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管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技术总结1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1042474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安全管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技术总结1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工程安全管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技术总结1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工程安全管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技术总结1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工程安全管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技术总结1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工程安全管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技术总结1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安全管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技术总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安全管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技术总结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运专线铁路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及工程设计总结,第一节 防灾系统简介 第二节 系统构成及功能 第三节 系统设置方案 第四节 接口设计 第五节 京沪高速防灾工程简介 第六节 回顾及探讨,第一节 防灾系统简介,一、 系统概述 二 、 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三 、 主要设计原则,客运专线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设计总结,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高速铁路专线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架构于通信传输系统之上的安全信息采集、监控系统,为列车运行管理提供数据和依据。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包括风速风向监测、雨量监测、雪深监测、地震监控及异物侵限监控系统。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由风、雨、雪、地震以及异

2、物侵限现场监测设备,现场监控单元,监控数据处理设备,工务终端,调度所设备,传输网络等组成。,一、系统概述,K,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构成图,(二)国内外防灾系统简介 1、国外 由于高速铁路的运行受风、雨、雪、洪涝、轨温、地震主要灾害的威胁,因此各个国家都对灾害的防治十分重视。经过长期的研究以及运营的实际经验,各国都认为灾害的预防比灾害的治理更加重要,同时也更容易实施,因此,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成为了高速铁路不可或缺的系统。 国外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主要以法国和日本为代表。,法国地中海线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由许多独立的系统组成,主要由风监测、落物监测、地震监测和防护开关等系统组成,系统之间并

3、没有进行整合。 以风监测系统为例,法国风监测系统由现场采集设备(风速计)、车站设备和中心设备组成。现场采集到的信息通过电缆通道传送至车站设备,车站设备通过分析得出处理方案,一方面将信息送至CTC系统进行控车,另一方面将信息送至告警器。同时还要将信息送至调度中心。处理方案根据现场采集的信息和规定的限速标准进行比较而确定。限速标准的制定是综合考虑了运营商的需要以及灾害的危害程度。,图2-11 地中海线地震监测点站房外观,系统构成示意图,图2-12 地震仪外观及构造,日本是世界上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之一,因此日本铁路对于灾害的防范工作十分重视。新干线运营40余年来未发生过因灾害事故导致旅客死亡且保

4、持着极低的安全事故率,这首先归功于其日益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日本新干线上的COSMOS系统(综合调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沿线设置了地震、风、雨、洪水、雪、轨温及异物侵限等多种监测装置,当出现灾害或突发事件时自动向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发出报警信息,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控制列车停车或减速。,图1-1 因地震而脱轨的朱鹮325号列车,法国乃至欧洲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理念与日本有很大的差别。它首先对每一种灾害对行车造成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危害程度及风险系数划分为“可以接受”和“不能接受”两个层次,对于“可以接受”的灾害忽略不计;对于“不能接受”的灾害进行分析,考虑在具体条件下

5、如何进行风险防范。而日本则先根据以往的经验设置防灾系统,然后通过运营的实践再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二)国内 国内设置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线路主要有: 京津、甬台温、温福、长吉、福厦、京沪、郑西、昌九、沪杭、厦深、成绵乐 武广、石太、广深、哈大、合蚌、汉宜、盘营; 沪宁、京石武、海南东环、杭甬、杭宁、西宝; 合武、广珠 设置的系统风、雨、雪(哈大、长吉)、地震(京津、京沪、哈大等),异物。,二、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一)技术管理规程及管理办法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 250km/h部分)(铁科技2009116号);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

6、法(试行)(300350km/h部分)(铁科技2009212号);,(二) 国家标准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03-2004);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17626-1998/IEC61000-4:1992); 不间断电源设备(GB/T 72602003) 外壳防护等级(GB4208-2008/IEC60529:2001);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9813-2000)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GBT250

7、00.51-2010),(三)行业标准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铁建设2009209号);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 J529-2006)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J529-2006)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10008-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QX/T61-2007);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强震动台站(DB/T 17-2006); 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中国地震局JSGC-01) 数字强震动加速度仪DBT10 2001 ; 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等级的分级(IEC721-3-3:1994); 电工电子产品环

8、境试验(IEC60068-2-14:1984);,(四)铁道部现行技术政策 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运基信号2009719号); 关于印发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铁运201028号); 关于印发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公跨铁异物侵限监测方案的通知(运技基础2010739号); 关于印发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修改补充内容的通知(铁运201147号); 关于印发冰雪天气动车组列车限速暂行规定的通知(铁运201117号); 铁道部关于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有关设施设置要求的通知(铁建设2012149号) 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创新总体方案(铁运2

9、00873号);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 39号);,三、 主要设计原则,系统设计原 则,标准化 规范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先进性,安全性,(一) 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统一系统整体架构; 从按线建设防灾体系向区域、路网性防灾体系发展; 制定系统技术标准,规范设备选型原则; 铁道部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协商确定(不能一线一议); 防灾系统与运营调度系统/CTC系统,信号联锁、列控系统,牵引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信息交换内容及接口标准。,(二) 可靠性原则,通过采用合理的系统架构、冗余配置(服务器、监控单元主机、网络、传输通道、传感器冗余)等各种手段确保系统不发

