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应急救护培训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04386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应急救护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5第五章应急救护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5第五章应急救护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5第五章应急救护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5第五章应急救护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第五章应急救护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应急救护培训资料(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应急救护,第一节 现场急救的组织与实施,应急救护的背景,目前,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安全生产形势却不容乐观。近年来,重大煤矿、火灾、危险化学品、交通等各类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加强事故预防工作,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事故的应急救援与现场救护也摆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章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作了规定,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事故抢救、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处理和事故责任追究等内容。从法律上要求企业重视救援与事故救护工作。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要求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

2、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应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应急救护的重要性,应急救援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发生事故的处理和人员的及时救护,在现场救护中人们常常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伤员寄托于医院和专业的医护人员,缺乏对在现场救护伤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往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实际在救援中最有效的救援人员往往是第一目击者。据专家分析,若在事故发生现场,懂得卫生救护常识或接受过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人员,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50%以上的人能够挽回生命。,掌握正确的应急救护

3、知识,现场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伤员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现场及时、正确的救护,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 在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急救过程中,对于各种损伤很多人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加之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对伤者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或者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并按摩受伤部位,结果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如导致截瘫、加重出血、损伤神经、加重休克、导致感染、引起二便障碍、引起合并伤、造成骨坏

4、死、导致肢体坏死等等。 在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再进行医疗救治。,事故现场急救的目的,1挽救生命。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 2稳定病情。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对症、医疗支持及相应的特殊治疗与处置,以使病情稳定,为下一步的抢救打下基础。 3减少伤残。发生事故特别是重大或灾害事故时,不仅可能出现群体性中毒,往往还可能发生各类外伤,诱发潜在的疾病或使原来的某些疾病恶化,现场急救时正确地对病伤员进行冲洗、包扎、复位、固定、搬运及其他相应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伤残率。 4减轻痛苦。通过一般及特殊的救

5、护安定伤员情绪,减轻伤员的痛苦。,事故现场急救步骤,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一)紧急呼救 当事故发生,发现了危重伤员,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 后需要立即救护,同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或附近担负院 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 电话为120。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 至现场抢救。 1救护启动 2呼救电话须知 3单人及多人呼救,(一)紧急呼救,2呼救电话须知 紧急事故发生时,须报警呼救,最常使用的是呼救电话。使用呼救电 话时必须要用最精炼、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伤员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 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何类急救。如果不清楚身处位置

6、的 话,不要惊慌,因为救护医疗服务系统控制室可以通过地球卫星定位系 统追踪其正确位置。 一般应简要清楚地说明以下几点: (1)你的(报告人)电话号码与姓名,伤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2)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志。 (3)伤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 (5)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护医疗服务系统(EMS)调度人员先挂断 电话。,3单人及多人呼救 在专业急救人员尚未到达时,如果有多人在现场,一名救护 人员留在伤员身边开展救护,其他人通知医

7、疗急救部门机构。 如意外伤害事故,要分配好救护人员各自的工作,分秒必争 组织有序地实施伤员的寻找、脱险、医疗救护工作。 在伤员心脏骤停的情况下,为挽救生命,抓住“救命的黄金时 刻”,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然后迅速拨打电话。如有手机在 身,则进行12min心肺复苏后,在抢救间隙中打电话。 任何年龄的外伤或呼吸暂停患者,打电话呼救前接受1min的 心肺复苏是非常必要的。,(一)紧急呼救,(二)判断危重伤情,1意识 2气道 3呼吸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危重伤员呼吸变快、变浅乃至不规则, 呈叹息状。在气道畅通后,对无反应的伤员进行呼吸检查,如伤员呼 吸停止,应保持气道通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8、4循环体征 可以通过检查循环的体征如呼吸、咳嗽、运动、皮肤颜色、脉搏情况 来进行判断。成人正常心跳每分钟6080次。 5瞳孔反应 用手电筒突然照射一下瞳孔即可观察到瞳孔的反应。当伤员脑部受伤、 脑出血、严重药物中毒时,瞳孔可能缩小为针尖大小,也可能扩大到 黑眼球边缘,对光线不起反应或反应迟钝。有时因为出现脑水肿或脑 疝,使双眼瞳孔一大一小。瞳孔的变化表示脑病变的严重性。,当完成现场评估后,再对伤员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 盆腔和脊柱、四肢进行检查,看有无开放性损伤、骨折畸 形、触痛、肿胀等体征,有助于对伤员的病情判断。 还要注意伤员的总体情况,如表情淡漠不语、冷汗口渴、呼 吸急促、肢体不能活

9、动等现象为病情危重的表现;对外伤伤 员应观察神志不清程度,呼吸次数和强弱,脉搏次数和强 弱;注意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有立即止血。严重的胸腹 部损伤容易引起休克、昏迷甚至死亡。,(二)判断危重伤情,(三)救护基本步骤,灾害事故现场一般都很混乱,组织指挥特别重要,应快速组成临时现场救护小组,统一指挥,加强灾害事故现场一线救护,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避免慌乱,尽可能缩短伤后至抢救的时间,强调提高基本治疗技术是做好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最重要的问题。能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体现“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救护原则,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第一目击者”及所有救护人员,应牢记现场对垂危伤员抢救生

