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40122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 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8/3,化学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2020/8/3,化学危害因素识别,2020/8/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2020/8/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20/8/3,

2、不良环境因素,不良工作因素,职 业 病 危 害 因 素,生产性有害因素,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2020/8/3,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2020/8/3,生产性有害因素,生产性粉尘:包括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如矽尘、铅尘、无机尘、棉尘、皮毛尘、人造纤

3、维尘、混合性粉尘等 化学毒物:包括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酸、碱、有机溶剂等,如铅、苯、汞、一氧化碳等 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高频、超高频、微波、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 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2020/8/3,不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2020/8/3,不良工作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

4、紧张、长时间不良替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2020/8/3,化学毒物,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的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成为毒物。 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2020/8/3,化学毒物的来源,1.原料生产及其应用:涉及原料的开采与提炼、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加料、出料,以及成品的处理、包装等; 2.生产/维修环节:化学反应、加热;化学管道跑、冒、滴、漏;作业人员清釜、化学物的采样、分析;设备保养、检修; 3.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狭小场所; ,2020

5、/8/3,化学毒物的分类,1.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等。 2.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磷化锌、磷化铝、氰化钠、氰化钾、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等。 3.刺激性气体:主要包括甲醛、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氨气、氯气等。 4.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磷化氢(磷)、一氧化碳等。,2020/8/3,化学毒物的分类(续),5.酸、碱:主要包括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6.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 、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等。 7.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包括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等。

6、8.酚、醇、醚类化合物:主要包括酚(苯酚)、对苯二酚、多氯酚(含五氯酚)等。,2020/8/3,化学毒物的分类(续),9.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氯化萘、多氯萘、醌、蒽醌等。 10.油类、合成树脂:主要包括柴油、煤油、蒽油、木酚油、松节油等。 11.农药及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六氯苯、氯丙嗪等。 12.其他:主要包括丙烯酰胺、丙烯腈、肼类化合物(含肼)、二甲基甲酰胺等 。,2020/8/3,化学毒物与职业中毒,2020/8/3,化学毒物的毒性和危害性,(1)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 (2)毒物的毒性:指毒物引

7、起肌体损伤的能力。 毒物毒性大小可以用引起某种毒性反应的剂量来表示。毒物剂量越小,表明该毒物的毒性越大。 (3)毒物的危害性:指毒物产生危害的可能性。 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人的个体因素等影响。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一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2020/8/3,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 (2)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

8、;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2020/8/3,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续),(3)毒物剂量:毒物进人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在生产条件下,与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4)毒物联合作用: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现为: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2020/8/3,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续),(5)生产环境与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气流等能影响毒物的毒性

9、作用。高温可促进毒物挥发,增加人体吸收毒物的速度;湿度可促使某些毒物如氯化氢、氟化氢的毒性增加;高气压可使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时人体对毒物更敏感,或吸收量加大。,2020/8/3,影响化学毒物的毒性作用的因素(续),(6)个体状态: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个体表现出的反应可迥然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个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营养、生活习惯和对毒物的敏感性等。一般,未成年人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遗传缺陷或遗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2020/8/3,毒物作用于人体的危害表现

10、,中毒有急性、慢性之分,也可能以身体某个脏器的损害为主,表现多种多样。 (1)局部刺激和腐蚀:例如,人接触氨气、氯气、二氧化硫等,可出现流泪、睁不开眼、鼻痒、鼻塞、咽干、咽痛等表现,这是因为这些气体有刺激性,严重时可出现剧烈咳嗽、痰中带血、胸闷、胸疼的现象。高浓度的氨、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酸碱物质,还可腐蚀皮肤、黏膜,引起化学灼伤。,2020/8/3,(2)中毒:例如,长期吸人汞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倦怠、情绪不稳等全身症状,还可有流涎、口腔溃疡、手颤等体征,实验室检查可有尿汞高,构成汞中毒。 此外,有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后,会造成女工自然流产、后代畸形;有的会增加群体肿瘤的发病率;有

