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醉花阴》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104589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醉花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醉花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醉花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醉花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醉花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醉花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醉花阴》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课题醉花阴 李清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过程与方法疏通“词”义,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教学重点能总结词的意境,体会词的意境美。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教学难点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

2、体验; 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教 学 设 想教材分析这首词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单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富有张力。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品味。本课主要是通过李清照的醉花阴的赏析,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往往一句诗就是一个镜头,就蕴含一片深情,只有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才能领略此中画意诗情,感受其意境美。学情分析时下的高一学生,喜欢阅读一些文化快餐式的作品而远离了文学经典,很难再被一首首古诗词感动,很难再与古人的思想感情融合,所以,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人生阅历较浅,对本词不能有深刻的

3、理解,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里徜徉,让其心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在教学中要多点拨、多鼓励,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做到切已体察。注意时代的“隔阂”,年龄的“隔阂”,这两个隔阂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的环节予以打通。“闺怨”在宋代即如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述,而现在呢?北宋时代的少妇她们的爱情生活、思想情感也如词所示,现在呢?这是理解和鉴赏醉花阴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教法设计本课尝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品词的

4、过程中,进行情境再现,即再现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或者补充文章的实际内容,切实做到领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切实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种创新设计应该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裨益。学法指导朗读法通过反复吟诵,领会词的意境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可把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组由组长负责讨论并整理讨论材料。媒体本课件利用精美的flash软件制作,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讲究动画、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课时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师手记(重点内容:

5、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背景一得 诵读感悟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到了宋代,一位才女横空出世,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婉约派四大旗帜之“别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写“

6、别恨”的代表词作醉花阴二、走近作者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

7、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三、背景一得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四、诵读感悟感受韵律之美师:诗歌是为了传情达意,我们在刚接触一首诗歌时,一定会对诗中蕴含的情感有一个最初的感受。这首诗歌我们已经预习了。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词作的情感把握,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好,我们在下面自由朗读一下。朗

8、读时思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内容。学生自由诵读。诵读提示:注意重音。例如“佳节又重阳”中“又”字要重读。注意韵脚。这首词运用了“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一韵到底,表现出和谐、统一的音乐美。仄声字短促急迫,从音乐效果看,仄声韵较沉闷,容易传达愁苦的情绪。学生总结,教师带过。学生明确醉花阴的写作背景。要求注意字音,注意韵脚,注意节奏。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注意节奏。例如“有暗香盈袖”为1-2-2式,应读成“有,暗香,盈袖”。注意语调。读时要缓慢低沉,气徐声凝。请一位学生诵读,另一位学生评价。再请全班学生静静地阅读。小结归纳师:根据我们的朗读,我们再来

9、感知一下,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愁)明确: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根据这样的基调,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五、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过渡:诗歌总是以很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极丰厚的意蕴。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除了要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外,还得从诗句本身入手去细品诗歌情感。因为,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

10、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师:刚才我们谈到诗歌总体基调是“愁”,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明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师:我们知道,“愁”是抽象的,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意境特点是怎样的?师:古代文人的感伤往往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去表现。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也许是,薄雾迷蒙,弥

11、散四周,浓云凝重,堆浮天际,一位才女,独守空房,情思脉脉;也许是,夜半时分,凉意袭人,一位佳人,独宿纱橱,孤枕难眠,愁肠百结;也许是,夕阳西下,东篱秋菊,暗香盈袖,一位词人,形单影只,思夫情弦,再次拨动;也许是,西风卷帘,黄菊清瘦,一位少妇,玉容憔悴,楚楚可怜师: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可能说出的答案: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12、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明确: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品读关键词句,体会情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我们鉴赏一首诗词,除准确把握意象意境外,对语言的品味也是至关重要的。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接下来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的语言。品“凉”师:先来看上片,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明确:“凉”一语双关。A表面上:重阳秋夜

13、,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尝“瘦”师:接着我们来看下片。在分析下片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赵明诚先是很感动,接着很赞叹,但看了半天之后又很惭愧,再看一阵子,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老婆比我写得好呢?那不成,我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在外做官,是不是?我也得写几首词,让老婆看看,在才情方面也绝不让巾帼,看看,人家是巾帼不让须眉,他只能须眉不让巾帼了

14、。他痛下决心,请假不上班了,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编啊,编了五十首词。编完了,赵明诚动了个坏脑筋,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然后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老陆,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我这些作品怎么样。陆德夫也是个实在人,左看右看,说,老赵啊,说实话,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问哪三句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醉花阴末句。师: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瘦)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内容上,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垴人。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赏析文本品读思想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麻醉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