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资料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039233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X 页数:13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资料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2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资料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2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资料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2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资料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2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资料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资料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交通运输组织原理资料讲解(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通运输组织原理,本章要点,运输需求概述 运输需求管理 运输组织管理 运输安全及运输质量 运输组织的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案例,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来源:南京城市规划局项目研究报告) 如何保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高水平地满足人的出行需求和城市交通发展需要?根本问题 战略目标: 建成发达的对外交通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成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建成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 基本战略: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重视交通需求管理 战略政策与措施: 城市交通与用地布局整体协调发展;道路网体系发展战略;客运交通体系发展战略;静态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战略

2、,运输需求六要素: 运输需求量 流向 运输距离 运价 流时和流速 运输需求结构,运输需求的基本特征,与商品需求相比: 1需求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经济活动的空间独立性及其相互关联系的存在,以及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普遍存在与相互分离,决定了运输需求的普遍性和广泛性。运输业作为现代社会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是所有经济社会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不可能脱离它存在。,2需求的复杂多样性 运输业面对的是品类日益繁多的货物和各种不同身份和出行目的人群,运输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包含在安全 ,速度,方便,舒适等质量上的要求中。这些要求的统计特征,成为运输需求的结构要素,对货运而言,是货物的品

3、类;对客运而言,则是旅客的身份,职业及出行目的的分类结构。,3需求的派生性 在经济生活中,如果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是由另一种或另几种商品或服务派生出来的,则称该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为派生需求。引起派生需求的商品或服务需求为本源需求。 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为货主或旅客提出位移要求的目的并不是位移本身,而是为实现生产或生活的目的,完成空间位移只是其实现真正目的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相对运输需求而言,社会经济活动是本源需求,运输需求是派生雪球。 研究需求要以社会经济活动为基础。,4需求的空间特定性 运输需求是对货物或旅客进行空间位移的要求,而且这种高位移是在运输消费者指定的

4、两点之间带有一定方向性的需求,即所谓运输需求的空间特定性。 空间特定性主要是因为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运输网络布局等不平衡造成的。 例如,盛产煤炭的地方多为煤炭运输需求的起始地。,5需求的时间特定性 运输需求在时间的统计特征上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客运需求的产生时间主要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规律的支配,货运需求的产生时间一般受各种社会生产活动规律的制约,引起运输生产在时间上的波动性和不均衡性。 例如,因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贸易活动的淡旺季,节假日及旅游季节等影响二产生运输生产在时间上的波动性。,6需求的部分不可替代性 一般来说,不同的运输需求之间是不能替代的,如人与物的位移需求不能相

5、互替代,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从本源性需求功效的同一性出发,可以对现实本源性需求所需的客货位移做出替代性的安排。 例如,对发电用煤的运输可用长距离高压输电来替代,对参加会议的旅客运输可用现代通信手段如电视会议来替代。,运输需求的产生,旅客运输需求来源于生产和消费两个不同的领域。 生产性需求:与人类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等活动有关的运输需求。如各种订货、展销、技术交流、售后服务、财务或劳务等活动产生的旅行,是生产活动在运输领域的继续和延伸,其运输费用摊入产品或劳务成本。 消费性旅行需求:以消费性需求为旅行目的的运输需求。如探亲、访友、度假和旅游等,是费用来源于个人消费基金的一种消费活动。,货物运输需求产

6、生的来源,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以及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造成的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产地的分离。煤炭:山西、内蒙古、陕西;铁矿石:河北、辽宁、四川 2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差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造成的生产力与消费群体的分离。即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分离 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上的差异。,运输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旅客: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人口数量、结构及城市化程度。 运输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经济体制、相关运输线路的开通。 货物: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运输网的数量和质量,运价水平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人口增长与分布等因素。,第二节 运输需

7、求管理(TDM),运输需求管理产生的背景,在传统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的运输生产计划安排中,就已经反映出一定的运输需求管理的内容。但运输需求管理概念是在道路通行能力与汽车快速发展之间矛盾日渐突出之后,人们才对此引起重视,并为人们所接受。 道路交通供求矛盾尖锐,供不应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从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过程来看,解决这一矛盾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运输需求组织管理理论 (一)运输需求管理的产生背景 运输需求管理是道路通行能力与汽车快速发展之间以及运输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后,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运输组织概念。 解决运输供求矛盾经历了三个阶段:,完善路网体系 加宽道路 消除瓶颈,现有道路的有

8、效利用 提高公交的方便性 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高运输效率 运输需求的时间平均化 运输需求的空间平均化 收费方式的政策导向,(二)运输需求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1.运输需求管理(TDM)的概念 运输需求管理是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及技术,通过速度、服务、费用等因素影响交通参与者对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地点、运输路线等的选择行为,使运输需求减少或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均衡化,从而在运输供给和运输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运输结构日趋合理。 相对于传统的使供给适应需求的被动式管理,TDM是一种主动式管理,其基本思想是从问题产生的根源上采取措施。 它在适度的运输供给规模下,控制

9、运输需求总量、削减不合理的运输需求、分散和调整运输需求,使整个运输系统供需平衡。,2.运输需求管理(TDM)的目标 (1)减少交通源的发生 (2)减少出行过程中出行时空消耗 (3)力求使路网在时间上、空间上载荷平衡 3.运输需求管理(TDM)的一般原则 (1)对运输需求实行有效调节 (2)使现有需求被控制在现有供给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内,求得现实的运输供需平衡 (3)抑制需求与增加供给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4)需求管理应与先进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有机结合,实行既侧重需求,又侧重供给的双向管理模式。,4.运输需求管理(TDM)的内容 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通过实施错时错休等措施,在时间上分

