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徐州二模 语文 解析版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76785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徐州二模 语文 解析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徐州二模 语文 解析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徐州二模 语文 解析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9徐州二模 语文 解析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9徐州二模 语文 解析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徐州二模 语文 解析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徐州二模 语文 解析版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解析版,江苏省沛县中学 郭秋波 2019.03.30,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 的结果。它们是 、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A催化 一脉相承 各有千秋B催生 相辅相成 各有千秋C催生 一脉相承 平分秋色D催化 相辅相成 平分秋色,B 催生:1.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促使胎儿从速产出。也以喻催促作品问世。 2.“催生礼”的简称。 催化:促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发生改变。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

2、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2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清照故居的一组是(3分) 千秋绝唱消魂句 一卷高歌漱玉词 东南形胜填词去 岸柳月残煮酒来 锦书难托钗头凤 青渡再遇蝶恋花 闺中苏辛传孤本 词里红瘦咏海棠 A. B. C. D. B,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中国思想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避世的道家,就是貌似与道家严重对立、注重事功的儒家, , ;

3、, , 。在那种情形中人格的审美理想严重偏离道德的伦理理想,这种偏离使得道家超凡脱俗的个人修行和儒家至大至刚的“兼济天下苍生”都蜕变为“明哲保身”的犬儒哲学。 这类人被视为高洁之士 而忧天下之患者反被视为俗人 往往被嘲讽与讥笑 也极为推崇避世风流、个人逍遥 他们的行为也往往被歪曲 A B C D C,4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社区男性居民比女性居民更喜欢借阅实用的图书。 B该社区的居民对图书馆的科学普及类图书不太感兴趣。 C该社区的居民喜欢借阅富有悠闲生活意味的图书。 D该社区女性居民图书借阅量超过了男性居民借阅量。 A,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4、题。 焚琴子传 顾天石 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 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行不得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琴游八闽

5、。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 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 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

6、言岁行在卯当死。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居数日,金兰死。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遂焚其琴,不复鼓也。因自号 “焚琴子”。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 (选自辟疆园文钞,有删节。) 【注】策:策论。寇莱公: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抗音而哭 抗:抵抗 B然终莫能及也 及:赶上 C虽老师宿儒 宿:年老 D亦人生韵事 韵:风雅 5.(3分)A(抗:高。) 高亢;高声。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

7、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焚琴子胸怀坦荡,举止不受约束。他文才很好,在乡试时他的文章被主考官赏识。 B. 焚琴子琴技精妙,曾改换姓名带着琴游于八闽,王公大人争着邀请他,听他弹琴。 C焚琴子常常喝酒后大发议论。谈论古今得失,即使老师、儒生和商人也难不倒他。 D. 焚琴子最爱童子金兰,亲授其琴技,金兰死后,焚琴子焚毁琴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6.(3分)C(文中的“老师”指学官,“经济”是“经世济民”的意思。),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3分) (2)由

8、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3分) (3)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4分) 8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4分),(1)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3分) 译文(主考官)等到看了他的五篇策论,(发现他的策论)太过于指明陈述时事,极力斥责耿氏,认为他有包藏叛逆的心。 (2)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3分) 译文:因此人们感到他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将心志隐藏在琴中。 (3)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4分) 译文:琴

9、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安然无恙),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承担(会有)灾祸啊。,7(1)均分1.98 主要问题: (1)“指陈时事”,多数学生断句出现错误,认为“陈时”是个人,焚琴子在批评这个人,没有认识到“指陈”应该分别翻译,应翻译为“指明陈述”。 (2)“指陈时事太过”中“太过”是指“过分”,很多学生翻译成“时事中的弊端”。 (3)句子中的主语以及“包藏叛志”的对象没有搞清楚。首先主语就有学生认为是皇帝或焚琴子,以及部分学生认为叛乱的是焚琴子。 (4)错别字问题严重,尤其是“叛”字,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成“判国”“判乱”。 教学建议: (1)本句翻译没有晦涩难懂的实词出现,但是

10、不少学生还是没有理解准确句意,应加强学生在整篇文章中理解句意的意识,加强阅读量。 (2)注意书写,可以在写完答案后检查一下有无错别字。 (3)加强学生逐字翻译的意识。,7.(2)满分3分。均分1.9分。 全句共分为三部分,其中前两个分句分别考查“异之”“非常”的准确翻译,各占1分,语言通顺占1分。关于“异之”评分标准定为:翻译成“认为.奇异”“以为.与众不同”“认为.与众不同”均可得分。关于“非常”评分标准定为:翻译成“与众不同”“不同寻常”“不同一般”均可。语句通顺:结合全句理解程度给分。 主要问题: (1)对于“异”常翻译为:“奇异,怪异,惊异”,或者体现不出意动,“之”常理解为“这件事”

