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管理2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76923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管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管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管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管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管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管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组织设计}非营利组织管理2(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营利组织管理,管理学教研室 张恩利,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管理,一、非营利组织的内涵 (一)非营利组织概念的界定 根据法律地位和免税资格界定:免税组织 根据组织资金来源界定:志愿组织 根据组织目的和功能界定:公益团体 根据“结构运作定义”界定: 涵盖范围广,包容性强,广泛认同,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结构运作定义,(1)非营利性(非利润分配性),包括三层含义: 目标是实现公益而非营利 盈余不能用于员工分配和分红 资产不能转变为私人资产,(2)民间性 独立于政府的非政府组织,官员不能参与管理 (3)志愿性 包括志愿捐赠和志愿劳动 (4)自治性 自主管理,不受外界控制 (5)组织性 固定场所、组

2、织制度、完全能力责任人、经常性活动,(二)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按照工作形式分为:运作型和倡导型 按照组织构成分为:会员制和非会员制 按照组织目的分为:公益组织和户型组织 按照法人形式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 按照资产来源分为:官办组织、民办组织、草根组织 按照活动领域分为:人权组织、环保组织、教育组织、 动物保护组织、扶贫组织,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标准体系,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 欧共体经济活动产业分类体系 美国免税团体分类体系 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国内常用),二、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演变历程:20世纪20,30年代60年代中期 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现代公共管理范式 公共行政理论基础:科层制理

3、论 政治行政二分法 研究对象:政府行政组织及其官僚体制 研究目标:追求行政效率,官僚制:马克斯韦伯,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1、背景:西方国家应对经济社会危机,建设企业型政府、 市场化政府、重塑政府职能 2、理论基础:公共经济学、企业管理理论 3、目标内容:强调政府以顾客为导向改善行政服务; 注重结果和产出; 通过竞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实施绩效控制。,实施新公共管理政府的特征,起催化作用的政府 社区拥有的政府 竞争性政府 有使命的政府 讲究效果的政府,受顾客驱使的政府 有事业心的政府 有预见的政府 分权的政府 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二)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 1、治理定义

4、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和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2、治理的特征 治理不是规则和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治理过程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治理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 治理布置正式制度,而是持续互动,三、非营利组织与公共管理的关系,(一)公共管理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的需要和支持 1、公共管理需要非营利组织的参与 背景:全球结社革命 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调整: 国家权力收缩、社会组织自主性增强、 主张民主参与管理的理念、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非营利组织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经济上: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政治上:引导公民参与公共治理、 促进政治民主与透明 维护社会正义和稳定 文化上:

5、培养公民志愿和互助精神 社会上: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2、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代表的公共管理模式转型为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外部支持 政府权力边界收缩释放空间 政府支持鼓励非营利组织发展 政府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制度和资源支持 (税收优惠、财政支持、放宽准入限制),(二)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1、市场和政府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的原因: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政府失灵的原因:公共决策的中位选民偏好,2、合约失灵理论 信息不对称和企业逐利性,使得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合同契约无法约束企业生产服务行为,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或被骗。 非营利组织不具有逐利性,可以提供私人产品。

6、,3、供给理论 非营利组织的动机包括: 谋取金钱、地位、荣誉、权力 通过利他行为获得精神寄托或安慰 纯粹的利他主义,4、志愿失灵理论 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局限性体现在: 慈善供给不足、慈善的特殊主义、家长式作用、 慈善业余主义 低成效、低效率、中饱私囊、高风险运作 监督不力、容易行骗、贪污腐化、行政费用过高、 私分组织盈利、全面开展商业活动,中国青年创业基金会,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是一个旨在帮助青年创业的教育性公益项目,通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资源,为创业青年提供导师辅导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帮助青年成功创业。 2003年11月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家劳动社会保

7、障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7家机构倡导发起。截至2008年10月,YBC已扶持青年创业项目525个,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其中,就业人数最多的企业员工超过800人。YBC在全国19个城市设立了项目办公室,招募导师志愿者2000多人,战略合作伙伴已有40多家。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化项目运作和创业支持体系正逐步形成。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心授予YBC“中国项目合作办公室示范项目”。,令计划夫人谷丽萍辞去瀛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和YBC总干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夫人谷丽萍,今年年初已经正式辞去瀛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和YBC总干事,并且获得官方充分肯定,评价她为公益事业

8、作出“突出贡献”,“勇于创新、严于律己”。 2013年1月19日上午,瀛公益基金会理事会在北京YBC创业学院召开,理事会同意谷丽萍辞去瀛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和YBC总干事一职,今后谷丽萍将专注于组织的战略研究和制度设计。理事会聘任具有八年YBC公益志愿者经历的执行总干事、全国学习委员会主席杜葵为YBC总干事。,去年年底,针对谷丽萍的不利传闻,灜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高永痛斥“这完全是造谣,媒体太无中生有”。灜公益基金会2012-12-05出面辟谣,否认原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现任中央统战部长令计划的夫人谷丽萍被“双规”。 瀛公益基金会亦在网站首页发表“公益声明”,强调基金会所有行为及核心项目严格坚

