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04520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靖远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二三总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4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汗流浃背(ji)绯红(fi)召唤(zho)纳罕(hn)B、怡然自乐(y) 逃遁(dn)炮制(po) 褒扬(bo)C、消耗殆尽(di)皱眉(zu)憎恶(zng) 危险(wi)D、冥思遐想(xi)敬畏(wi)干瘪(b) 凛冽(ln)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A、斑驳陆离 回光反照 纯脆 伫立B、正襟危坐 宏伟壮观 嫉妒 恶运C、仓皇而逃 莫名其妙 刻蚀 峻峭D、无所顾及 暗然失色 陷阱 睥睨3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的境界,与平原和海上不同的。我独自也要自言自语,絮絮叨叨一阵,是的,早晨的说话训练是的。弄明白的话,我一伸手就会把这个对蜣螂来说沉重无比的粪蛋轻松拿起来,放到它的家里。为什么地球上拥有生命?生命为什么会在地球上孕育、和发展?A、特殊必需即使演化B、特殊必须即使衍化C、特异必需假使衍化D、特异必须假使演化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她写文章一贯精雕细刻,字斟句酌,因此写作水平不断提升,文笔日渐老到。B、做事一向严谨的老王,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来,我们简直没有办法难以置信。C、课堂上我

3、一时不能自已,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结果被老师提到办公室狠批了一顿。D、我们在学习上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和同学。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3分)A、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B、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C、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D、云是天空的吉普赛人,它们一群群来去匆匆。6、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B、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

4、对光明的渴望之情。C、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D、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7、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红光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C、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D、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8、下面句子中有一句所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这句是() (3分)A、这次活动他没有理由不参加。B、他难道有理由不参加这次活动吗?C、他不是没有理由不参加这次活动吗?D、他不参加这次活动难道没有理由吗?9、下列标点

5、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C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D泰山日出选自巴黎的鳞爪(新月书店1931年版)。10、依照句子的句式,再仿写一句,构成一个排比句。(3分)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 : 。11、名著阅读。(5分)学者胡适说:“西游记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就把那神话人化过了。”参照示例,再举一个神仙妖魔也有人性的例子。(2分)示例:孙悟空骄傲自大,你看,他常常吹嘘

6、自己。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一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成语: 人物及故事: (3分)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_。(天上的街市)(2)我若能裁你以为带,_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绿)(3)一方的异彩, 了满天的睡意, 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 。(泰山日出)(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他字_ _ _,号_ _ ,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们称他为“_ _”。(5)日出一文中引用王维的诗句来写夕阳,这两句是:_ _ ,_

7、_。二、阅读。(共50分)(一)、阅读古诗,完成诗后1314题。(5分)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3、诗中写景从 写到 ,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2分)14、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二)、阅读课文小石潭记选段,回答文后问题。完成15-19题。(15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

8、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5、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 (2分)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

9、句子的意思。(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9、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三)阅读痛苦的游戏,完成2023题(10分) 痛苦的游戏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

10、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我至少还拥有我的家人和快乐,他们于我何等重要尽管这样宽慰自己,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有些郁闷毕竟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大好玩的游戏。接下来,朋友请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弃两件。我一下子懵了,放弃哪一个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请求说:游戏可不可以就此结束了?朋友说: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忍痛割爱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划去“快乐”后,我以歉疚、负罪的心情划去了“父母”。亲爱的

11、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看到这篇文章,请千万千万要原谅女儿,毕竟你们不可避免地要先我们而去。然而这游戏还没有结束!朋友请大家在仅剩的两件中还要划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儿,我怎么可能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我迷惘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而我的九个月大的小女儿,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灵,她傻乎乎的笑脸,她无所顾忌的大哭,都是那样深切地牵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她!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游戏结束了。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游戏的现实意义,而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原来,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尽管只是一个个假想的“放弃”,仍然让我感到痛苦和沉重。一个游戏参加者喃喃自语:什么呀,真是个无聊的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这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20、用文中的短语填空。(3分)(1)作者在纸片上写下的五件最珍贵的东西,可以分为“ ”、“ ”、“我的快乐心情”三类。(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游戏,尽管只是假想的放弃,而作者却感到痛苦和沉重,这是因为她是“ ”对待的。21、作者划去“父母”时为什么感到歉疚、负罪?(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