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各种题型破解方法(广东省专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60817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各种题型破解方法(广东省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各种题型破解方法(广东省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各种题型破解方法(广东省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各种题型破解方法(广东省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各种题型破解方法(广东省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各种题型破解方法(广东省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各种题型破解方法(广东省专用)(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二各种题型破解方法,一、概念选择题 有些题目的解答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实践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有的问题涉及一些历史概念,如革命与改革、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工业化与近代化、商品(市场)经济等、赋税、徭役、和亲政策、监察制度、(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民主革命、整风、“左”倾与右倾(机会主义)、统一战线、民主人士与民主力量、“一国两制”、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殖民体系、世界体系、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巧挖错因 概念选择题易出

2、错的原因:对理论或概念掌握不准确,无法运用理论或概念分析相关的历史问题。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到位,不能将历史内容与相关理论或概念联系起来,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理论或概念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差,对理论、概念及教材内容虽然记住了,但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点金之术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确这些原理与概念的内涵,由于这些理论与概念数量并不是太多,而且有许多是已经掌握的,因此,对于没有掌握好的应及时弥补;在掌握理论与概念的同时,要运用这些理论与概念,分析与理解相关教材内容,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意识与水平;掌握这些理论与概念在解题时的运用技巧与方法,并

3、适当地多作一些相关的训练题。,解答理论选择题的技巧与方法:将理论内容精细化、具体化,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便于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历史内容发生联系。如关于生产力,要明确其基本要素:人的积极性、生产工具、生产设施、科学技术等。遇到具体问题时,将相关内容直接与这些要素相联系。我们说家庭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就是指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历史内容理性化,以便于与相关的理论要素相联系。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农民纳税就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劳动成果交给封建国家,这实际上就是劳动成果的分配问题,而产品的分配形式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很容易得出,赋税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调整生产关系的结论。,将命

4、题涉及的概念与教材情境或现实情境相联系。如对命题中的概念不能理解,首先要想到这一概念在历史教材中出现的情境,如教材根本没有出现这一概念,则现实中可能经常用到这一概念,我们应充分利用现实情境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并注意将题目涉及的问题与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或现实情境相联系,注意寻找其中的相似因素。将命题情境与其他相关历史情境相联系,题目涉及的问题你可能感到非常生疏,老师或你自己可能分析过类似的问题,通过回想你曾经分析过的类似问题,能为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提供借鉴。,(2013.广东梅州中学月考)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他的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

5、西方社会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与“存天理,灭人欲”两个历史概念。人文主义和因信称义都重视、维护人的本能,都可以作为西方“不禁人的本能”的依据,但从时间上可排除因信称义。民贵君轻、天人感应与“禁本能”无关。“致良知”强调的是重视人的内心修养。只有“存天理,灭人欲”最能体现“禁本能”的观点。 【答案】C,(2013.广东肇庆中学月考)英国政论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如果统治者对其臣民统治不当,他们就会因这种失职行为而丧失早先人民为着相反的目的而授予他们的权力,权力就会被移交给人民,人民有权力恢

6、复原来的自由。这体现了洛克的什么主张() A人民主权B三权分立 C先定论 D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阅读材料信息可知,洛克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统治者违背了民意,人民有权力让他下台。这段论述符合“人民主权”这一概念的含义。 【答案】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指的是什么,结合题目给出的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可知“制度创新”应当指戊戌

7、变法,“政策创新”应当指此前的洋务运动。四个选项中A项属外在因素,D项在时间上不符合,均排除。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戊戌变法当属上层建筑的变革,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应是经济基础,所以,排除B项,应选C项。 【答案】C,(2013.广东阳春一中月考)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A社会保障制度 B强大的国防体系 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福利国家这一概念。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成福利国家,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成为一

8、张安全网。 【答案】A,二、材料选择题 有的选择题题干给出特定材料,有文字材料,也有图片或图表材料。材料是确定正确选项的重要依据。 巧挖错因 材料选择题易出错的原因是:对材料不理解,抓不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将材料与教材相关内容相结合思考问题。,点金之术 (1)解答这材料选择题的关键当然是要读懂材料。就文字材料而言,在材料本身没有文字障碍的情况下,确立与教材的联系是阅读理解材料的关键,因为只有把材料放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才能真正把握材料的意思。因此,阅读材料时应先抓住材料中包含的人物与事件名称、时间、关键词语等信息,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知识,再将材料与教材知识结合进行阅读。在阅读材料时,还要

