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变态行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034970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变态行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第七章变态行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七章变态行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七章变态行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七章变态行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变态行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变态行为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变态行为,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 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 第三节 神经症 第四节 人格性心理障碍,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一、什么是变态行为 二、变态行为的原因 三、变态行为分类,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一、什么是变态行为 四种不同的判别标准: 1)以经验作为标准; 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4)统计学的标准。,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一、什么是变态行为 我们将采取这样一个操作性定义: 变态行为就是符合通行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那些行为。,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二、变态行为的原因 对变态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一向有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理论模式。大而言之,

2、这些模式有三种: 1、医学的或生物学的模式 2、心理学的模式 3、社会文化的模式。,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二、变态行为的原因 1、医学的或生物学的模式 生物学的模式注重遗传、解剖生理结构、生化、中毒感染等因素的致病作用,把变态行为看作这些生物学因素异常变化的结果。在治疗上也侧重用生理学的方法(如药物、手术等)来改变心理异常。,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二、变态行为的原因 1.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在变态行为的理论研究和治疗实践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它使我们对变态心理的物质基础保持足够的重视,沿着这条路线已对一些变态心理现象的机体原因有了不少重要发现。譬如在遗传因素的研究方面,最近已有报道在识别精神分裂症的

3、突变基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神经递质变化模式的研究也展现出有希望的前景。,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2、心理学的模式 心理学的模式对变态行为的理解也承认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更侧重从心理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方面,也就是心理学层面来解释变态行为。在心理学模式内,由于流派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观点。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主义的观点,人本主义的观点和认识论的观点。,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2、心理学的模式 心理学模式在解释那些异常程度不很厉害,患者基本上没有失去现实感的变态行为较有成效,而对那些主要由生理机能障碍而非心理机能障碍引起的变态行为效果不好。而且心理学

4、模式内部流派林立的局面也暗示心理学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能覆盖全部变态范围的理论,各种观点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3、社会文化的模式 变态行为的社会文化模式重视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压力。 侧重社会文化模式的研究者调查了大量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地位的人群,发现社会处境不利的人群(比如贫困阶层的人)中精神疾病的发生率要大大高于社会处境优越的人群。因此有些激进的研究者认为:“不是个人有病,而是社会病了!不应中着眼于个人的治疗,还要治疗造成个人变态的变态社会!”,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二、变态行为的原因 当前较受学者们重视的正是这样一个生物心理社

5、会的模式。 首先肯定变态行为可能包含生物、心理、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原因,三方面的原因各有自己独特的内容。 其次认为三种原因不是静止、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协变地起作用的。 第三承认在特定个体身上可能其中一种因素是主要原因,其它因素是从属原因。,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三、变态行为分类 根据不同方面的心理机能的异常表现分类,可以分为认识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 从完整的疾病单元出发,按照病因或症候群来分类,又可以分出诸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障碍等。,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三、变态行为分类 目前精神病学界较为著名的分类和诊断体系有: 1、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该手

6、册的最新版本是1987年的修订版,即DSM-III-R。它将全部精神障碍分为17类,并为每类障碍的亚型制订了详细诊断标准。 2、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CM)。 3、我国于1989年4月通过并公布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英文简称CCMD-2)。,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三、变态行为分类 0.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定义:包括各种病因如炎症、肿瘤、血管病、中毒、外伤、变性病等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目前精神病学界较为著名的分类和诊断体系有: 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定

7、义:包括来自体外的并且可以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各种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 定义: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缺损,病程多迁延。,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3. 情感性(心境)障碍 定义:以心境的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心境高扬或低落为基本临床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发作症状较轻者并未达到精神病的程度。,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4. 偏执性精神障碍 定义: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可有与妄想内容相联系的幻觉,但在临床相中不占突出地位。在不涉及妄想的

8、情况下往往没有明显的精神异常。 5. 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与心因障碍 定义:(1)心理生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障碍,与心理因素有关,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精神活动或行为障碍的一组疾病,不包括心身疾病。,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5. 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与心因障碍 定义:(2)神经症:一组轻度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降低(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思维与工作效率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性不适增加。体查无器质性基础。自知力良好,无精神病性症状。病前有一定素质与人格基础,起病与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或精神应激因素有关。,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5. 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与心因障碍

9、定义:(3)心因性精神障碍:这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地说,决定精神障碍的发生、病程和临床相的因素有三: 生活事件和处境; 文化背景; 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和生活信念等。,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6.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定义:(1)人格障碍:人各特征显著偏离正常,这种人格特征的偏离使得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且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痛苦。(2)性心理障碍: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对患者却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干扰正常的性行为方式。,第一节 变态行为概述,7. 精神发育迟滞 定义:为一种综合症