10、命的首要目的是“救命”。为此,实施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如下。,1采取正确的救护体位,对于意识不清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便于复苏操作及评估复苏效果,在可能的情况下,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体位)时应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救护人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 若伤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脉博,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唾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对伤员应采用侧卧位(复原卧式位),唾液等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保持稳定,易于伤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利于观察和通畅的气道;超过30min,翻转伤员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员,不要搬动和摇动已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

11、部外伤者在翻身时,为防止颈椎再次损伤引起截瘫,另一人应保持伤员头、颈部与身体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其他骨折救护在下面述叙。,2打开气道,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 下坠而阻塞呼吸道。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阻塞呼吸道 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畅通。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伤员衣领口、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 手套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 物,以利于呼吸道畅通,再将气道打开。 (1)仰头举颏法(2)仰头抬颈法(3)双下颌上提法(4)手钩异物 (1)仰头举颏法 救护人员用一只手置于伤员的前额并稍加用力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置于下颏将下颌骨上

12、提; 救护人员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2)仰头抬颈法 救护人员用一只手放在伤员前额,向下稍加用力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置于颈部并将颈部上托; 无颈部外伤可用此法。 (3)双下颌上提法 救护人员双手手指放在伤员下颌角,向上或向后方提起下颌; 头保持正中位,不能使头后仰,不可左右扭动; 适用于怀疑颈椎外伤的伤员。 (4)手钩异物 如伤员无意识,救护人员用一只手的拇指和其他四指,握住伤员舌和下颌后掰开伤员嘴并上提下颌; 救护人员另一只手的食指沿伤员口角内插人; 用钩取动作,抠出固体异物。,3人工呼吸,(1)判断呼吸 检查呼吸,救护人将伤员气道打开,利用眼看、耳听、皮肤感觉在5s时间内,

13、判断伤员有无呼吸。 侧头用耳听伤员口鼻的呼吸声(一听),用眼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二看),用面颊感觉呼吸气流(三感觉)。如果胸廓没有起伏,并且没有气体呼出,伤员即不存在呼吸,这一评估过程不超过10s。 (2)人工呼吸 救护人员经检查后,判断伤员呼吸停止,应在现场立即给予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口对呼吸面罩等人工呼吸救护措施。,4胸外挤压,(1)检查循环体征 判断心跳(脉搏)应选大动脉测定脉搏有无搏动。触摸颈动脉,应在5 10s内较迅速地判断伤员有无心跳。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中提出,评估循环体征包括正常的呼吸、咳 嗽、运动,对人工呼吸的反应,有以下几点: 对无反应、无呼吸

14、伤员提供初始呼吸; 救护人员侧头用耳靠近伤员的口、鼻,看、听、感觉有无呼吸或咳嗽; 快速掌握伤员任何的运动体征; 如果伤员没有呼吸、咳嗽、运动,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挤压。 (2)人工循环 救护人员判断伤员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 脉搏也摸不清,不要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要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等人工循环及时救护。,5紧急止血 救护人员要注意检查伤员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如有出血,要立即采 取止血救护措施,避免因大出血造成休克而死亡。 6局部检查 对于同一伤员,第一步处理危及生命的全身症状,再注意处理局 部。要从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骨盆、四肢各部位进行检 查,检查出血

15、的部位和程度、骨折部位和程度、渗血、脏器脱出和皮 肤感觉丧失等。 首批进入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对灾害事故伤员及时作出分类,做好 运送前医疗处置,指定运送,救护人员可协助运送,使伤员在最短时 间内能获得必要治疗。而且在运送途中要保证对危重伤员进行不间断 的抢救。 对危重灾害事故伤员尽快送往医院救治,对某些特殊事故伤害的 伤员应送专科医院。,现场急救的组织与实施,1.医疗求救 2.现场急救地点的选择 3.初检与复检 4.分类 5.救治 6.转送 7.报告 8.撤离,现场急救的主要内容:,2.现场急救地点的选择,选择有利地形(地点)设置现场急救医疗点。选点工作关系到能否顺利开展现场急救和保护自身的安全,

16、必须慎重。现场急救医疗点设置应考虑如下几点。 应选上风向的非污染区域,但不要远离事故现场,以便于就近抢救伤员。 位置: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指挥部,以便于保持联系。 路段:应接近路口的交通便利区,以利于伤病员转运车辆的通行和急救医疗点的应急转移。 条件:急救医疗点可设在室外或室内,面积尽量要大,便于对众多人员的同时救护,同时尽可能保证有水和电的来源。 标志:急救医疗点要设置醒目的标志,以便于救援人员和伤员的识别。最好是悬挂轻质面料的红十字白旗,可方便急救人员随时掌握现场风向的变化。,3.初检和复检,初检指对伤病员进行初步的医学检查,按轻、中、重、死亡分型。初检不同于临床诊断,目的是尽快将被救人员简易分型以便于救护人员识别,并给予不同的处置。 初检应将那些有生命危险但经迅速治疗仍可援救的伤病员区分出来,将那些不及时处理肯定会死亡的伤病员鉴别出来。最好在移动伤员之前,首先进行复苏救冶,并将重要部位(如脊柱)固定。 复检是在已鉴别出危及生命的损伤,对伤病员的进一步危害已减低到最低程度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鉴别伤病员可能存在的其他较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