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04569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大同市矿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 基础篇。(16分) 1、请欣赏下面的书法文字,你能用楷书简体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到下面的田字格吗?要求正确规范,整洁美观。(2分)书法爱好者作品仿柳公权(柳体)体2、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木落雁南度, 。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2)黄鹤一去不复返, 。 (黄鹤楼崔颢) (3)青青园中葵, 。 (长歌行汉乐府) (4)浮云游子意, 。 (送友人李白) (5)自古“秋”“愁”难离,马致远秋思里的愁有 , 。王绩野望里的愁有 , 。但刘禹锡的秋词却有不同的说法 ,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2分)A、纤细(xin) 锐不可当(dng) 河堤(t)B、两栖(q) 惟妙惟肖(xio) 琐屑(xi)C、陨石(sn) 重峦叠嶂(zhng) 扼制()D、藩篱(fn) 迥然不同(jing) 气氛(fn)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三百来斤左右。B、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C、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台阶遮出一大片绿阴。D、觉得终于可以造屋了,便先破土动工,然后选定一个日子。 二、读思篇(34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59题。(12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是谓大同( )6、甲文写水清澈用“清澈见底”,乙文也有写水的句子,请把它找出来 _。(1分)7、翻译文句 (4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 8、这两篇文章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

4、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2分)甲_ 乙_ 9、两文的作者都因景生情,你是如何看待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请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评价。(3分)_ _(二)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1014题。(11分)【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节选苏州园林)【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

5、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节选晋祠)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六公里,

6、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节选刘墩桢文集)10、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高低错落,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乙:_ ;丙:_ 。(2分)11、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 _ ,丙文突出 _ 。(2分)12、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2分)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7、 B、甲文没有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13、 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 顺序,丙文是_ 顺序。(2分)14、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1分)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他是个农村才子。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

8、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也是揸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 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他的散文写金字写的大概是他自己的真事。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口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

9、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这篇稿子是经我手发的,故记得很清楚。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了一堆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时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例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

10、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常常想到一点什么事,独自咕咕地笑起来,谁也不知道他笑的什么。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均见三里

11、湾)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是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他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 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作报告,说农村情况不像许多作品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揸:把手指伸张开。?文章内容有删减。 15、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稿起死回生。16、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加以赏析。(3分)_17、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3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