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案例资料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7736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教育案例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班主任教育案例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班主任教育案例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班主任教育案例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班主任教育案例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教育案例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教育案例资料讲解(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教育案例 撰写辅导,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马兰霞,什么是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是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教育事件。(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 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谈教育案例张肇丰),教育案例的三个层次:,描述型案例 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事件,或者描写了一个教育情景。 反思型案例 不仅叙述了教育事件或者描写了一个教育情景,而且对其中所包含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探究成功或失败的因果联系。 研究型案例 在叙述教育事件或描写教育情景的基础上, 能从中提炼具

2、有普遍意义的教育命题,进入哲学层面进行思辩和分析。,上课铃声已响过十多分钟,我正讲得起劲时,一个轻微的“报告”声打断了我。我转头一看,我班的调皮鬼小李站在门口正摇头晃脑,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我心中的不快便油然而生:什么时候了!还好意思进来上课?!但转念一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呢!或许闹钟坏了,或许车堵得厉害,或许我想了想,转过脸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小李今天来校路上堵车了,瞧他多着急啊!都跑出了一身的汗!让我们一起为他鼓掌!”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过以后,小李不再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他的脸变红了,头低下了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迟到的小李了。这不正应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那些各方面表现得不是那么好的学生,如果犯了错误,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摆着一副等着挨批的姿态。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请反复告诫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宽容,要冷静,切不可操之过急。,反思型案例,聚焦问题: 为什么小李开始对迟到无所谓,被老师一表扬,反而不好意思,并从此改掉了迟到的毛病呢?,分析:,小李是个调皮鬼,经常会受到老师批评,对批评已经麻木。 再调皮的孩子,内心还是有着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赏的心理需求 当教师从善意的角度去评价小李的违纪行为时,当全班同学为他送去掌声时,立刻唤醒了压抑在小李心底的需要,激发了他想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而迅速瓦解了他“怎么样都

4、无所谓”的表像。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要注意“有时”两个字。“有时”正好说明了教育规律产生作用的条件性和情境性。 从偶然中揭示必然:当教育对象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肯定和欣赏的孩子,当这个孩子由于经常受到批评而对老师的教育麻木、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不妨用宽容和表扬试着去唤醒他们上进的愿望,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研究型案例,聚焦问题: 在以上案例中,作者对于小李迟到的原因,显然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她对小李的表扬只是出于“教育的需要”而做出的“艺术处理”。那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在运用教育艺术的时候是否可以不尊重事实?为了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是否可以用想象代替事实? 具有普遍意义

5、的命题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事实真相”与“教育艺术”的关系?,分析:,用“谎言”来激励学生进步,在教育史上不乏其例。 “事实真相”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绝对的价值,任何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科学研究,都是“伪科学”。但是,在涉及人的心理的领域里,“事实真相”并没有绝对的价值。比如,对一个心理素质脆弱的人,与其“实事求是”地告诉他患了癌症的真相,不如掩盖起真相,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实事求是”,只会损害更重要的价值,那就是生命。 小李迟到以后满不在乎,显示他对学校教育有一种麻木和抵触。这时候是弄清小李迟到的真相重要呢,还是唤回他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更重要呢?显然是后者。所以,在教育实践领域,我们所追

6、求的育人价值,即“激励学生成长”,是比“事实真相”的价值更为重要的。,三种教育案例的价值,描述型案例 适宜于教师积累原始素材,为进一步反思做准备。 反思型案例 适宜于教师作自我反思,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 研究型案例 用于创新教育理论,一般是学者、专家深入研究的成果。,成功案例与问题案例,思考: 教育案例既然要求含有“疑难情景”或“问题”,就有对“疑难情景”或“问题”的处理。那么,处理结果是成功的就是“成功案例”,处理结果失败了就是“失败案例”,这样理解正确吗?,举例说明,教室门上的玻璃被撞坏了,班主任到班上去追查,没有人承认出现了“疑难情景”,如果班主任通过某种方式和策略,终于查出肇事者,可不

7、可以成为“成功案例”的素材呢? 放学留下,全班“连坐” 以毒攻毒,实施体罚,“教育成功”的标志,问题得到了解决 是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解决的 所用的方法和策略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伦理 “成功案例”的定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对策,解决了事件中的疑难情景或问题的教育案例。,问题案例,与“成功案例”对应的是“失败案例”吗? 否,因为除了“成功案例”外,不仅有“失败案例”,还有“没有对策的案例”和“貌似成功的案例”。 应该把教育案例划分为“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所谓“问题案例”,就是“教育没有成功的案例”。包括“失败的案例”,还包括“没有对策的案例”和“貌似成功、实质有问

8、题的案例”。,一个貌似成功案例的“问题案例”,适当容错 李放学后逗留教室,踢坏水桶; 找李谈话,李真诚道歉; 向全班宣布:按照班规赔偿水桶; 过了一周,李很为难地说:再给他一天时间; 见他态度诚恳,心软:不用赔了,用班费买,下不为例 李很感动,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一个貌似成功案例的“问题案例”,班主任可以随意否定班规吗? 规则的权威性一旦被削弱,它的约束力就将大大降低,同时会强化“敬畏权力漠视规则”的意识,在一个规则意识普遍不高的国度里,难以实行“法治”。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也是班级管理公正的基础。我们需要给犯错学生以人文关怀,但必须是在不违背教育原则的前提下。 用破坏规

