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第二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4653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第二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二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二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二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企业发展战略}第二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第二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第二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应学生用书第105页) 1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对应学生用书第90页),(对应学生用书第105106页),思路点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人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答案为(1)D,(2)B。,思路点拨:第(1)题,此题的解题关键是能正确理解“循环经济”的含义: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

2、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次,要对各选项内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表面合理,但实质上并非所有垃圾都应该焚烧,部分垃圾可回收再利用。第(2)题,a箭头由“处理”指向“自然环境”,表示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答案为(1)C,(2)C。,(对应学生用书第106107页) 测控导航,一、单项选择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匮乏。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古人的下列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烧草为灰,取灰肥田 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

3、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2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 B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河道 D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战略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A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解析:1.D2.D3.A第1、2题,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所以两题都是D项正确。第3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指健康的经济发展要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

4、正、人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所以人类与环境应该和谐共处,A项正确。,解析:4.B5.C第4题,由于该地区降水较多且地形崎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森林在该区域地理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森林在维护生态循环中的地位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第5题,由于该地区的村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加大了该地区人民的劳动强度;由于该地区的地势较高,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较小;发展农业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因此把村落建在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获取清洁的水源。考虑到实际情况,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2)为保证赣南脐橙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使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应采取哪

5、些主要措施? (3)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赣南地区推广生态综合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主要优点。,解析:第(1)题,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从地形、光热、水源三个方面分析。第(2)题,从产量讲,主要是科技的投入;从销售讲,则要注意交通、冷藏保鲜技术等方面。第(3)题,生态农业的优点要从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两方面分析。,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较好,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河流较多,灌溉水源丰富,有利于渔业和家禽养殖业的发展。 (2)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冷藏保鲜技术;开拓国内外市场。(描述时必须有表示变化的词语)

6、 (3)社会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生态效益:利用沼气解决生活能源,减少对林木的砍伐;增加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环境。,(对应学生用书第291292页) 测控导航,解析:1.B2.C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环保常识,需要平时积累。第2题,用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既给交通带来压力,而且增加能源消耗,给环境带来压力,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3.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山西 B江西 C广西 D广东,解析:3.

7、D4.A第3题,结合经济与环境效益,C方案环境效益好,8年以后经济效益最高。第4题,从“苹果园”可知该地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5.读表可知,水资源严重超载的地区是() A晋城 B长治 C运城 D临汾 6下列有关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高产值高耗水农业 B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制定合理的跨流域调水方案 D修建蓄洪储水工程,解析:5.C6.B第5题,从表中可知,运城承载力强度为0.24,是水资源严重超载的地区。第6题,水资源“节流”是指从节约角度利用水资源。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是节约水资源的措施。,8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8、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解析:7.D8.C第7题,由图中的循环过程可以判断作物的秸秆经过过程之后进行畜禽养殖,所以只能是饲料加工,沼渣是作为肥料供给作物种植的,所以为肥料,D选项符合题意。第8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园区的主要农产品以加工、销售为主,所以其生产特点是商品率高。,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 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910题: 9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

9、增多 10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9.B10.A第9题,全球变暖,北半球热带地区对流旺盛,因此降水应该增多;由于气候变化是渐变的过程,动物的栖息地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影响最大,北欧地势较高,对其影响不是最大。据此排除A、C、D项。第10题,全球变暖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所致,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解析:本

10、题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地理原理的理解。第(1)题,由图不难得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态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第(2)题,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要结合年份表述曲线变化。从农业角度看: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是变化的原因。第(3)题,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也是要结合曲线变化表述,挖掘原因时要突出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等的成效。第(4)题,对照表格得出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的差异,成因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具体正确表述。,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

11、系统。 (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 (3)变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解析:第(1)题,从表2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珠海处于最高的协调水平。第(2)题,比较表1、

12、表2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总体的协调发展度系数为0.61,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型,经济发展超前于环境保护。第(3)题,结合表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提出相应可行性的对策,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地区差异珠海 (2)初级协调发展A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搞好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建卫星城或新区,分散大城市的职能;加快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城市管理)。,规范答题指导 (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 【例题】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

13、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如何审题:第(1)题,两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地形区、气候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抓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很关键。第(2)题,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既要加快经济发展,还要注意保护耕地。苏州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管理,降低每增加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要保护耕地,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答题步骤:(1)阅读题干材料,获取文字信息:“耕地资源相对短缺”。(2)阅读图表,挖掘隐性信息:苏州耕地年递减率总体高于徐州。苏州GDP、人均GDP高于徐州,经济发展水平高;随着时间推移,徐州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逐渐低于苏州,反映徐州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3)审清题目要求,整合信息,得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