10、生误报及漏报; 通过制定系统的工作环境(考虑现场环境、区间机房极限环境)标准,规范系统设备制造工艺,提高系统可靠性; 不因系统自身的故障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工作:应具备远程恢复等功能,不能因本系统故障、误报影响列控联锁、牵引供电等控制系统动作。,系统构建应支持系统容量、系统功能的平滑扩展, 设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不能因系统在容量、功能方面的扩展影响已有系统的稳定运行。,(三) 可扩展性原则,(四) 安全性原则,应通过制定应用安全、网络安全、接口安全等标准保证防灾系统的安全性; 防灾系统与信号列控联锁、牵引供电系统接口应尽量满足信号、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等级。,第一章 系统概述,(五) 可维护性原则

11、,(六) 先进性原则,系统应具备自检、设备集中监控等功能,便于集中维护管理; 现场设备应具备便捷的维护管理方式(传感器安装方式等)。,监控数据处理设备、监控单元、传感器及网络设备的选型应采用技术先进的产品。,第一章 系统概述,第二节 系统构成及功能,一、 系统构成 二 、 系统功能,客运专线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及工程设计总结,一、系统构成 现场监测设备,现场监控单元,监控数据处理设备,工务终端,调度所设备,传输网络等组成。,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维护终端、网络交换机、对外通信接口、黑白激光打印机、防雷单元、网络安全设备、UPS电源及维护终端桌等组成。,(1)监控数据处理

12、设备构成,监控数据处理设备系统构成,(二)调度所设备构成,(1)以太网交换机; (2)列调台防灾安全监控终端; (3)接口服务器; (4)UPS。,调度所终端界面,调度所终端界面,(三)工务监控终端构成,工务终端由计算机(含显示器)、激光打印机、UPS电源、音箱、计算机桌椅等组成; 工务终端按单套配置,配置与调度所监控终端相同。显示器不小于17吋;UPS按单机配置,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四) 监控单元构成,监控单元由监控主机模块、各种监测功能模块、继电器组合模块、防雷单元、UPS电源、机柜等组成; 监控单元主机模块及各种监测功能模块(不含继电器组合模块)按双机热备配置、支持热插拔,并且双

13、机热备配置的主机和各种监测功能模块在二块不同的电路板上; UPS电源选用在线式产品,按双机冗余配置,供电时间不少于2小时(含所有设备供电)。,监 控 单 元 构 成 图,(一)风速风向计 每处风监测点包括2台风速风向计、1个现场接线箱(含传输接口设备、电源及防雷设备)。,(五)现场监测设备,风监测设备设置构成及安装,热场式,超声波,超声波,超声波,风杯式,热场式风速计原理,风速计将流速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一种测速仪器,也可测量流体温度或密度。其原理是,将一根通电加热的细金属丝(称热线)置于气流中,热线在气流中的散热量与流速有关,而散热量导致热线温度变化而引起电阻变化,流速信号即转变成电信号。它有

14、两种工作模式:恒流式。通过热线的电流保持不变,温度变化时,热线电阻改变,因而两端电压变化,由此测量流速;恒温式。热线的温度保持不变,如保持150,根据所需施加的电流可度量流速。,用超声波测量风速风向,其核心在于测量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即所谓的飞渡时间(TOF,time of flying),超声波从一个探头传送到另一个探头所需要的时间是与风速以及超声通路有关。顺风将使超声信号传播时间递增,逆风将会使之递减。如果风速为零,信号双向的传输时间相等。如果在两个不相关方向上同时测量风速,就可以通过三角学合成计算出风速以及风向。依此原理,超声波 风速风向记录仪可仅仅使用三个探头即可确定平面中的风速

15、风向。,超声波风速计原理,风监测设备的安装,风速风向计安装于接触网杆上,距轨面4m00.1m ; 现场接线箱安装于接触网杆上,距接触网杆法兰盘1.2m,风监测设备的安装示意图,(二) 雨监测设备的构成及安装,每处雨监测点包括1台雨量计、1个现场接线箱(含传输接口设备、电源及防雷设备; 雨量计安装于接触网杆上,距轨面4m00.1m 现场接线箱安装于接触网杆上,距接触网杆法兰盘1.2m,第二章 系统技术方案,雨监测设备的类型,第二章 系统技术方案,机械式的有翻斗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和双阀容栅式雨量计等; 非机械式的有雷达式雨量计和压力感应式雨量计。,(三) 雪深计的构成及安装,每处雨监测点包括1

16、台雪深、1个现场接线箱(含传输接口设备、电源及防雷设备; 雪量计安装于接触网杆上; 现场接线箱安装于接触网杆上,距接触网杆法兰盘1.2m; 红外式雪深仪,超声波式雪深仪和激光式雪深仪。,第二章 系统技术方案,(四)地震监测点,配置2套3分量加速度计(EAS)设在机房外; 配置2套6通道地震仪(EQA),分别接入2套3分量及速度计的信号; 配置2套地震信号处理单元(EPU),进行数据采集、上传到中心的防灾监控系统;,43,地震监测方案,44,室外,室内,(五)异物侵限监测设备组成,异物侵限监测轨旁控制器(含继电器驱动单元); 异物侵限监测装置(含监测网、安装装置等) ;,46,异物侵限监测设备组成,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异物侵限轨旁控制器,内有实验开关及指示灯、恢复按钮、指示灯,双电网状态指示灯,1.防灾监控数据处理设备 (1)能够接收管辖范围内的各监控单元上传的风、雨、地震、异物侵限监测信息及监控单元的工作状态信息。 (2)按设定的报警门限值和信息处理规程,对风、雨、地震、异物侵限监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