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04541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10月调研考试试题苏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勿。答。题。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学情调研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1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他神色自若地pn shn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jng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jio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选自红岩2、默写。(9分)_,大渡桥横铁索寒。 (XXX七律 长征)烽火连三月,_。 (杜甫春望)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夜泊秦淮近酒家。 ( 杜牧泊秦淮)人生

2、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 ,像 。像 ,像 。 (陆定一老山界)3、名著阅读。(5分)(1)地下党备用的联络站是 ,店员是 。(2分)(2)阅读选段,完成填空。(3分)他明白这是出现了敌人!在这时候,要想保全印刷机关和印刷品,是不可能的,如果自己逃命,也许可能,但他不能这样,也根本不想这样。此刻他需要做的,是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能让来找自己的同志和党的组织受到任何损失!这里的“他”是指 ,印刷品是指 ,在被捕之前他将 挂在窗口外面的那颗钉子上,作为暗号。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

3、后的句子;2分)国庆七天假期里,我在父母亲的带领下,参观了市博物馆。进入馆藏区,只见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古代的文物珍品。学识渊博、深受大家令人尊敬的文物馆馆长为我们介绍说,文物收藏是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进行的,所以件件都是珍品。他还为我们展示了有“镇馆之宝”之誉的唐代仕女图,那精美的图画让我们深深折服。我不禁惊叹于祖国的山川秀美,人文荟萃。第 句,修改后: 第 句,修改后: 5、语文实践活动长城专题(3分)(1)关于万里 长城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很多,你能举一个例子吗?(1分)_ (2)据“新闻联播”报道:在八达岭长城,记者看到,由于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有的人在长城上表达爱意,也

4、有人把对他人的恨留在长城上,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 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2分)_ _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9分)(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8题。(6分).Com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试分析诗歌颈联妙在何处? (2分) 7、诗的尾联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

5、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7分)【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

6、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注】物:指月中阴影。 9、解释加点的字。(2分) (1)何坐 (2)圣人非所与熙也 (3)尝月下戏 (4)不然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1、请你根据文段分析晏子与徐

7、孺子的说话艺术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三)阅读走散的炊烟回答问题。(11分)唯一不变的是炊烟。就在村庄之上,就在树梢之上,就在一群麻雀之上。炊烟可以自由散去,但根是散不去的。它的根无处不在,在故乡的天空中,在故乡的大地上,在那浓得化不开的云彩下,在一块鹅卵石与另一块鹅卵石的缝隙里。天空是不会散的,大地也不会散,就像母亲,那么忠贞,那么坚韧,在游子的心中,在鱼尾纹的最深处。就是那一地的炊烟哟。从树梢上绕出来,从房脊上站起来,爬上草垛上的几片枯叶,轻轻淡淡地笼住天空的几声鸟鸣,然后就走了。只留下鸟鸣,只留下草垛,只留下房脊,只留下树梢。还有母亲,还有一村的房子。就像我一样走了,走得缠绵悱恻,走

8、得荡气回肠,走得脚底越来越虚,越来越浅。我知道,这是我和炊烟所无法把握的,因为我和炊烟都把根丢了。把根丢在了村庄。其实,只要我摸着炊烟回去,我就会找到我的村庄,我的房子,还有那一地的鸟声,还有站在大门口,手搭凉棚,向远方遥望的白发苍苍的母亲。我无法活得像浮萍一样潇洒,它可以连根都不要,但是我无法做到。九岁那一年,母亲让我好好学习,她手指炊烟,她说人活着就要像这炊烟,要不停地向上走。那一年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头顶湛蓝的天空,记住了母亲的话,记住了炊烟的方向。于是,我就发奋读书,我知道自己很笨,但我仍坚韧不拔地向前走,冥冥之中被一种东西手臂一般地召唤着。后来,我就考上了。后来,我就游走了,就像一

9、缕炊烟一样,从村庄的上空,从母亲的眼神里,从我所钟爱的鸟声中,游走了。从此,我在村庄的那一片天空的背影里,寂静地消失。但草垛上的一片枯叶,自家院里的一块土坷垃,以及村旁近头的一棵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悄悄地扔一些东西过来。咔的一声,打得我生疼。解开上衫,我发现,打疼我的全是乡愁。一缕缕飘得太远的炊烟,远过了母亲呼唤的声音,远过了村庄的温暖,远过了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从村庄走出去,你就是在漂泊,你就注定是在漂泊了。走自己的路,却是在别人的土地上,说自己的话,却包围在陌生的方言中,除了被村庄捂热的心,你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融化,被异地的风,被异地的水。可是,我却无法学得像浮萍一样,可以随遇而安,可以

10、随意地在一处地方驻扎下来,并且把它作为自己的家园。所以,我还是村庄的,我只能是我的村庄的。我不过是那一缕走散了的炊烟哟。12、贯穿于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这一线索象征着什么?(2分) 13、文中划线句母亲说的话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14、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袅袅绕绕的炊烟作为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4分) 15、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那一缕走散了的炊烟”?(3分) (四)阅读外婆的早饭,回答下列问题。(15分)外婆的早饭 李娟太阳还没出来,天空也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清晰而冷淡。这时,第一缕炊烟在群山和森林间缥缥缈缈地升起。如果我也是一个远行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也会马上改变自己原来的方向,非常高兴地循着炊烟寻去。 一般来说,外婆吃过早饭都会睡一会儿觉的。睡醒了,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一般来说,还要再睡一觉,这一觉得睡到午饭做好了才能结束。吃完午饭后,一般来说,她老人家一定还得躺上一会儿。躺到半下午,睡得实在睡不着了,起来再屋前屋后转一转。然后,回到帐篷里,往床上一倒一般来说,又要睡到晚上开饭时候 白天睡成这样,那晚上干什么?晚上就开始玩了呗。一整夜,她睡的帐篷角落那边窸窸窣窣响个不停。有时会有“哐嗵”一声,肯定是摔跤了,要不就一定是弄倒了什么东西。 “吱!吱吱”的声音源自一捏就响的橡皮小耗子(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给她这个)。 “嚓嚓嚓嚓嚓嚓”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