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省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106282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235 大小:10.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广东省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2018广东省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2018广东省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2018广东省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2018广东省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广东省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广东省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例1】(201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

2、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躬耕于南阳( ) (2)夙夜忧叹( ) (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诸葛亮追述

3、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参考答案: 1. (1)亲自,亲身(2)早上,早晨(3)怠慢 2. (1)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 (2)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职责本分。 3. C,【例2】(2016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桃 花 源 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4、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

5、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渔人甚异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欣然规往(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

6、”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参考答案: 1. (1)对感到诧异(2)类(3)计划 2. (1) (祖先)带领妻子和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起来。 3. D,【例3】(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小 石

7、 潭 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以其境过清( )

8、 (3)不可久居(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 同是描绘山水

9、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参考答案: 1. (1)大约(2)凄清、冷清(3)留、停留 2. (1)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2)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 C,考题探究,考题探究 从上表可以看出:1. 考查内容均出自考纲所规定篇目,且考查篇目基本不重复,备考时应将近几年未考查的篇目作为复习重点,但考查年份较远的篇目也应重视,有可能会再次考查到。2. 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字词解释题,句子翻译题,综合

10、分析选择题。备考时要注意熟悉课文,全面掌握好这三类知识。,一、考点分析,考点一:词语解释,二、题型导航,(一)常用古今异义词集训,三、考点突破,(二)通假字集训,一、考点分析,考点二:句子翻译,二、题型导航,三、考点突破 根据提示翻译下列句子。 1.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留、补) _ _ 2.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补主语) _ 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补谓语) _,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照进来,(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桃源中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他从哪里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

11、)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补宾语) _ 5.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补量词) _ 6.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换) _ 7. 孔子云:何陋之有?(调) _ 8.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换、组) _ _,用箕畚把(土石)放到渤海边。,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条抚尺而已。,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考点三:内容理解,【第一类:写景性文章借景抒情】,记承天寺夜游(2003年考)

12、,一、知识清单,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中考模拟演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解衣欲睡( ) (2)念无与为乐者(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脱,考虑,想到,只是,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

13、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于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闲极无聊,无所事事,所以他只好做个赏月“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A,(二)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 ) (2)怀民亦未寝( ) (3)盖竹柏影也(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 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高兴的样子,睡觉,原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