探究活动二观看视频:言论自由不可违法。思考:你如何评论小狐狸的做法?如果你是受害者,面对此事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小狐狸的行为是滥用言论自由,属于违法行为。受害者可以与造谣者协商解决,或者可以到法院进行诉讼。2、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小结:公民如何珍视自由?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为您的权利;依法行

15、使权利。过渡:珍视自由要求我们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为您的权利,要依法行使权利。那践行平等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寻找答案。任务二、分析特权车被罚案例,列举就业歧视的事例,知道践行平等的具体要求,理解反对特权的意义,树立平等意识。探究活动三观看视频:法律面前没有特权 一律平等。思考:本案例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参考答案:本案例告诉我们践行平等,应该反对特权,严格按照制度办事。3、践行平等反对特权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使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等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1)特权的含义及表现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2)如何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知识拓展:认识身边的特权现象:福利享受型代表:公款吃喝、旅游,奢华接待,超标办公室、超标车,额外福利破坏规则型代表: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