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政府与生产培训讲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4387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政府与生产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5第五章政府与生产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5第五章政府与生产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5第五章政府与生产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5第五章政府与生产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第五章政府与生产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政府与生产培训讲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 政府与生产,本章主要讨论 政府是否应介入生产 用什么方式介入生产,2,公共生产: 由政府作为投资者所进行的生产称为公共生产。 生产方式: (1)将所有产品的生产都纳入公共生产,所有企业都是公共企业。 (2)政府只参与极少数的产品的生产,绝大部分产品由私人企业去进行生产。,问题: 如何确定公共生产的适当范围,哪些领域应采用公共生产的方式。,3,第一节 生产中的市场缺陷,从生产者方面来看,资源是否能够达到最有效的配置取决于两方面问题: (1)生产者是否能够并且愿意按照生产的边际成本来决定产品的价格。 (2)生产成本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否已经降到最低水平。,一、在生产中资源是否能达到有效

2、配置,5,2.生产成本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是否已经降到最低水平,假定需求曲线和生产边际成本曲线分别为MU和MC,生产者若按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的等量关系来定价,决策将处在E点上。,如果采用某种更为合理的生产方式,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变为MC,那么E点就不符合效率,E点才是最佳的。,就是说,生产者能够并愿意按产品的边际成本定价并不能保证效率的实现。还取决于生产者所采用的生产技术和组织形式是否合理。,问题:在现实市场中生产者为什么不能满足上述两项要求?,6,在现实的市场中,一些因素会使得生产者不能满足上述两项要求。 影响因素: 1、垄断; 2、成本递减; 3、生产者信息不灵; 4、信息不对称; 5、生产中

3、的外部效应。 后果: 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二、导致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的原因,7,第二节 垄断,一、垄断的效率损失,垄断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按边际成本曲线MC与边际收入曲线MR的交点决定产量。 垄断的产出水平低于该产品理想的产出水平OQ0OQ1,使社会的生产偏离产品组合效率,产生垄断效率损失。,在垄断情况下,生产者具有制定价格的能力,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企业的供给增加,价格下落,需求增加;反之则反是,其边际收益曲线为MR。,8,二、垄断的鉴别,垄断生产者对价格的控制能力除了该产品当前生产者的数量外,还取决于下列因素:,1、潜在的竞争者 潜在的竞争者越少,垄断的可能性就越大 2、替代品 替代

4、品越少,垄断的可能性就越大 3、产品的流动性 产品的流动性越差,垄断的可能性就越大,9,三、治理垄断的方式,对生产者来说按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交点决定其产量可使利润达到最大化,所得税不会改变垄断者的生产决策,产出量仍低于合理的产出水平。,课征流转税会使得边际成本曲线平行上移,其结果会使产出量与合理产出水平的差距更大。,1、向垄断企业征收超额的税收,征流转税,征收所得税 (超额利润税),结论:向垄断企业课征重税不能改进效率,10,2、公共定价(公共管制) 政府根据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规定其产品的价格,存在的问题: 信息问题 管制者可能以权谋私 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积极性,11,3、反垄断立法 反垄断

5、法是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它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 政府通过立法来保证每一个产品市场都有足够多的生产者,铲除垄断的根源以维护市场的竞争性。 内容:, 禁止卡特尔-禁止企业相互串通、合谋操纵市场 控制企业兼并-禁止以控制市场为目的企业兼并,规定单个企业的最大市场份额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那些在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或者支配地位的企业进行监督 禁止行政垄断-防止政府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12,立法上: 企业规模达到多大会对市场的竞争性造成损害;市场份额如何计量;其他产品的可替代性达到多大程度才计入这一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中;怎样鉴别“以控制市场为目标”的兼并以及企业发展的正常兼并。

6、,执法上: 企业之间的串通合谋有时并不通过正式的程序只需要某种默契。如何才能知道企业之间发生了串通;如何划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存在的问题:,困难:,反垄断立法限制了企业规模,将大企业拆成若干小企业导致生产 成本上升,政府干预可能消除了产品组合效率的损失,但却造成了生产效率的损失。,13,一、自然垄断,因成本递减而形成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 在既定的投资规模上因增加产出而导致的成本下降 1、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产品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非常大,变动成本的比重很小。 例如:铁路运输,供水、供气系统等。 通常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即异地的同类企业难以同本地的企业展开竞争。 例如:异地的自来水厂、煤气厂则

7、通常不能与本地的自来水厂、煤气厂竞争。,第三节 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14,2、自然垄断的效率损失,垄断者为了最求利润最大化,按边际成本曲线MC和边际收入曲线MR的交点来决定产出水平Q1,使得该产品的产量低于产品组合效率所要求的产量Q2。 阴影部分为垄断所造成的效率损失。,15,3、自然垄断的治理,如果不对这种垄断加以限制,该产品的数量就会低于满足 社会利益的产出水平,就不能实现产品组合效率。,治理方式: 分割或限制企业规模 公共定价 公共生产,16,(1)分割或限制企业规模,由独家生产改变为多家生产,会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从而偏离生产效率。,结论:分割或限制企业规模不是治理自然垄断的良策 。

8、,17,(2)公共定价,优点:不需要政府进行投资,政府不必承担监护资产的责任,政府干预所花费的成本较小。 缺点: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失效。 (3)公共生产 优点:政府直接掌握生产的信息,并以社会利益为目标来作出生产决策。 缺点:使企业缺乏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使得资源配置背离效率原则。,18,不论采用价格管制还是公共生产的方式来解决自然垄断问题都可能产生一些困难,一般来说,政府干预所弥补的市场缺陷通常超过它所带来的政府缺陷。这一点可由各国的实践得到证明。几乎在所有国家中,类似于供水、煤气、供电、邮电、通讯等自然垄断部门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公共生产或价格管制的方式。 结论: 自然垄断是政府对生产进

