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脑膜炎球菌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53734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脑膜炎球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九章+脑膜炎球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九章+脑膜炎球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九章+脑膜炎球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九章+脑膜炎球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脑膜炎球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脑膜炎球菌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男,岁,幼儿园小朋友。春末一天突然高热,体温40.5。咳嗽,呼吸困难,嗜睡,烦燥不安,两眼凝视,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在头面、胸腹及四肢等部位出现红疹,逐渐融合成一片片淤斑。,病例分析,1. 该男孩最有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2. 如何确诊? 3.应采取哪些防治措施?,病例分析,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高热、皮肤粘膜淤点及脑膜刺激征(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昏睡和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和带菌者。人群中带菌率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性,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0以上。,、传染源,主要通

2、过呼吸道飞沫或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传播。,、传播途径,、致病物质,菌毛、荚膜、内毒素。 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坏死、出血,故出现发热、皮肤出血点、瘀斑和微循环障碍。严重者可致内毒素休克、DIC等。,发病的轻重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4、所致疾病,(1)免疫力强:无症状或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如咽喉疼痛(60%70%)。,(2)免疫力低下: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后入血,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患者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和皮肤粘膜出血点(瘀斑) (25%)。,细菌可随血流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蛛网膜,引起化脓性炎症,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2

3、%3%)。,重症流脑患者常在起病后短时间内出现微循环衰竭、内毒素休克、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未经治疗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5%,但是,如果使用抗生素治疗及时,死亡率可降至1%以下。,患者脑脊液、血液、出血瘀斑等。 带菌者鼻咽拭子,5、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直接涂片镜检:革兰阴性双球菌,肾形或豆形。在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2)诊断方法,分离培养:营养要求较高,需加血液、血清等(巧克力色培养基),初次培养时需加 5%10% CO2。,迅速保温保湿送检,床边接种。,快速诊断方法:对流免疫电泳、SPA协同凝集,6、防治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

4、疗。,特异性预防可接种流脑疫苗。治疗可用青霉素等。,肺炎双球菌,形态:G+瓜子仁形,成双排列,有荚膜,培养:含血培养基上生长 草绿色溶血环 抗原:荚膜多糖:80多个血清型,3 型毒力强 C多糖:与C反应蛋白(CRP) 结合 M蛋白:型特异抗原,与毒力 无关。,肺炎双球菌,致病物质,荚膜:主要侵袭力 溶素“O”:溶解红细胞,抑制中性粒 细胞的吞噬作用 脂磷壁酸:粘附肺上皮或血管内皮 细胞 神经氨酸酶:与细菌在粘膜上定植, 繁殖和扩散有关。,肺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 微生物学检查 与甲链区别:胆汁溶菌试验 菊糖发酵试验 Optochin敏感试验 预防:荚膜多糖疫苗,6、防治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特异性预防可接种流脑疫苗。治疗可用青霉素等。,形态:G-肾形,成双排列 培养:巧克力培养基 抗原:外膜蛋白,脂多糖,菌毛抗原 致病物质:菌毛,外膜蛋白,IgA酶 所致疾病:淋病 新生儿脓漏眼,淋球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