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04561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五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题 号 一 二 总 分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得 分评卷人一、 阅读。(60分)(一)、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翘盼( ) 商酌( ) 缅怀( ) 蹂躏( )(二)、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将所填汉字规范地写在空格内。(2分)获益浅 坚不拔 然长逝 不置辩(三)、古诗词名句积累与运用。(11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2、,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4、水调歌头中

2、道尽天下离人心愿的诗句是:,。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明自己慷慨激昂、大义凛然、铮铮铁骨、耿耿忠心的英雄气概和高风亮节的诗句是:?。6、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文言文阅读。(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3、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4、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本文选自史书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的意思是 (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孰视之 ( ) 美我( )间进 ( ) 诚知( )3、邹忌使用了怎样的方法使自己的劝谏获得成功?(2分)4、请根据第三段分析“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原因。(2分)5、读了本文后,你将怎样理智地看待别人给你的溢美之词呢?(3分)(五)、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

5、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注释:质: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在这里指蛇的身体。抓到并把它的肉晾干。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腊: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已:止,治愈。大风:麻风病。挛踠(lunwn):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lu):脖子肿。疠(l):毒疮、恶疮。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赋。当,抵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以啮人( ) 岁赋其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3、既然永州之蛇毒性异常,令人闻之色变,那么永州百姓争先恐后、冒死捕捉的原因

6、是什么?衬托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六)、现代文阅读。(25分)一份迟到的怀念这是一份迟到的怀念。我在初中时就是艾青的“粉丝”。那时,随着“人民代表”的父亲,莫名其妙地一夜间成了“反革命”。家庭变故让我一下子成熟了。孤独苦闷中,开始转向书本,当时,我最喜欢的书就是艾青诗选。诗里对春天和光明那种一往情深的憧憬和追求,以及流露在字里行间的忧郁而伤感的情调,仿佛巨大磁石牢牢地吸引了我。有段时间,我迷恋艾青的诗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很想拥有他的一本诗集。可惜那时母亲对付我弟妹六人吃饭都捉襟见肘,哪有钱给我买书?只好将一些特别引起我共鸣的诗抄在本本上。本子也不是现成的练习本,而是从用剩的本子上拆下来订在一起

7、的。本子虽不上档次,抄写得却极其认真。艾青的诗,成了我那时人生路上的一盏灯,孤独苦闷中的精神火炬。我不但喜爱艾青的诗,还爱屋及乌,喜欢艾青这个名字。艾草在江南田野上刚长出来时,是青色的。艾青二字,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再从艾草属性分析,当春天来临,它最早破土而出,是春天的先驱。艾草还可入药,止血祛寒,驱蚊除邪,使得这种带着泥土清香又有点苦涩的野草,在审美情趣上形象地反映了艾青诗歌的社会效应。我就这样由他的诗和名字,想象他这个人应该是面孔清癯、白净,举止优雅,还有一双普希金似的忧郁的眼睛!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在北大学习时,终于见到了这位心仪已久的文学偶像。那是北大诗社的一次讲座会上,艾青老师来给

8、大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做报告,题目是论诗歌的形式问题,地点在办公楼礼堂。报告会下午2时半开始,可我吃完午饭便早早去抢占座位,在最前一排挑了个视角最佳的位子坐了下来,以便一睹他的风采。等到见过以后,说心里话,我感到有点失望和伤心。艾青老师本人的形象与我想象的相差过于悬殊了!直到40年后的一个初春时节,为进一步办好江南杂志,我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上北京东四艾青老师家,聘请他担任江南顾问。 当时,艾青老师身体已不是太好,站不起来,坐在藤椅上看电视。我们说明来意,然后将刚出版的几本江南杂志请他指正。他拿在手上,定睛端详着封面上“江南”二字。“这两字写得好啊!”他由衷地赞叹说:“一笔就有千斤重。是沙孟海的

