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104519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化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昌平区202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化学2020.6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从石油原料到口罩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BCD石油催化裂解得到丙烯丙烯催化聚合生成聚丙烯聚丙烯熔融后喷丝压成熔喷布利用环氧乙烷与微生物蛋白质发生烷基化反应消毒A. 石油催化裂解得到丙烯B. 丙烯催化聚合生成聚丙烯C. 聚丙烯熔融后喷

2、丝压成熔喷布D. 利用环氧乙烷与微生物蛋白质发生烷基化反应消毒【答案】C【解析】【详解】A石油催化裂解得到丙烯,裂解是深度的裂化,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丙烯催化聚合生成聚丙烯,加聚反应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聚丙烯熔融后喷丝压成熔喷布,只涉及到熔化,是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D烷基化反应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电解CuCl2溶液:Cu2+2Cl-Cu+Cl2B. NaCl的形成过程:C. HCl在水中电离:HCl=H+Cl-D. NH4Cl在水中发生水解:NH4+H2ONH3H2O+H+【答案】B【解析】【详解】A电解CuCl2溶液阳

3、极反应为:2Cl-2e-= Cl2,阴极反应为:Cu2+2e-=Cu,总反应为:Cu2+2Cl-Cu+Cl2,A正确;BNaCl是离子化合物,书写电子式时需写成,形成过程为:,B错误;CH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HCl=H+Cl-,C正确;DNH4Cl是强酸弱碱盐,NH4+在水中能发生水解,使溶液显酸性:NH4+H2ONH3H2O+H+,D正确;故选B。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B. 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C. 淀粉可以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醇,用于酿酒D. 牛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熔点较低【答案

4、】D【解析】【详解】A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A正确;B纤维素(C6H10O5)n属于多糖,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酶或酸的催化下可水解为葡萄糖,B正确;C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分解为乙醇(C2H5OH)和CO2,用于酿酒,C正确;D牛油是动物油脂,由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熔点较高;故选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 饱和溴水滴入苯酚的稀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C. 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能生成砖红色沉淀D. 乙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5、无色气体【答案】A【解析】【详解】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错误;B饱和溴水滴入苯酚的稀溶液中:,三溴苯酚为白色沉淀,B正确;C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CH3CHO+2Cu(OH)2 +NaOH CH3COONa+Cu2O+3H2O,Cu2O为砖红色沉淀,C正确;D乙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生成无色的CO2气体,D正确;故选A。5.潜艇中氧气来源之一的反应是:2Na2O2+2H2O=4NaOH+O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LO2含2NA个O原子B. 1.8gH2O含有

6、的质子数为NAC. 1molNa2O2含共价键的总数为2NAD. 上述反应,每生成1molO2转移4mol电子【答案】B【解析】【详解】A22.4LO2没有说明是在标况下,故无法计算O2的物质的量,A错误;B1.8gH2O的物质的量为,每个H2O分子中有10个质子,故1.8gH2O含有的质子数为NA,B正确;CNa2O2电子式为,过氧根中O和O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故1molNa2O2含共价键的总数为NA,C错误;D对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Na2O2中-1价的O歧化为0价和-2价,故每生成1molO2转移2mol电子,D错误;故选B。6.下列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7、 )A. 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B. 金属钠投入水中,有气体产生C. 将盛有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中,水位上移D. 向H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产生淡黄色沉淀【答案】A【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变化。【详解】A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3+与SCN-发生络合反应:Fe3+3SCN= Fe (SCN)3,该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B金属钠投入水中:2Na+2H2O = 2NaOH+H2,Na与H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将盛有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中:Cl2+H2OHCl+HClO

8、,Cl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向H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2H2S+SO2=3S+2H2O,S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A。7.科学家利用四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W、X、Y、Z“组合”成一种超分子,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注:实线代表共价键,其他重复单元的W、X未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Y单质的氧化性在同主族中最强B. 离子半径:ZYC. Z与Y可组成多种离子化合物D. 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W形成1个共价键,又是

