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就业与失业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5252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就业与失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七章就业与失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七章就业与失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七章就业与失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七章就业与失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就业与失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就业与失业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就业与失业,第一节 就业概述,一、就业的概念和特征,(一)就业的定义,关于什么是就业,国际劳工组织有一个界定:在调查周内,人们成为就业者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下列几条: (1)从事任何有报酬的工作; (2)在家庭企业或农场工作15小时以上而没有报酬; (3)在调查周内有工作,但因为休假、生病或天气恶劣等,没有在岗位上进行工作。,我国从统计的角度对什么是就业定义为: 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创造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满足自己及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就业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劳动主体必须从事社会劳动。家庭主妇从事自家家

2、务劳动不是就业; 第二、这种劳动必须要有报酬和经营收入。如果劳动者从事的是无偿的劳动,如家务劳动、青年志原者公益劳动就不能算作就业。另外如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救济,但不从事社会劳动,也不能称之为就业; 第三、所从事的社会劳动必须是合法的。如果所从事的是走私、贩毒等犯罪活动,虽然有报酬和收入,但不能视为就业; 第四、劳动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如果劳动主体的年龄低于法定就业年龄的,不能视为就业。一般规定劳动主体的法定就业年龄为16周岁,当然一些特殊职业除外,如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等职业。,(二)就业的基本特征,1社会性:从宏观的角度讲,就业过程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互配置的过程。这种配置过程离不开社

3、会,总是制约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性质影响和制约着就业的水平和形式,影响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数量,影响着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水平。,2经济性: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的角度看,就业都具有经济性特征。劳动者获得经济报酬和经营收入是就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缺少这一点就不能称之为就业。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就业指标(或失业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从微观经济角度看,就业是劳动者获得个人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保证,是改善工人及其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3流动性 :劳动力从低效益的产业部门流动到高效益的产业部门,从经济不发达地区

4、流动到经济发达地区,从一种经济所有制企业流动到另一种所有制企业。就业的流动性对于社会有效合理的配置劳动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力的流动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的一个明显特征。,4变动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使得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作适应性变动,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和提高,使得部分劳动者按照素质要求作变动。,5计划性:就业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它仍然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由社会制定就业计划,实施对全社会就业的宏观调控。,二、就业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就业的类型

5、进行不同的划分。,1按城乡划分的就业类型。就业可分为城镇就业和乡村就业。,2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类型。就业可分为第一产业就业、第二产业就业、第三产业就业。,3按行业划分的就业类型。就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可分为: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业,煤气业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普查业,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4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就业类型。 就业按经济类型划分,可分为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

6、在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就业、在其他经济单位就业、在乡镇企业就业、从事私营经济和个体劳动、在农村就业等形式。 其他经济单位包括: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5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正规就业一般是指在传统的有固定工作单位的8小时工作的就业形式。 灵活就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固定的雇主、但工作时间较为灵活,如非全日制工作;另一类是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的小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如各种临时工、小时工以及按劳动成果获得收入的自由职业者等。,6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能

7、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的水平。可见,充分就业包括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方面的含义。 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劳动年龄段男子和妇女不能充分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不充分就业不同于失业,是指劳动力利用不饱满,而不是完全失去工作岗位。不充分就业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可以看作是隐性失业。,三、就业的功能,1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 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就业是劳动者个人谋生的主要手段,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一定的收入,从而获得自身生存和延续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就业中所产生的产品又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生活资料,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劳动者自

8、我价值实现功能。就业是劳动者个人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的平台。劳动者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就要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使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只有通过就业才能实现。 劳动者自我发展功能。就业是劳动者积累经验和技能的阶梯,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增效剂。劳动者在职业岗位的就业过程中,个人的思想道德、体力、智力、技能水平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劳动者服务社会功能。就业是劳动者服务社会的途径。 2就业的社会经济功能 增加财富功能。这是就业最基本的经济功能。就业使分离的生产要素得以结合,从而生产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社会稳定功能。就业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

9、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因为劳动就业可以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安心工作,使正常的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得到维护。 社会发展功能。就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社会的就业水平越高,就业的经济效果就越好,社会财富就越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就越高,从而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四、影响就业的因素:,(一)劳动力资源因素 劳动力资源是影响就业的直接因素,其数量、质量以及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就业率水平的高低。,(二)经济因素,1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就业需求总量:一般说来,只有经济增长,才能带来扩大就业的空间。因此,从长远看,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

10、径 。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就业增长,它取决于就业弹性。 就业弹性就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的就业量的变动率 , 一般情况下,就业弹性是指就业的收入弹性,计算时较常用的收入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为: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当就业弹性等于1时,说明就业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当就业弹性小于或等于0时,说明经济增长并不能创造就业岗位,甚至减少了就业岗位。,2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就业结构 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一个社会选择何种经济增长方式对劳动就业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劳动力资源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一

11、些低素质的劳动力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技术含量高的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劳动力资源素质的要求较高,限制了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总体上讲,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结构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生产要素分配体系的内部构造,以及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它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 第一,所有制结构对就业容量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混合所有制结构比单一所有制结构更有利于就业数量的扩大。 第二,产业结构对就业也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产业结构是就业结构的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就业结构的

12、相应变化。 其次,产业结构是就业容量的直接影响因素。由于各产业部门的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金在不同产业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数量不同,如轻工业、商业、服务业吸收的劳动力远远大于重工业。,3经济结构影响就业结构,(三)经济体制因素,在生产力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经济体制不同,就业水平就会有所不同。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就业体制实现,并主要体现在劳动关系调整方面。,第一,社会保障制度影响人们的就业去向。 第二,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过高会导致许多人自愿失业。,(四)社会保障因素,第三节 就业结构分析,一、就业结构 一般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在存在社

13、会分工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的部门、行业、地区结构中进行的,也就是说生产要素要在不同的部门、行业、地区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布,这一比例的合理与否对于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活力等都有着重大影响。,就业结构的经济意义: l.就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从而使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 2.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其他方面即影响就业结构的各种因素,通过就业结构又影响到产业结构和其他经济结构 。,二、就业的产业结构,按照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法,国民经济整体可分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它为人类提供最基本需要的食品;第二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第三产业是为

14、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工业中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力、煤气业;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各业。,(二)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得出关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的演变规律,即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其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

15、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增加。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越小,而第二、第三次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就越大;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大,而第二、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小。,(三)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践,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增加,第一、第二产业部门劳动力的占用不断减少,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上升势头。目前,西方大多数发达国家三大产业就业各自所占比重一般为低于10、30左右、

16、60左右。,(四)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特点 1.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2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200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仍占5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小于5的水平;第一、第二产业部门就业人数之和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725高于发达国家的30左右的水平;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劳动力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不相适应,2000年为275,与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30-40和发达国家的50-75相差甚远。 3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 从我国情况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具有更新改造技术设备的迫切需求,劳动力对资本的替代率已经大大降低。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在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化。第一产业不仅不能吸纳劳动力,而且还将排挤出劳动力。第二产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也不会增加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导部门。第三产业中大部分是劳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其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将高于第二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应该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