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我的家乡湛江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4164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我的家乡湛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我的家乡湛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我的家乡湛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我的家乡湛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我的家乡湛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我的家乡湛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我的家乡湛江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家乡湛江,小组成员: 刘谋泽 黄思瀚 黄翰林 林岳帆 汤志健 欧志翔 吴志光 吴耿,(一)地理位置和范围,湛江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出太平洋,处于亚太经济圈中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赋有极大的经济功能,有关专家在考察湛江后认为,以深水良港-湛江港为依托的湛江市, 具有成为北部湾经济圈龙头的巨大优势,有条件成为中国大陆桥与环太平洋桥的又一个换枢纽,成为亚太经济圈中新的经济生长点和增长极,与新加坡、香港成鼎足之势。,地形 气候,广东省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全省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025万公顷,荒草地面积57万公顷。其中,山地占全省面积

2、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 全省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暖,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36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100毫米,属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22,年日照时数1828小时。全年草木葱绿,生机盎然。,(二)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特征,2005年,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 平方千米。其中,市辖10区面积为3843.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51.7;2个县级市面积为3590.97平方千米,占48.3。 广州市耕地面积为13.01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25.7万公顷。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峰为北

3、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02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

4、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和南沙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

5、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威胁也较大,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光热资源充足。2005年,广州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在1288.51780.0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在21.922.8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8.639.3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0.02.3之间。本年度夏季各区(县级市)均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冬季除从化市和增城市出现霜冻和冰冻外,其余地区基本无寒害。,(三)气候特征,雨量充沛。是年广州各区的总降水量在1384.42278.3毫米之间,除番禺区比历年平均偏少15.0外,其他各区分别偏多

6、5.018.8,增城市总降水量为2278.3毫米,居全市首位,比历年平均偏多18.8。雨季(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83。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是年的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46月各区降水明显偏多。6月,由于本地暴雨和上游来水的影响,增城市出现洪涝灾害。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达7786597950千克/公顷。季风气候突出。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冷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天气较干燥和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暖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天气多温热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每年9月,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一般

7、在每年4月。,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老八区有河涌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本地平均水资源总量79.7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8.81亿立方米;地下水14.87亿立方米。以本地水资源量计

8、,每平方公里有106.01万立方米,人均1139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过境客水资源量1886.15亿立方米,为本地水资源总量的23倍。客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网河区和增城市,其中由西江、北江分流进入广州市区的客水资源量达1591.5亿立方米,由东江分流进入东江北干流的客水资源量为142.03亿立方米,增江上游来水量28.28亿立方米。南部河网区处于潮汐影响区域,径流量大,潮流作用也很强。珠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大口门在广州市南部入伶仃洋出南海,年涨潮量2710亿立方米,年落潮量4088亿立方米,与三大口门的年径流量1377亿立方米比较,每年潮流可带来大量的水量,部分是可以被

9、利用的淡水资源。,(四)水源特征,(五)生物资源,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生物栖息繁衍和作物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0科、77属、132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更是荔枝、橙、龙眼、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共有14类40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观叶植物、鲜切花、盆花、盆景、盆桔、观赏苗木、工业用花等,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共300多个

10、。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六)矿产资源,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6种,矿产地794处,其中进行过地质调查工作的43种,探明有储量的29种。在探明有储量的矿产中,规模大、中型以上的15种,矿区111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耐火粘土、石英砂、芒硝、霞石、正长石、大理石、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储量210816万吨,水泥灰岩储量37604.97万吨,陶瓷土储量2449.53万吨。区内燃料矿产和金属矿产十分短缺,规模均属小型且零星分散。,铁路 有4个铁路公司,有京九、京广、广梅