10、,其主要特征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8.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定义:指具有儿童年龄特征,常与发育有联系的精神障碍,不包括能归于其它各类但发病于儿童期的精神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及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传统上我们把人的心理机能划分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变态也可以说是这些心理机能的缺损。它通过不正常的机能性活动表现出来,可以从外部予以观察。这种异常的机能性活动就是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一、认知障碍 认识是人类心理的一项主要机能,它负责反映环境及人身的一切客观事实。认识活动又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不同性质的活动。认识障碍

11、在每个环节都有独特的表现。,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二、感知障碍 单纯的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的疾病,在精神科病人中较少见,主要有感觉过敏(感受性异常增高)、感觉减退(感受性异常降低)、感觉倒错、内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虫爬感)。,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二、感知障碍 知觉障碍在精神病中较常见,主要有: 1. 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也偶尔出现错觉,但正常人的错觉与病人的错觉不一样,正常人能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觉,而精神病人则不能察觉、不能纠正其错觉。,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二、感知障碍 2. 幻觉。 是根本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

12、官而产生的感知体验,即病人“无中生有”地感知某事物的存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幻听,其它如幻视、幻嗅、幻味较少见。就幻觉的性质可以分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 真性幻觉在病人那里与感知一件事实事物是完全一样的,他觉得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感知的来自外在环境中特定地点的实实在在的声音或物体,其感知形象鲜明生动,与真的看到、听到一模一样。 假性幻觉不是通过感官而是产生于脑内,感知的形象亦不够鲜明、稳定、生动。,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二、感知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是在知觉过程中出现了感觉歪曲,表现为病人有对客观存在之物的整体知觉,但对该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颜色、距离、大小等发生了歪曲。临床常见的有以下

13、几种: 1. 视物变形症。病人所看到的物体或人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如看到别人脸变长,眼睛很小,鼻子奇大等。 2. 空间知觉障碍。病人对周围事物与自己距离发生歪曲知觉。,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二、感知障碍 3. 对自身躯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病人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或躯体的一部人发生了变化。如感到自己变得很轻,一阵风就能吹到天上去;感到头部膨大起来;感到手臂变长,一伸手似乎就能触到屋顶等。 4. 对周围环境的真实性的感知综合障碍。病人感到周围事物变得似是而非,缺乏真实性。这一症状称为非真实感。 感知综合障碍多见于癫痫病人,在精神分裂症和脑瘤、脑炎病人中民能见到。其病因尚不明确,有的可能是由

14、于器质性病变,也有人认为与人格因素有关。,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三、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可分为量的变化和质的变化两方面。量的变化有记忆增强和记忆减退;质的变化有错构症、虚构症等。判断量的方面的记忆障碍要根据病人在正常时的记忆水平来比较,只有病人比平时记忆水平异常增高或降低才能诊断为记忆增强或减退。 记忆障碍多有神经生理上的原因,如脑外伤、酒精中毒、脑炎、脑肿瘤、大脑萎缩和神经细胞变性等。咨询工作者应该注意。,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三、记忆障碍 1. 记忆增强。作为变态的记忆增强是指人处在病理情况下或其它特殊情况(如催眠状态)下,对过去不能回忆的经验突然能够记起。常见于轻躁狂和偏执状态

15、的病人。,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三、记忆障碍 2.记忆减退 指病人的记忆能力普遍降低的表现,即病人在识记、保持、回忆和再现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常人或比本人发病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遗忘症 再认错误,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三、记忆障碍 3. 记忆错乱。记忆错乱的表现有错构症和虚构症。错构症是病人对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地点、情节尤其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虚构症是病人指认一从未发生、纯属虚构的事件为亲身经历的事实。,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四、思维障碍 思维是认知活动的高级过程,其表现无论是形式上和内容上都远比感知过程复杂,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也更广泛。另外,思维障碍又是几种

16、重性精神病如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所以精神科医生对思维障碍往往非常留意。,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四、思维障碍 精神科的临床诊断上一般将思维障碍分为三类: 1、思维联想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活动过程方面的问题; 2、思维逻辑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合理性、逻辑性方面的问题; 3、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出现各种妄想性思维内容。,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四、思维障碍 1. 思维联想障碍。这里所谓联想不仅限于心理学概念中“由此及彼”的那种联想,而是泛指包括速度、数量、表达形式等性质的思维过程。属于这一类的障碍有思维迟缓、思维奔逸、思维贫乏、思维中断、病理性赘述、强制性思维和强迫观念。例如思维迟缓和思维奔逸,前者表现为思维活动受抑制,进程缓慢、困难。病人显得寡言少语,反应迟缓,是躁狂抑郁症抑郁相的典型症状之一;后者则相反,病人思维速度显著加快,内容丰富,不停地说话,口若悬河。,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症状表现,四、思维障碍 1. 思维联想障碍。 这是躁狂抑郁症躁狂相的典型症状之一。较单纯的强迫观念(有的伴有继起的强迫行为)是强迫性神经症的基本症状,主要表现为某一观念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