9、持公益服务性质,不涉及任何经营、商业性质的活动。 瀛公益基金会是2010年11月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非公募基金会,以扶持青年成功创业为宗旨,主管单位是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是基金会的核心公益项目。谷丽萍是YBC创始人兼总干事。 谷丽萍,女,全国青少年宫协会副会长,还兼任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席。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自1978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研究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令计划妻谷丽萍通过YBC获利数十亿,据澳洲日报报道,这个公益组织成立当天,即有全国各大企业,包括中国电信、格兰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华夏基金、诺基亚、惠普、埃森哲、山

10、东福日集团、中国广厦等中外企业“捐助”了数亿元。2010年,谷丽萍又成立了一个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瀛公益基金会”,以方便地使用从各种管道弄来的巨额资金,并进行投资或逃税,掩盖权钱交易,更是为了以公益名义搞地皮和房地产。该组织在全国经营房地产的规模仅在上海一地,就涉及30亿元以上。这个基金会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北京、武汉、上海、鞍山等地,通过房地产投资大获其利。,萨拉蒙:志愿者失灵的解决办法,发挥政府优势,弥补非营利组织慈善的供给不足 通过民主程序克服慈善的特殊主义和家长式作风 建立质量控制标准,保证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 志愿者失灵理论:证明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互补和依赖关系

11、,案例一:从政府失灵到志愿失灵: 希望工程的辉煌与危机 详见教材第9-16页。 案例二:治理视角下的扶贫模式创新: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携手扶贫 详见教材第16-27页。,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国际发展,一、理论综述 (一)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历史 1、古代结社共同体和富人捐助活动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结社形式:行会、采邑、村社 慈善传统:富人的宗教慈善捐助,2、封建时期的宗教慈善 基督教会通过宗教信仰引导人们行善 通过信众募款确定救济传统,3、资本主义时期的民间慈善组织 宗教改革、基督教分裂、慈善机构独立发展 1601年英国颁布慈善用途法、济贫法 出现大批从事慈善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和工人协会,4、

12、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及扩张时期的非营利组织 现代非营利组织萌芽期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叶) 建立了专业性、组织性、志愿性的现代慈善组织 现代非营利组织的观念和组织创新阶段 (19世纪末二战前) 建立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大型现代私人基金会 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现代非营利组织出现广泛性和国际化特征阶段 (二战后20世纪60、70年代) 非营利组织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参与群体与活动 遍布各个阶层和社会各方面,扩海外、跨国发展。 现代非营利组织进入全球推进阶段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 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信任,非西方国家 快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市场并行的第三部门。,(二)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现

13、状 1、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 (1)普遍存在,但概念有所差异 美国: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部门 英国:慈善组织 法国:社会经济组织(包含企业类组织) 日德:社会团体,(2)已具规模,但发展不平衡 产业规模庞大,达到数亿美元,拥有数千万全职从业人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规模不均衡 (3)活动广泛, 但结构不同 分布在教育、健康、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研究、专业活动、环境和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政策推促、宗教等领域; 发展结构的差别: 日本和英国:教育机构 美国和德国:医疗机构 意大利和法国:社会服务 匈牙利和瑞典:文化和娱乐,(4)志愿资源庞大,但依赖程度不同 志愿者队伍

14、庞大,达到数亿人 不同国家非营利组织对志愿者的依赖程度不同,瑞典高达75.9%,埃及仅占2.8% (5)筹资多元化,但具体来源不同 慈善捐款、服务性收费、会费、投资收入、政府资助等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可分为:收费型和政府资助型,2、国外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主要作用 (1)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 (2)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3)引导公民参与公共治理,促进社会民主和透明 (4)扩大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和稳定 (5)培养人们的志愿和互助精神,发扬人类美好的精神文化,3、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资金短缺 (2)人才问题:人才流失、吸引力不足 (3)腐败问题

15、:难以避免 (4)自主性问题:过度依赖外部资源,(三)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四代非营利组织并存 第一代:以救济和福利服务为工作重点 第二代:小规模、自力更生的社区发展 第三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增加与政府合作 第四代:与其他组织全国和全世界联盟,促进变革,2、获取资源的方式和形式多样化,从现金捐赠向多 种金融衍生工具延伸 网络捐赠、有价证劵捐赠、地产捐赠、活期捐赠、 未来财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3、作为一股新的势力参与全球决策,从本土化走向 全国计划,4、跨部门合作渐成,给予机遇与挑战并存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与企业合作 5、组织融合创新,社会企业浮现,第三章 非营利组织的国

16、内发展,一、理论综述 (一)国内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 1、国内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演变 古代:祭祀、聚会发展起来的诗社、文社、朋党 行会、善堂、会党,明末清初: 鸦片战争背景下,民族复兴、结社救国 资产阶级改良社团、革命社团、群众革命性社团 学社、研究会、新型行业协会、外国慈善组织、 帮会、秘密组织,新中国 第一阶段,1949-1966年短暂发展期 清理整顿、略有回升 第二阶段,1967-1977年停滞不前期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第三阶段,1978-1994年的曲折增长期 89前数量大增,89后清理整顿 第四阶段,1995年至今的深度发展期 环境宽松,民间数量大增,2、改革开放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1)改革开放为非营利组织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社会公众自由、自主、自治、志愿服务、参与意识 (2)改革开放为非营利组织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 打破政府垄断,承接政府职能,社会权益维护需求 (3)改革开放为非营利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