9、行干预的核心领域,是政府有理由参与生产的首选目标。,19,二、规模经济,1、规模经济的含义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使得产品成本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使得收益随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这种情况称为规模经济或规模收益递增。,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趋于下降,原因在于当企业的总产量不断扩大时,原先的固定成本被逐渐摊薄,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时,规模经济就出现了。当社会对某些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的降低速度与幅度提出要求时,这个行业往往就是自然垄断。,20,企业规模是否越大越好?,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限度时,规模经济会转化为规模不经济。即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成本上升,从而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10、的情形。,最佳的企业规模应是规模收益不变情况下的企业规模-即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所对应的企业规模。,21,2、治理措施 (1)对于因规模经济使得在某一地区内形成单一或少数几家大企业控制区域市场的情况 消除地区间竞争的行政障碍,促进地区间竞争,扩大统一市场容量。 (2)对于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就可以满足全国的需求,具有操纵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能力的情况 加强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消除国际竞争的障碍。 (3)对于因规模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垄断地位或具有控制市场能力,但为了保护民族工业而不能放弃贸易保护,一时不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 可采取多种限制:如,禁止相互勾结操纵价格;进行价格

11、管制;公共生产等。,22,第四节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信息不对称的效率损失,由于消费者不了解产品的真相,生产者往往用不正当的手法使消费者高估产品的价值,使得需求曲线偏离实际状态,导致产品偏离组合效率,造成效率损失,23,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式,市场化的解决办法 1、商家自律市场竞争,企业间的相互制约 2、行业协会行业协会的章程约束企业行为 公共管制 1、信息管制政府制定法规要求私人生产者公开产品的有关信息,不附合规定者不得上市。 2、质量管制政府针对各种不同类别的产品制定技术和质量标准,不合格者不得上市。 3、资格管制政府针对各种不同行业制定生产者资格标准,不符合标准者不

12、能注册登记。,24,三、公共管制可能出现的问题,公共管制所产生缺陷可能会大于他要纠正的市场缺陷 1、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公共管制所花费的成本高于履行这一职能的必要限度 2、管制者的偏好缺陷 管制者的判断失误,过高或过低地估计其好(坏)的方面,误导消费 3、以权谋私 管制者利用所掌握的权力为私人利益服务,25,第五节 外部效应,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外部效应,这是生产方面的一种市场缺陷。在私人生产的条件下,企业以自身利益为行为目标,它只考虑自己所承担的成本以及自己所得到的收益,并以此来作为生产决策的依据,其结果将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就是说,在存在外部效应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不能实现效率。,问题:怎

13、样解决外部效应?,26,一、市场化的解决办法,科思定理: 科思认为,对于存在外部效应的产品,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地运行,政府就没有干预的必要。 科思定理的应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外部效应涉及的当事人很少 (2)这种外部效应应具有一定的可排斥性,27,二、外部成本:由外部负效应产生的社会成本,治理措施:,1、庇古税 政府可按生产者所造成的边 际外部成本大小向企业征税。 (1)向单位产品征收给定的税额 税额的大小由边际外部成本确定 (2)直接向外部成本本身征税 按排放的有害物质的数量来征税,28,存在的问题: (1)政府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 (2)不能适应情况的变化;

14、(3)既要规定污染产品的社会总量, 又要为每一企业规定各自的限量; (4)管制限制了污染的水平,但却 没有将外部成本转变为企业的内部 成本,承担污染成本的依然是社会。,2、公共管制 对生产者的行为作出某些限制。 如:规定这类企业的产量,或污染物的徘放量等。,29,三、共同资源问题,例如:在某一捕鱼区域,政府可根据资源情况限定捕鱼船只的数量,只有得到政府许可的船只才能进入这一区域进行捕鱼,许可证可采用拍卖方式发放。,共同资源问题可通过使用权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 拍卖许可证,30,四、产业互补性问题,产业的互补性: 是指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双向影响。 解决的办法:一体化 (产业重组)

15、 如,养峰场与果重组、化工厂与食品厂重组等,使原来的外部效应成为一个统一体的内部效应。,31,第六节 公共生产,一、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 将生产资料公有化,使所有企业都成为公共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都由政府的统一计划规定-解决生产的盲目性。 问题1: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能否解决信息失灵问题? 由于政府信息失灵的存在,因此用公共生产去代替私人生产只是以一种信息失灵替代另一种信息失灵。 问题2: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所产生的信息失灵是否比私人生产所产生的信息失灵程度更轻? 历史证明,很难找到支持集中计划公共生产的证据,且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32,如何评价计划经济?,两种观点: 1

16、.计划管理的不好 改革的任务是加强计划管理 2.体制问题-体制决定管理水平 改革就是要否定计划体制,33,二、市场竞争中的公共生产,政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企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生产什么以及怎样生产,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问题: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能否解决盲目性问题? 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不会消除私人生产条件下的所有市场缺陷。,34,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影响效率的特殊因素 (1)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单个企业的自主权没有保障;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不一定反应供求状况;公共生产为垄断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2)社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弱化;影响政府履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 (3)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两权分离会使经营者背叛所有者;一个所有者面对众多的经营者;多级代理将造成生产的无效率。 结论:政府切勿轻易介入生产领域。,35,练习: 1. 假定某种产品处于垄断市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