9、字吧?”我忙回答:“是请他为江南写的。”他翻阅了一会儿刊物内文,问:“现在你们江南发行多少呀?”我回答说:“总共5000份,其中4000份通过邮局发行,还有不到1000册零售。”“这个已经不容易了。现在我们中国是全民下海经商。”“主要是我们工作没跟上。”我说:“所以请艾青老师当我们顾问,为刊物把把舵,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江南,把发行量进一步搞上去。”承蒙艾青老师慨允,答应担任我们顾问,我一高兴便口无遮拦地侃起来,说自己在初中时就想见他,想了好多年,直到北大诗社讲座会上才第一次见到他,没成想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艾青老师很感兴趣地问:“是不是让你大失所望了?”我支支吾吾地说:“有点失望吧!”艾青老师

10、笑道:“说来听听。”见他笑吟吟的眼神像是在鼓励,我于是便放肆起来:“大概由于长期熬夜,您当时的脸色看去十分难看。报告时一支接一支抽烟。大量的尼古丁损坏了您的牙齿,颜色看上去很可怕。日以继夜的伏案工作,肩膀一边高一边低。加上浓重的金华口音夹杂着陕北腔,听起来吃力极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您当时做报告时那件大家都难得见到的很有档次的呢子大衣,像刚解放时那些南下干部似的不经意地披在肩上。这一披,固然披出了风度,披出了派头,披出了与众不同,却披丢了诗人的气质,让我又高兴又伤心!”艾青老师开心地哈哈大笑。因为病痛,腰身有些佝偻,但脸上却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我征询似地问艾青老师:“真是失礼,我说话有点

11、放肆了?”艾青老师摆摆手,眼里放射着一位智者的慈祥的光芒。“其实,您诗选扉页上那帧照片就很好,”我说:“眼睛像是在深情地望着远方那一片您热爱着的土地。这是喜欢您诗的人都熟悉的艾青式的笑容。”“你喜欢?”他问。“非常喜欢。”他叫我自己进到屋里去挑上一张。房间桌上堆着一大摞照片,我从中挑了一张出来,艾青老师在照片背面用签名笔写下我为之倾倒的那个名字艾青!让人痛惜的是,艾青老师担任我们江南顾问不到4年,便不幸离世。第二年,艾青夫人高瑛去金华路过杭州,我上她下榻的杭州大酒店看望,出来时她送我一册新出版的艾青诗集大堰河。每当翻看珍藏的相册簿,看到艾青老师那张照片,望着他那深情目光中流露着一点忧郁的眼神,

12、想起当年那段往事,竟亲切得让人有点恍惚,觉得这位大堰河的儿子依然活在我的心中。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1)憧憬()(2)洋溢()(3)聘请()(4)扉页()2、艾青的诗像灯盏和火炬,曾伴随作者走过了孤独苦闷的初中时代。那时读艾青诗选,作者觉得艾青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他?我们在初中课本中曾学过他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和主题分别是什么?(4分)3、艾青是诗人的笔名。作者喜欢“艾青”这个名字,他是怎样理解这个名字的?其中作者谈到这个名字“反映了艾青诗歌的社会效应”,你如何理解?(4分)4、“我就这样由他的诗和名字,想象他这个人应该是面孔清癯、白净,举止优雅,还有一双普希金似的忧

13、郁的眼睛!”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5、作者曾经有缘两次得见艾青先生。对于两次经历的记叙前略后详,请你谈谈这样行文布局的原因。(4分)6、第二次见到艾青,作者向诗人坦诚地表达了第一次见到他时失望心情,并详细描述了诗人当时给自己留下的不佳印象。其间两次写到艾青的笑,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艾青老师笑道:“说来听听。”艾青老师开心地哈哈大笑。7、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艾青先生的无限深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艾青先生值得我们敬重和怀念的美好品质。(4分)(七)、名著阅读。(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

14、,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有删减)1、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