9、短周期中原子序数最小元素,说明W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则W是H元素,X形成4个共价键,则X是C元素,W、X、Z分别位于不同周期,Z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则Z是Na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原子序数比C大,比Na小,说明Y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Y是O元素,然后根据问题逐一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是H,X是C,Y是O,Z是Na元素。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弱,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由于O是同一主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故O2的氧化性在同主族中最强,A正确;BY是O,Z是Na元素,O2-、Na+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

10、、8,电子排布相同,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离子半径:ZY,B错误;CO、Na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Na2O、Na2O2,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X是C,Y是O,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CO,所以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H4X,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特点及原子序数关系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与应用能力。8.CO甲烷化反应为:CO(g)+3H2(g)=CH4(g)+H2O(l)。如图是使用某种催化

11、剂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部分物质省略),其中步骤反应速率最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只有非极性键断裂B. 步骤速率最慢的原因可能是其活化能最高C. 步骤需要吸收热量D. 使用该催化剂不能有效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图示可知:在步骤中,反应开始时是CO气体和H2,后来反应变为CO气体和,只断裂了H2中的H-H键,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因此步骤发生只有非极性键断裂,A正确;B. 步骤是CO气体与结合形成,由于该过渡态的相对能量较反应物高,需吸收较多能量才能发生该反应,所以反应速率较慢,B正确; C. 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所以

12、发生步骤的反应会放出热量,C错误;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因此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使用该催化剂不能有效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D正确;答案选C。9.己烷雌酚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X难溶于水B. 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取代反应C. 在一定条件,化合物Y可与CH3COOH发生缩聚反应D. 用FeCl3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物质结构可知:X中无亲水基-OH或-COOH,因此化合物X难溶于水,A正确;B. 化合物X中含有Br原子,为卤代烃的衍生物,在N

13、aOH水溶液中加热,化合物X可发生取代反应产生醇羟基,B正确;C. 化合物Y含有酚羟基,与苯酚性质相似,能够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但不能与乙酸发生缩聚反应,C错误;D. 化合物Y含有酚羟基,能够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而X无酚羟基,不能发生显色反应,故可用FeCl3溶液可鉴别化合物X和Y,D正确;答案选C。10.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A稀硫酸Na2SAgCl的浊液验证Ag2S比AgCl难溶B浓硝酸Cu片NaOH溶液探究浓硝酸具有氧化性C硫酸Na2SO3酸性KMnO4溶液探究SO2具有还原性D浓硝酸Na2CO3Na2SiO3溶液验证酸性:硝酸碳酸

14、硅酸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在装置中H2SO4与Na2S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H2S气体,气体进入中与AgCl悬浊液发生反应产生Ag2S黑色沉淀,从而可证明Ag2S比AgCl更难溶,A正确;B. 浓硝酸与Cu反应产生Cu(NO3)2、红棕色气体NO2、H2O,NaOH溶液吸收NO2气体,变为NaNO3、NaNO2和水,从而防止了大气污染。在HNO3中N元素为+5价,反应后变为NO2中的+4价,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从而可证明浓硝酸具有氧化性,B正确;C. 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SO2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看到溶液紫色褪色,可证明SO2具有还原性,C正确;D. 浓硝酸与Na2CO3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O2气体,证明酸性:HNO3H2CO3;但由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硝酸蒸气进入装置中,会发生反应:2HNO3+Na2SiO3=H2SiO3+ 2NaNO3,得到结论酸性:HNO3H2SiO3;在中CO2气体也会发生反应:CO2+H2O+Na2SiO3=H2SiO3+ Na2CO3,产生白色硅酸沉淀,因此不能证明白色沉淀是那种物质反应产生,故不能得到结论:酸性:HNO3H2CO3 H2SiO3,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11.用吸附了氢气的纳米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原理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