9、则的方式来体现“人文关怀”,只是一种“情感笼络”。讨好了一个学生,却给今后的管理埋下了隐患。 苏霍姆林斯基曾严肃地指出:“不强调弥补过失,会在道德上把孩子引入歧途,会使他相信,只要下个保证,口头应允一下,就可以瞬间摆脱错误;”,怎样撰写教育案例?,怎样选择适合的素材?,班主任共同关注的问题 迟到、发型、手机、作业抄袭、追星、网瘾、班级失窃、异性交往过度 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 外来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的文化融合、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外籍学生带来的观念碰撞、外地教师的文化适应、规则治理与人文关怀的冲突 从别人“不以为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集体无意识的反思,并非所有事件都是案例,以 这个冬天不算冷 为

10、例,原来只是一个事件,没有问题情境,事件:班上一个孩子得了血液病,学生自发看望,并主动倡议捐款捐物,元宵节去病房探望。 反思:泛泛而谈“爱的教育”,修改后突出“问题情景”,困惑:如今孩子很自私,两年来温馨教室创建为何没有明显效果? 班上发生了一件事 心系伙伴:(学生)得知小华生病,表现关切之情同学自动相约看望小华 发出倡议:(学生)主动要求发倡议、班主任支持 春暖病房:元宵节召开特殊主题班会,派代表去病房献爱心病中小华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反思:德育效果具有滞后性和潜隐性,德育效果的显现具有条件性和时机性,怎样写好“事件部分”?,先构思后写作 抓住事件中的问题确立主题,理清脉络。 交代必要的背景信

11、息 教育对象:年级(年龄)特点、思想基础、平时表现等等 教育者:资历、经验、师生关系等等 教育环境:家庭情况、亲子关系、何种类型的学校、班级整体氛围等 事件缘由:影响事情发生的潜在因素 叙述事件的完整过程,追求真实自然,情节具体生动 典型细节的描写,如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等等,如何梳理“事件”?,以 班级贴吧的一场风波 为例,原题建立班级贴吧,搭建网络德育平台,1、收到质疑班主任删帖的短信 2、引帖: 外班同学抱不平、 家长要求严肃处理、 对外班的批评、 同学给家长的回复 3、回顾事情发生的经过和删帖的原因; 4、解决纷争的三点措施: 调查事情真相、 与家长沟通、 网上发布调查结果与建议; 5

12、、事情平复,题目改为班级贴吧的一场风波,1、明确“问题”; 聚焦问题:当贴吧争论偏离理性时,该怎么办? 2、以“问题”为线索组织材料; 风波因“删贴”而起“删贴”引来学生质疑、家长质问。 我为什么“删贴”回顾事件经过 ,历史考试中一女生疑似作弊引起贴吧非理性争论,为平息争端而删贴。 “删贴”并未平息事态面对学生质疑、家长质问怎么办? 仅靠“删贴”是不够的采取进一步措施:调查事实、合理判断、发贴澄清、与家长沟通; 事态平息各方回应,学生受到教育,怎样写好“分析部分”?,以 班级贴吧的一场风波 为例,聚焦问题与“个性化分析”,问题:在班级贴吧管理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班级贴吧给了孩子们

13、一个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 在班级成立之初就建立贴吧,并极力的推广 。 要培养得力助手。 要指导好学生正确参与贴吧。 管理中要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问题:当贴吧上出现不当言论时该怎么办? 班主任是否有权“删贴”?在“班级贴吧”里班主任是管理员; 什么样的贴子应当删去?超越道德底线、触犯法律的言论; 应当根据什么规则来删帖?保护参与者的发言权和知情权,抵制侵害人格权; 单靠“删贴”能否有效管理贴吧?澄清事实,正确判断,有效沟通。,共性化提炼,阐述“班级贴吧”在班级德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指出网络是把双刃剑,只有善于管理引导才能发挥好“班级贴吧”的育人功能。,为什么要作“个性化”分析?,教育规律

14、与自然规律不同 自然规律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和普遍性,有此“因”必有此“果”,所以,自然规律是“大规律”。 教育规律不具有严格的必然性和普遍性,教育规律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发生作用,所以,教育规律更多的是“小规律”。 个性化分析,就是要阐明“小规律”发生作用的特定情境和条件是什么。 如果不做个性化分析,很容易把“小规律”当做“大规律”,造成教育经验的生搬硬套。,优秀案例讨论走进学生心灵的班会课,这位班主任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借鉴的地方? 把学生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思路缜密:调查事实真相分析事情发生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指导今后行为 获得预期效果:形

15、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肇事者认识了错误;全班学生得到了提高。 这篇案例在写法上有哪些优点? 文章脉络清晰; 把作者的心理活动与事件的情节发展结合起来写,有助于读者了解作者的教育意图; 对学生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致,有助于反映学生的内心活动。,深度探究:,什么样的事情适合于“现场办案”? 打架、失窃、早恋、作弊 不论什么样的学生犯错都适合于“现场办案”吗? “现场办案”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案例写作容易出现的问题,选材不对,写“特殊学生”转化的长过程,无法理清因果关系。 没有交代必须的背景信息(原因:缺乏“读者意识”,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 叙事不具体,缺乏充分的细节描写,尤其是与主题关系紧密的典型细节描写。叙事过于理性,故意隐去自己的心理和情感,因此不感人。(原因:用写论文的思维方法,概括化、抽象化、客观化。) 问题意识不强,叙事意图不清晰。(原因:聚焦问题不准确) 分析部分泛泛而谈,或者引用学者专家的理论代替自己的分析。(原因:没有结合事件进行个性化分析,理论积淀不够,或者盲目崇尚学者的理论贬低自己的思想。),仅供参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