11、或者认为“金兰”。 (2)“非常”理解为“很”或不译。 (3)“隐于琴”尽管没设置得分点,学生的翻译千奇百怪,不能结合上下文,仅仅理解为“隐逸在琴师中”“隐身于琴中”. 教学建议: (1)加强整体阅读意识,注意结合上下文理解文句。比如本句很多学生理解为主语是金兰,就是因为忽略了前句主语是焚琴子。 (2)得分点意识仍需加强,先找准赋分词语,准确翻译,才能得分。比如本题中不少同学都未翻译“非常”就是未认识到这是得分处。,7(3)满分3分。均分1.77 主要问题: “无恙”部分学生能翻译成“安然无恙”“没有灾祸”“没有灾难”“平安无事”“相安无事”,这都是正确的;很多学生翻译成“没有异样”“没有异恙

12、”“没有生病”“没有小恙”“没有抱恙”“别来无恙”,这些都不得分。 “忽”大部分学生都能翻译对,“忽然”“突然”都对,有少部分学生漏掉了该字的翻译。 “绝”部分学生翻译成“断了”“断掉”“断开”“崩断”,这都是可以的,不过个别学生写错别字,翻译成“绷断”,不少学生翻译成“断绝”“断裂”“绝断”“没音”“发不出声音”“声音消失”,这是不对的。极少数学生句子翻译成“但是第七弦无缘无故忽然断”,少写一个“了”字,句子就没那么通顺。 “少而慧者当之”译错的特别多,要么“年少聪慧(明)的人要死了”,要么“年少聪慧(明)的人应该担当”,要么“年少聪慧(明)的人应该承担”,要么“年少聪慧(明)的人替我们去死

13、”,要么“年少聪慧(明)的人抵挡灾祸”,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翻译正确,“年少聪慧(明)的人会遭受灾祸”与“年少聪慧(明)的人将要承受灾祸”都可得分。 教学建议: 培养学生的采点意识,重要实词虚词一定要落实,不少学生漏掉了“忽”字的翻译。 注意译文要顺畅,不能出现病句,比如一些学生翻译成“第七弦忽然断裂”“第七弦忽然断绝”“第七弦忽然断”,等等。可以翻译完把句子读一遍,看看通顺与否。 书写工整清楚,不要出现错别字。 多做相关练习。,8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4分) 8.(4分)(1)自己人生失意; (2)被韩愈逐鳄文感动(百姓遭受疾苦); (3)忠臣被贬,遭受陷害

14、; (4)思念家乡;(5)知音逝去。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第8题:满分4分。平均分2.3分。 主要问题:学生基本上能从文本中找到与“哭”对应的事件,却概括不出哭的原因。如:乡试不被录取,读韩愈逐鳄文,听到鹧鸪的叫声,金兰去世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可能是没审清题意,二可能是缺乏概括能力。,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醉落魄 席上呈元素 苏轼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注】元素:杨元素,是苏轼同乡和故友。 9. 请根据上

15、阕,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5分) 10. 下阕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译文 上次的分别还如昨天的情景一般清晰,感叹人生到处漂泊,就像浮萍一样。虽然偶尔会相聚,但终究朋友还是要离散各地。这多愁多病的身体,在等待朋友的消息中愈发消瘦了。 这杯离别的酒不要推却了,你我都是辗转外郡之人,漂泊不定。虽辜负了归隐故乡的约定,可我总是西望峨眉山,期盼着归隐的日子。 注释 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风章台月等。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元素:杨元素,名绘,四川绵竹人,苏轼的同乡和友人。 分携:分别。 萍漂泊:浮萍无根,随波逐流,喻人生漂泊不定。 离索:离群索居。索:孤独。故山,指

16、故乡。平生约,早定下的归乡之愿。 峨眉:四川名山,代指作者与杨绘的家乡(杨是四川绵竹人)。 归飞鹤:飞回故里之鹤。,上片感慨人生,本如浮萍在水,为飘泊而“多病多愁”,一开始便是错误。词一开头,就点明离别,并交织着对往事的回忆:“分携如昨”。“分携”犹言分手,写出了临别依依、难舍难分的感情。说是“如昨”像昨天那样,那是因为苏轼出判杭州时,杨绘任御史中丞,二人曾在汴京相别。回忆旧日分离,则是为了强化当前别情,所以很自然地引发了人生感慨:“人生到处萍飘泊”,不过这与作者早年写下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诗)那种泛咏人生不同,主要是就宦游踪迹不定而发的。接着便推出当前送别之事:“偶然相聚还离索”。按杨绘予本年八月才到杭州知州任,九月即被朝廷召还,所以说是“偶然相聚”。故人相聚匆匆,更使别情难堪。“离索”虽然是指当前的离别,却蕴蓄着一种深沉的感情,也与开头的“分携”相照应。紧接着,词人又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抒写了更深一层的感慨:“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