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藁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练习【人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04525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藁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练习【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藁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练习【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藁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练习【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藁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练习【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藁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练习【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藁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练习【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藁城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练习【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莲说练习试卷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可爱者甚蕃 蕃:繁多 B. 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C亭亭净植 植:种植 D. 陶后鲜有闻 鲜:少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B濯清涟而不妖 人不知而不

2、愠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D同予者何人 陈胜者,阳城人也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日: “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

3、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舍人:侍从。鲁连:战国时齐国人。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铫(yo)鎒(nu) :古代除草的农具。之:这里是用的意思。不肖:没有才能。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2 分)拙 则 罢 之 不 肖 则 弃 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译文: 11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的道理。 (2 分)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

4、每小题2分,共6分;16题4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B香远益清 自己以为大有所益C隋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B自李唐来 屠自后

5、断其股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15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16把文中画横线的

6、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文: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一)(6分) 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20翻译下面的句子。同予者何人? 宜乎众矣。2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

7、答三个字)(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习惯说(清)刘蓉 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

8、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

9、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9 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1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

10、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松赋注释: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穹石盘簿而埋根而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亵甘冒霜而停雪停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