10、散运输需求,通过信息服务,促使人们在空间上分散运输需求,通过提供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促使人们使用大容量、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通过实施各种综合措施,促使轿车有效利用(如轿车合乘)以及通过规划对交通源进行调整。,管理手段,实现目的,运输需求管理对策,发生源的调整,路径变更,时间变更,交通方式变更,小汽车的有效利用,减少交通源的发生,减少出行者的时空消耗,均衡交通量的分布,运输需求管理对策的基本思想,出行产生阶段 尽量减少出行的产生 包括大力提倡电话会议,利用传真等通信形式,以电信代替出行;研究既能保证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又能产生较少交通出行的土地利用模式。 例如,多中心的土地使用模式等,并在城

11、市规划中加以应用。 出行分布阶段 将出行由交通拥挤的终点向非拥挤的终点转移 例如,实行出行约束措施、改变某些活动的地点、优化辅助活动设施的空间配置等。,出行方式选择阶段 将出行方式由拥挤的方式向非拥挤的方式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行中的时空消耗 例如,对某些交通方式实行刺激或抑制措施(如停车费、通行费、乘车费的调整、公交优先等),以促进人们选择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保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宏观上的供需平衡。 空间线路选择阶段 将出行由拥挤路线向非拥挤路线转移,从而在空间上均衡路网载荷,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行的时空消耗。 例如,采用信息技术向出行者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或通过强制收费或价格优惠,使出行

12、者避开拥挤地段,通过城市规划,交通政策等对交通发生源进行调整。,时间选择阶段 出行由交通拥挤时段向非拥挤时段转移,从而在时间上均衡路网载荷,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出行的时空消耗。 例如,采用技术信息向出行者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或通过强制政策或价格策略,使出行者避开拥挤时段,实时错时出勤等。,运输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主要手段有四: 改善运输系统外部环境 控制人口、改善土地利用模式、改善城市及城市群的规划等 价格手段最有效的 一种手段 购车费、停车费、通行费、乘车费等的调控,控制拥有,过度使用,抑制非必需出行 非价格调节管理手段 一、调节和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只要指运用政策导向实现对机动车拥有量的抑制;

13、二、对车辆使用的口供纸与引导 技术手段 智能交通系统(ITS);运输需求管理新策略,如合乘管理,响应需求的公共交通,可变收费系统,路径诱导系统,都是随着ITS的实施得以实现。,城际间的客货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城际运输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城际运输需求管理的重点 寻求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均衡性,以及运输需求的替代性。 一方面运输能力落后于运输需求的发展;另一方面运输需求呈现波动性变化,而运输能力在一定时期具有稳定性,又不具有储存性,使能力不能适应需求的波动变化。,城际运输需求管理的基本措施: 加强运输计划 城际运输主要是运输企业承担,运输企业可以根据运输需求进行运力的合理配置,使运

14、输供求之间达到均衡。 价格策略 达到减少运输需求,均衡客货流量在不同时间段、不同运输方式上的分配。 错时出行政策 从时间上分散运输需求,有效均衡运输需求在路网上的时间分布,减少了出行的时空消耗。 春运,学生放假、开学以及农民工的休假、开工时间错开,城际运输需求管理中的运输组织对策: 美欧日等国均对TDM提出相应的对策。 【美】综合陆上交通效率化法案,将TDM作为重要交通对策纳入其中; 【美】关于交通管理手法指南:1990年,从保护环境角度 =; 【欧】伦敦、巴黎、罗马 【日】建设省在其纲领性文件(道路建设的长期构想)中,将TDM对策置于重要地位,并于1993年制定了新交通拥挤紧急对策,提出了推

15、进实施TDM对策的具体计划。 对常用对策归纳如下:,1机动车保有与使用的控制 【1】车辆定额配给制 即根据每年城市道路设施可能增加的容纳能力,确定新增机动车的限额,采取某种分配方式(如拍卖)配给购车人。 【2】车辆拥有税 除在车辆购买时已经征收的车辆购置税外,保有期间也以某种形式收税的措施。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使车辆变得更贵,抑制车辆拥有。 【3】车库要求 要求购车人领取车牌照时,必须出具停车位使用权的有效证明,包括图纸、证明信等。广泛应用,抑制增长,促进停车设施建设,改善停车秩序 【4】车辆标准与等级 车辆标准等级制,即上路行驶的车辆制定一个技术标准,并通过年检来检查车辆状况。 【5】

16、燃料和相应的车辆使用税 主要目的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客观上,影响机动车的使用成本,可减少机动车的使用。,2各种机动车交通削减政策 【1】交通安宁政策 通过改变街道物理特征或辅以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来削减进入该区的车辆。适用于步行为主的居住区或商业区。 【2】地区禁行 一般指白天禁止某种车辆进入市中心 【3】单双号行驶法 只有当车牌号码与当日日期号均为奇或偶数时,才能行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用渐减。 【4】限制下路或指定线路 区域限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在某些类型的道路对某种车辆的行驶进行限制;二用明显的标志标线指定相应的行驶路线。对平衡交通流在路网上的空间分布有重要作用。 【5】货车交通控制 减少交通需求,为不行交通节省了交通资源,符合现代交通“以人为本”的思想。,3错时出行 在时间上分散了交通需求,有效均衡了交通需求在路网上的时间分布,减少了出行的时空消耗。 错开早晚高峰 4共乘措施 一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促进人们利用大容量、快速的公共交通。开辟公交专用道、交叉口及匝道,公共汽车优先放行,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