9、将选项与材料相结合,选项往往对材料所阐述的中心问题有提示作用。,(2)在理解材料后作答时,一方面要依据材料,另一方面必须联系教材,选项的表述往往在教材中有所体现,一般而言,选项不得与教材中相关内容相矛盾。 (3)对于图片材料,首先弄清材料的出处,看教材中有哪些相关表述,再通过对图片内容的观察,寻找对解题有关的信息。总之,要将教材、图片、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2013.广东高州中学月考)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解析

10、】材料信息体现了对父母恭敬孝顺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 【答案】B,罗马人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自己的法律。这反映了罗马人() A法律意识浓厚 B喜欢打官司 C经常犯法 D维护私有财产权 【解析】 材料信息很明显地表明了罗马人浓厚的法律意识。 【答案】A,(2013.广东湛江一中月考)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世纪”喻指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 B中国“被轰出中世纪”的事件是鸦片战争 C中国走不出中世纪的重要因素是自然经济和专制制度 D“被轰出中世纪”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被轰

11、出中世纪”后,中国逐步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故D项是错误的。 【答案】D,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中国的抗战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结合在一起,这说明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A,三、比较选择题 有些选择题要求将两个或两个

12、以上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所给选项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比较,但作出正确判断需要以比较为基础。 巧挖错因 比较选择题易出错的原因是:不能按照一定的思路去思考,急于求成。对比较对象掌握不牢固、不准确。不注意结合题型特点,寻找解题技巧。,点金之术 (1)将比较对象全面回顾,并将相关内容分割为几个相互对应的部分,然后将相关部分进行对比,是历史比较的基本方法。一般先就原因、内容、结局(意义或影响)三大块进行比较,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如把原因再分成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等。 (2)比较选择题与比较问答题不同,比什么,选项具有明显的提示作用,因此解析题时,我们可将选项与

13、各比较对象的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看是否与每个比较对象都相符合,即使选项与其中的一个比较对象相矛盾,也不能作为相同点。,(3)有的比较结论,在教材中有明确表述,或符合一般规律,可不必再按程序进行比较,直接得出结论即可。如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相同点,即都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一相同点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所决定的。 (4)如是组合选择,要通过最有把握选项的组合,进行筛选。,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解析】

14、人文主义精神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只体现在维纳斯上,反映当时阶级关系实质的是兵马俑,但两者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答案】A,(2013.广东十校联考)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解析】十日谈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西游记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出现的思想主张,B项排除;C项仅与十日谈有关,故排除;宣扬理性主义的是启蒙思想,均与两部著作无关,故D项排除。 【答案】A,(2013.广东茂名一中月考)著名现代美

15、术家王承利认为,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取其真”。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对比右图所示的两幅绘画,这种差异主要是(),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专制统治与民主政治的差异 C儒家自我道德人格要求与人文主义的差异 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差异 【解析】听琴图和圣母圣子图体现的是审美角度的不同,前者是从自我感受的角度表达内心的认识和寄托,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是儒家道德自律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从感受客观自然美的角度反映人性的美,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圣母圣子图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还没有进入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阶段;追求审美意境和反映现

16、实生活,都是内在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答案】C,下列图片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情景作了很好的比较。关于这两种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于工业文明的喧嚣,恬静的农耕文明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B两种文明的生产动力相同 C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D工业文明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使人们生活自给自足程度进一步加深,【解析】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故C项正确。农耕文明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故A项错误;农耕文明的生产动力是牛耕,工业文明的生产动力是蒸汽机,故B项错误;工业文明时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D 项错误。 【答案】C,四、最佳选择题 最佳选择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仅就正确与否而言,可能不只一个是正确的,而题目只要求选其中的一个。 巧挖错因 最佳选择题易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确定最佳选项的基本依据。盲目作答,缺乏解题的基本思路与技巧。,点金之术 (1)确定最佳选项的基本依据是:就历史原因而言,所选的选项应对历史事件的产生有决定性作用,其他选项或由这一选项而存在,或只是对事件发展起到加速、延缓的作用;就历史内容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