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35811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基本经济制度幻灯片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7.1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7.1.1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同化),过渡时期的含义,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开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为止,这中间要经过一个革命的转变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我国的过渡时期不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从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时期。这个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大体上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结束。,存在原因,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特殊性决定的

2、。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因此,在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的开始时期,大量的非社会主义经济,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和其他私有制必然继续存在。要把这些非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过渡时期在经济结构上的特征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逐步地改造多种非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占居绝对优势,同时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1

3、952年底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在1952年下半年首次提出,1953年6月1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同年8月正式写入周恩来在1953年夏季全国财经工作会议的总结中。毛泽东最后确定的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毛泽东著作选读第704页)这条总路线载入了1954年中华人

4、民共和国宪法。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接着又提前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实现这条路线过程中,曾存在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等缺点和偏差。(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其实质就是要把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7、1、2 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便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特定的初级阶段起始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即5

5、0年代中期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结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2050年的报纸),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含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6、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巨大成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没有明确的论述。他们只是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阶段论,即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背景资料)关于初级阶段的提法,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7、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 1987年8月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则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巨大成果。 (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

8、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国情和出发点。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要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它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原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和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超越,但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

9、、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是不可超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在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的同时,存在着既不同于“过渡时期”,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力水平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总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多层次的生产力。生产社会化程度从整体上看也不够高,科学技术比较落后,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存在大量的小生产,从而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成熟性。,第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10、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应当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根本不同的。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现阶段 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中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条件下的并存,而过渡时期是以私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是私有制经济处于被改造条件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第三,在分配结构与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制度

11、,使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者、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各按其提供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取得工资、利润、利息、地租等收入)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按劳分配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内部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除了存在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非按劳分配形式,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

12、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7、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原则构想不等于现成模式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各国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设想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原则,但他们并没有对未来社会规定现成的模式,并反复强调,未来社会是一幅什么图景,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这完全应当由各国共产党人根据具体的条件来决定。,中国的探索与失误,我国建国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上照搬了苏联模式。 到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党的领导人开始意识到苏联体制的弊端以及斯大林有

13、关社会主义的理论观念不完全符合中国实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提出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在50年代提出的“通过技术革命,加速现代化、工业化”,“走出一条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等思想,显示出毛泽东当时已察觉不能不顾中国国情而照搬苏联模式。,1956年毛泽东写作论十大关系的起因就在于剖析苏联模式,总结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毛泽东强调,中国工业化必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旨在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欧和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毛泽东与工人在一起,党的八大正确

14、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发展和变化,指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及时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轨道上来。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又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明确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后来由于“左”的失误而中断。,改革开放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

15、 “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又系统地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中国这样 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点,根据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观点包括: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从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

16、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4)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7)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9)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有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10)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一九九一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7、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7、2、1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