11、汕、三茂等铁路干线。 公路 2004年新建四级以上公路99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7公里;改建公路4349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泊位11个,年吞吐量1747万吨。 水路 有港口100多个,主要有黄埔、湛江、蛇口、赤湾等。2003年新(扩)建港口码头泊位5个,年吞吐量240万吨。 航空 有民航机场8个,白云机场是全国客流量最大的三大国际机场之一,国内航线23条,地区航线5条。,(七)交 通,给广州经济建设的建议,加快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和引资结构。要加快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要围绕广州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促进利用外

12、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机融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拓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按照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不断优化我市外源型经济布局。外经贸工作要紧紧围绕市的总体发展规划,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各区、县级市既要从大局出发,又要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在加大国有企业并购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并购重组、产权置换等方式嫁接外资,加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培育和发展有特色、有规模的产业,实现民企国际化发展。 深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13、,提高专有技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引进比例,鼓励我市企业引进国外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者、产品设计人员、技术顾问和经营决策者,鼓励外资在穗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提升我市技术开发能力。,全方位推进区域合作和“走出去”战略,拓展我市外源型经济发展空间。要不断提升穗港澳经济合作水平,切实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推动我市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推动外源型经济发展。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外经贸工作,切实加强部门协调,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外经贸工作水平。最后,张市长勉励全市外经贸工作者要群策群力,敢于创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我市开放型经

14、济再上新台阶。,广州都市区经济腹地的拓展,(一)开拓西江流域 西江流域开发的目标与战略是:珠江上游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丰富;中游为中等开发地区,具有一定的开发基础;下游特别是港澳资本充足,对外信息灵通。整个流域区可成为以珠江为纽带的资源互补的经济区。具体地讲,把港澳及珠江三角洲的资本、产业和商品优势与西江流域中部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1.建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以及部分技术密集型的“西江产业走廊”。以肇庆、梧州、南宁、柳州等大中城市作为西江走廊产业布局的展开据点,沿江两岸能供给充足的能源、原材料和各种初级产品,支持沿江产业带的兴起。产业以电子、机械仪表,纺织、食品饮料、医药、日用轻工、建材

15、、陶瓷等为主。根据有关规划设想,具体来说,主要是: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工业,西江经济走廊食品工业基础雄厚,名牌产品多;发挥制糖与造纸优势,以贵港、玉林、梧州为基地,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制糖工业基地与造纸工业基地;发挥已有的轻纺化工业优势,建立轻纺化工工业基地;开发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以有色金属与建材为重点的原材料工业。,2.在沿江建立一系列优质、高产、高效外向型农业基地,形成热带水果、林业、经济作物、林副产品的农业地理区。按国际市场需要发挥本地区农业资源丰足的优势,组织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振兴出口,争取更多外汇,从而支援工业部门,振兴农村经济,最终从总体上促进本地区的发展。应该说,这方面台湾、泰国已

16、有极好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系列地势平坦、水草丰茂的沿江平原,发展农林牧副渔条件极好。西江干流沿岸大面积水域可兴办各种水产品基地,沿江两岸可发展各种南亚热带水果基地,也适合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如蚕桑、麻、药材等以及反季节蔬菜基地。目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程度已较高,工业、房地产与农业争地,农业逐渐退出,农业所创造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逐步下降。西江流域农业的开发,可弥补其不足。 西江流域第二、第三产业的振兴必将会对第一产业提出更高要求,农副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将大大提高。市场的需要,又将大大促进这里的农林牧副渔的生产,并会向“三高”农业发展。这里河流、铁路、公路便利,创汇农业也将会逐步增长。西江走廊毗邻港澳,连接珠江三角洲,发展瘦肉型猪场、养殖菜牛、虾、鳗、各种鱼类以及小动物出口大有可为。目前,西江走廊一带的大农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除了成为广西的主要粮食和糖蔗基地以外,畜牧业、水产业、林副产品、水果、蔬菜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每年都有优质米、三黄鸡、瘦肉猪源源不断输往穗港,其他如松香和松节油、桂油、桂皮、八角、茴油、荔枝、龙眼、香蕉、沙田柚等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