11、的则会改变免疫功能等。,毒物作用于人体的危害表现(续),2020/8/3,职业中毒,1.定义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所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例如,一个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大量氯气泄漏,而又因种种原因未能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吸人高浓度氯气,产生胸闷、憋气、剧烈的咳嗽和痰中带血,这就构成了氯气中毒。由于它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所从事的作业密切相关,所以称之为职业中毒。,2020/8/3,化学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1)吸人: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进入呼吸道的毒物,可通过肺泡直接进人血液循环,其毒性作用大,发生快。大多毒物都是由此途径进入人体的。

12、 (2)经皮吸收:在作业过程中经皮肤吸收而导致中毒者也较常见。经皮吸收有两种,经表皮或经过汗腺、毛囊等吸收,吸收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3)食入:较少见,可为误食或吞入。氰化物可在口腔中经黏膜吸收。,2020/8/3,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类型,侵入人体的化学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3种类型: (1)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 (2)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肌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 (3)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人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2020/8/3,接

13、触工业毒物,无中毒症状和体征,但实验室检查体内毒物或其代谢产物超过正常值,这种状态称为带毒状态,如铅吸收。 有些毒物有致癌性,能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生癌变。还有些毒物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畸形。,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类型(续),2020/8/3,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1.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理化特性可简单分为重金属、轻金属、类金属三类。金属的毒性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有铅中毒、四乙基铅中毒、锰中毒、铍中毒、镉中毒、铬中毒、砷中毒、磷中毒等。,2020/8/3,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续),2.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人的眼黏膜、皮肤,特别是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刺

14、激作用的气体的总称。 刺激作用是指人体接触或吸入后,能引起流泪、鼻痒、咽干、咽疼、咳嗽等人体的不适反应。 几种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氮氧化物 (NOX)、二氧化硫(SO2) 、氯化氢(HCl) 、氯气(Cl2) 、氨气(NH3) 、甲醛(CHOH)等。,2020/8/3,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续),2.刺激性气体(续) 轻度刺激作用,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一过性的,不再接触或吸入,不适反应会很快消失,不治而愈; 明显或严重的刺激作用,不仅出现刺激反应,而且造成人体器官、系统组织的破坏,出现一系列症状、体征,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刺激性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接触浓度的大小、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20

15、20/8/3,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续),3.窒息性气体 吸入后能造成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的气体统称为窒息性气体。 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氟化氢等。 由于人体组织中以大脑对缺氧最敏感,所以只要发生缺氧,首先受害的是大脑,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接着失去知觉、昏迷,甚至危及心跳、呼吸,十分危急,抢救稍不及时,即可引起死亡。,2020/8/3,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续),4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是指溶解油脂、蜡、树脂、橡胶和染料等物质的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呈液态或液体经蒸发而形成的蒸气,如汽油、汽油蒸气;苯、苯蒸气;二硫化碳、二硫化碳蒸气等。,2020/8

16、/3,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续),4有机溶剂(续) 有机溶剂低浓度吸入或接触,对眼睛、呼吸道黏膜略有刺激;较高浓度吸入,可先兴奋,如出现头痛、头晕、走路酩酊状,控制不住的大笑等,随后精神倦怠、不言语、表情淡漠;高浓度吸入,很快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昏迷,麻醉表现突出。,2020/8/3,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续),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常见的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这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制药、印染、油漆、印刷、橡胶、炸药、有机合成、染料制造以及化工、农药等工业。,2020/8/3,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续),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续) 此类化合物多属于沸点高、挥发性低的液体或固体,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在生产条件下以粉尘或蒸气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对液态化合物,皮肤吸收更加重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血液损害,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失去携氧能力,出现紫绀,以苯胺和硝基苯最为典型。对肝、肾、神经系统均可造成损害。,2020/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