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题32_推断题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36346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题32_推断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2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题32_推断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2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题32_推断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2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题32_推断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2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题32_推断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题32_推断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题32_推断题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32推断题,题型特点,解题技巧,中考典例精析,专题训练,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题型。此类题型有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等特点。,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文义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要抓住关键,通过对一些物质的特殊颜色、特殊反应现象的分析来捕捉信息,找出突破口,大胆假设,综合论证,得出结论。 3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得出正确答案。,(2011武汉)某无色溶液可能由盐酸、氢

2、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过滤,所得滤液为红色。 (1)由实验中的现象可推断出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为了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小华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适量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变无色。再向试管中逐滴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滤液为无色。 .从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

3、钾溶液中选择一种试剂,代替实验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实验,其余的试剂及操作与实验的均相同。 通过实验和实验,小华得出结论: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确实存在。 (2)实验所得无色滤液中,除酚酞以外,还含有的溶质为_; (3)实验中代替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是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解析】从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可知,一定有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只有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而盐酸不能与碳酸钠共存;实验所得的红色滤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可生成),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说明还有氯化钠,因

4、为过量硝酸将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完,硝酸银与氯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实验所得无色滤液中有HNO3、NaNO3和Ca(NO3)2;要证明有氢氧化钠,在操作、试剂均给定的情况下,只有选择氯化钡溶液。因为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钾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都没有明显现象,而氯化钡可以反应完碳酸钠,消除碱性的干扰,滤液仍为红色可证明有氢氧化钠。,【答案】(1)Na2CO3HCl(2)HNO3、NaNO3、Ca(NO3)2(3)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仍然呈红色 【方法点拨】此类试题考查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是实验型推断题。要解决好此类试题,除了掌握好酸、碱、盐的性质外,对物质的除

5、杂,实验的逻辑推理要求都很高。但要注意试题之间的前后关联性才能准确得出答案。,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 根据上述实验可推断: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 种可能。 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

6、一定还含有_。,CuSO4,CaCO3,BaCl2、NaOH,5,(2011南京)下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所学的,其中A、B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丙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B的化学式_,写出一种丙的名称_。 (2)写出A和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_。 【解析】B是可提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则B是氧气,因为A为单质,或为金属单质或为非金属单质,利用试探法,结合图示反应关系,考虑到所学知识中涉及所含碳元素物质的

7、化学反应比较多,可猜想A为碳,则甲为二氧化碳,丙为一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氢氧化钙等其他碱),乙可能为碳酸。因此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解决推断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突破口”,再就是熟练掌握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为甲、乙、丙均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由此可联想到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碳酸与碱反应,从而通过分析将问题解决。,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B、C是单质,甲、乙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

8、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C _、甲_; (2)写出乙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H2,O2,H2O,推断题 (训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2010中考变式题) 化学无处不在,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其中X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此题实际上是一道推断题,根据无色溶液X遇到石蕊溶液变红色,推断出该溶液是一种酸性溶液;由能与铁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浅黄色溶液,推断出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再由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推断出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答案】B,2

9、(2011 荆州) 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Fe、Mg和Cu BCu CCu和Fe DMg和Cu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镁后而排在铜前,故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铁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反应而不能与氯化镁溶液反应;完全反应后过滤,滤纸上有置换出的铜和剩余的铁。 【答案】C,3(2010青岛)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多选)()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 C滤

10、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解析】向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后,将发生如下反应:Mg CuCl2=CuMgCl2、MgFeCl2= FeMgCl2,则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镁、铁;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可能含有铜离子与亚铁离子。由“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可推知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则铁和镁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溶液中也可能含有未被置换出的铜离子。 【答案】BC,4(2011乌鲁木齐) 往 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

11、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铁粉 B滤渣中一定有铜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解析】根据优先反应原理,铁粉先与AgNO完全反应后,再与Cu(NO3)2反应,根据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产生气泡,推断滤渣中一定没有铁粉,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2,若AgNO3和Cu(NO3)2全部反应,则滤液中没有Ag和Cu2。 【答案】C,二、填空题(共80分) 5(4分)(2011 宁波) AE 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 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棒变黑。它们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

12、中部分生成物未标出)。,(1)金属单质B的化学式是_。 (2)金属铁与蓝色溶液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解析】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是氧气;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小木条变黑,E是硫酸,推断B是Cu,C是CuO,D是CuSO4。 【答案】(1)Cu(2)FeCuSO4=CuFeSO4,6. (6分)(2011 南京) 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所学的,其中A、B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_;写出一种丙的名称_。 (2)写出A和甲反应的化学方

13、程式_。 (4)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B是可提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则B是氧气,因为A为单质,或为金属单质或为非金属单质,利用试探法,结合图示反应关系,考虑到所学知识中涉及所含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反应比较多,可猜想A为碳,则甲为二氧化碳,丙为一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氢氧化钙等其他碱),乙可能为碳酸。因此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O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2)CCO2高温,2CO (3)H2CO3=CO2H2O(合理答案均可给分),7. (9分)(2011 福州) 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相连的两种

14、物质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若B为纯碱,A、C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B、C的化学式: A_;B_;C_。 (2)物质A和C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纯碱的一种用途是_。 【解析】B是Na2CO3,属于盐,则A和C分别是酸和碱中的一类物质;因化合物含有氧元素,酸可以是H2SO4、或HNO3等;与Na2CO3反应的只有Ca(OH)2和Ba(OH)2。 【答案】(1)H2SO4Na2CO3Ba(OH)2(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Ba(OH)2 H2SO4=BaSO42H2O(合理答案均可得分)(3)洗涤剂(合理答案均可得分),8(6分)(2011 山西) A、B、C、D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2)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 _。,A,B,C,D,C,(3)实验室制取C物质时常用而不用的原因是_ _。 【解析】根据A与B组成元素相同,且A分解生成B和单质C,推断A是H2O2,B是H2O,C是O2;水通电生成O2(C)和H2(D);H2O2和H2O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实验室制取O2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