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跨国公司理论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104019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69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跨国公司理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公司治理}跨国公司理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公司治理}跨国公司理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公司治理}跨国公司理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公司治理}跨国公司理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跨国公司理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跨国公司理论讲义(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跨国公司理论,第二章 跨国公司理论,案例分析 导入新课 微软公司成立于1975年,总部位于美国的雷德蒙。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和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一直是新技术变革的领导者。公司的七大类主要产品包括:客户端、服务器平台、信息工具、商业解决方案、移动应用系统及嵌入式设备和家庭消费及娱乐。 微软公司于1992年在我国北京设立了第一个代表处,并制定了在中国长期投资和发展的战略。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微软在中国成立了北京总部,在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沈阳设立了分支机构。微软的业务覆盖了我国全国,投资领域包括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市场销售、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形成了全面发展的架构。,导入新课

2、,导入新课 如今 ,微软中国已成为微软在美国总部以外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大中华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及微软中国技术中心等五大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的战略投资,充分说明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意图。(详见教材第51页) (资料来源:王志乐.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微软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经营活动说明微软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微软公司又是如何利用这些优势的? 2、如何利用跨国公司的理论来解释微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经营活动?,第2章 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3、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资本存量相对充裕的国家利率比较低,而资本存量相对稀缺的 国家利率比较高。只要后者的利率 高于前者的利率,那么,肯定会发 生部分资本从前者向后者的流动,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跨国公司理论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寡占反应理论 以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产品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以市场失效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 综合理论典型

4、的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跨国公司理论学派的共同出发点 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以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为立论基础,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垄断优势理论,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 拥有技术优势仅仅是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直接投资的成本既低于出口方式的成本又低于许可证交易成本时,才应当选择直接投资,一、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斯蒂芬赫伯特海默和金德尔伯格) 垄断优势决定性因素 市场不完全性 海默的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金德尔伯格对垄断优势的分类 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技术、价

5、格联盟 在生产要素上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理技能、资本市场的优势条件、商业信誉等 规模经济现象(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选择直接对外投资的原因 市场的不完全性 技术等垄断优势资源的优势的充分利用 发达国家交叉投资的原因寡占现象,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内容 知识的优势 管理的优势 资金的优势 产品差异的优势 规模优势,选择直接投资的依据与条件 技术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就很少直接投资) 何希的成本比较模型-比较的结果 出口产品成本的构成:母国内的生产成本、出口税费 许可证交易成本:东道国生产产品的成本、技术优势耗散成本 直接投资成本:东道国生产产品的成本、附加

6、费用,鲁特的收益分析观点比较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 阿利伯的货币因素二战后美国企业大规模投资欧洲,关于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海默以垄断优势和不完全竞争为基本命题,开拓了一条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 海默的理论也存在着缺陷经验分析缺乏抽象的实证研究,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以美国为例适用于发达国家而不能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没能解释垄断优势的区位选择和服务业的跨国经营现象,二、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周期理论 创立者维侬 产品周期中的国际 投资和国际贸易,早期的产品周期理论 创新阶段 成熟阶段 标准化阶段,产品周期理论,维农在20世纪70年代对其理论的修正 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 成熟的寡占阶段 衰老的寡占阶段,

7、产品周期理论,寡占反应理论 一些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对其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其目的是防止竞争对手可能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保持彼此间竞争力的均衡,维护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 任何一家寡头企业都不可能排挤掉另一家寡头企业,产品周期理论,关于产品周期理论的评价 合理性 -具有动态性,揭示了何时和去哪里投资的问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具有指导意义;发展中国家不要放松技术的研发 缺陷-研究的对象仍然是以美国的跨国企业为样本;侧重经验的分析和描述;结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三、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小岛清 日本经济学家,一桥大学教授。生于年,1965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

8、参照欧共体,建立一个美、加、日、澳、新五个发达国家的“太平洋贸易自由区”(简称PAFTA)。 1968年初由小岛清等组织了以学术界为主的“太平洋自由贸易与发展会议”(Pacific Asia Free Trade and Development,简称PAF TAD)。该组织主张以美、加、日、澳 、新五国为中心,组成一个松散的民 间协商机构来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1967年底,由日本企业界牵头,组织了由美、加、日、澳、新五国企业家的“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Pacific Basin Economic Council,简称PBEC)。 1978年提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该国已经

9、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主要著作:对外贸易论中国市场上有年翻译的中文版(南开大学出版社)。,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以把“比较优势(成本)原理”作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共同的基础 按边际产业扩张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易,而是补足贸易、创造(或扩大)贸易,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概念可以扩大,更一般地可称为“边际性生产” 应立足于“比较成本原则”进行判断 应重视“产业移植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意义 “比较成本与比较利润率两者相关的主张”,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关于小岛清理论的评价 存在的问题 (对小岛清

10、理论的批评主要表现) -不能解释日本经济发展后与美国趋同,没有继续他的投资模式的原因;该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美国为何对外直接投资的是边际性产品;该理论只接受完全竞争的观点,却不能回避垄断因素的作用;过于美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而掩盖了负面效应,合理之处 -该理论对向对方国家转移边际产业、顺贸易导向投资模式、从技术差异小技术开始依次移植新技术、把比较优势原理作为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共同基础的观点具有合理性,四、内部化理论,英国里丁大学的学者巴克莱和卡森首先提出后来发展体现在国际经营 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内部化理论的研究范围 其他学者也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同的结论,

11、从而使内部化的理论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内部化理论,市场内部化的动机 市场是不完全的,各种交易障碍和机制的缺陷妨碍了许多交易以及大量贸易利益的取得,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交易活动改在公司所属的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市场,部分地取代外部市场,借以克服市场交易障碍和机制缺陷,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内部化理论,跨国公司实现内部化的途径 关键是要培养三个基本的市场主体 目的主要不在于实现生产或资本集中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而是为了取得内部化本身的好处 实行转移价格制度是保证内部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内部化理论,关于内部化理论的评价 内部化理论的贡献 关于市场不完全属于市场机制内在缺陷的观

12、点 ; 关于市场不完全可以用内部化途径来消除的观点 ; 关于跨国经营是市场内部化跨越国界的表现的观点 ; 关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跨国经营优势的主要来源的观点,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的缺陷 不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时机、地理方向及其与跨国经营战略的联系,缺乏对世界经济环境或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特点和基本观点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特点 1)吸收了过去20年中出现的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精华,尤其是继承和发扬了内部化理论 2)与直接投资的所有形式都有关系 3)能够解释企业进行国际经济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许可证交易,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

13、折衷理论的基本观点 1)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如技术知识优势。 2)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 3)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拥有垄断优势比利用母国要素投入更有利。,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优势 企业优势是指一国企业拥有但外国企业无法获得或拥有的有利经营条件、资产及其所有权,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所有权特定优势的利用内部化而拥有最大收益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对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为外国企业在该国投资设厂提供的更有利的条件 区位优势不仅决定着企业从事国际生产的倾向,而且决定着它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和国际生产的类型,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的基本结论 内容 对外直接投资是充分利用三类优势的最佳方式。,问题讨论与思考,你认为哪一种理论是释解跨国现象最好的理论?为什么?,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